《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中删除了对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为“一年期间”的规定,但并不意味着该权利的行使不受任何限制。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均涉及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并以离婚之日作为期间起算点。
损害赔偿请求权本质上属于债权请求权范畴,因此,应当受诉讼时效制度的规范。
由于婚姻家庭编对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没有作出特别规定,根据体系解释原则,应当适用《民法典》总则编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第188条的规定,该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以无过错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当然,由于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是以离婚为前提,所以即便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已经知道对方存在《民法典》第1091条规定的情形:“(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也不能以此计算诉讼时效,为尽量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尊重当事人对婚姻家庭的选择,同时最大限度保障无过错方的权益,以离婚之日作为起算点较为合适。
但实践中也存在比如离婚之后才发现对方与他人同居的事实,则不以离婚之日,而以无过错方知道其权利受损害之日起算,能更好地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此外,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该权利的行使原则上也应受20年最长时效的限制,当然,有特殊情况的,根据当事人申请,法院也可以决定予以延长。
李晓娟律师总结:
《民法典》生效后,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以无过错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婚姻存续期间就知道对方存在过错,从离婚之日起算诉讼时效;如果离婚后才知道过错的存在,以知道过错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以最长时效是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n(一)重婚;\n (二)与他人同居;\n (三)实施家庭暴力;\n(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n(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
民法典损害赔偿赔偿时效和民事赔偿问题
145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离婚后债务追偿的时效是多久
294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怎么样行使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
227人看过
-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378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情形一览
91人看过
-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应该如何计算?
245人看过
-
多久能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时候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28出现下列法定情形的就能请求离婚损害赔偿: 1、一方与他人同居行为; 2、一方实施家庭暴力行为; 3、一方有重婚行为; 4、一方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 5、有其他重大过错行为等。 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
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13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重婚本身就是一种犯罪行为。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重婚妨害了合法的婚姻关系和该婚姻关系中无过错配偶的名誉权,使另一方在名誉上遭受到损害,违反了民事立法关于对公民名誉权保护的规定,而无过错配偶的名誉损害是由侵害婚姻关系的行为所致,二者具有因果关系。侵犯人身
-
民法典生效后多久可以离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2-011、协议离婚需要三十日,因为《民法典》生效后有三十日的冷静期。 2、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3、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4、诉讼离婚需要3-6个月,不过每个离婚案件的情况不同,时间上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
民法典规定起诉离婚时间限制是多久, 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怎么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261、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2、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该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以上所规定的“一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的规定。3、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无过
-
民法典离婚无过错方申请损害赔偿有效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29无过错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婚姻因为夫妻一方的过错行为破裂,而过错方向非过错方赔偿损失、给付抚慰金的一种法律制度。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