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处罚比例原则的内容是怎么样的?
行政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在我国,行政比例原则在许多单行法律中也有所体现,如《行政处罚法》第4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4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原则内容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比例原则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一)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又称妥当性原则或适当性原则。这是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一种目的上的要求,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能够实现其所宣称的行政目的,至少是有助于该行政目的的实现。如果行政行为与行政目的相悖,根本无法达到行政目的,则违反了行政比例原则的目的性原则。
(二)最少侵害原则
最少侵害原则,又称必要性原则、不可替代原则或最温和方式原则。这是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一种手段上的要求,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不能超越实现行政目的的必要程度,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目的,行政主体应该尽可能采取对相对人损害最小的手段。正如俗话所说:“杀鸡焉用牛刀。”
(三)均衡原则
均衡原则,又称比例性原则、相称性原则或狭义的行政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干预不得超过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的价值。这是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一种利益衡平上的要求,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将行政行为所能够达成的利益与这个行政行为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侵害进行衡平,只有证明前者重于后者,才可以实施该行政行为,否则,则不能采取。正如俗话所说:“不能杀鸡取卵。”
原则意义
1、加强对行政裁量权的法律控制,提高行政裁量行为的可预测性,切实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从上文的介绍可以看出,行政比例原则是专门针对行政裁量权而提出的法律原则。行政比例原则使行政机关在行使裁量权时的选择余地缩小到最小的限度,有时甚至使行政机关的裁量缩小为零裁量。也就是说,尽管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享有裁量的余地,但实际上在具体的案件中,行政机关可以选择的行为方式只有一种,因为只有这种行为方式符合行政比例原则。[2]
由于行政比例原则为衡量行政裁量行为的合法性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在具体案件中,行政机关应当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行政相对人可以根据行政比例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评价,行政裁量行为的可预测性因此大大提高,而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因行政比例原则的最小侵害要求,得到最大的保护。鉴于行政比例原则与行政裁量权之间的特殊关系,可以认为,行政裁量权的范围越大,行政比例原则的重要性就越大;法律对行政行为规定得越精确,行政比例原则的重要性就越小。在法律不能对行政执法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比例原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促进行政机关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行政法的自觉性,提高行政效率,使行政立法和执法切实发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尽管行政比例原则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具体标准,但对于什么样的行政措施算是合乎比例的,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分析是克服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之千,对行政比例原则中的“必要性”、狭义“比例性”等概念,可以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考虑,因为这些概念包括了经济上的必要性和比例性的含义。一个不符合发展经济的必要性和比例性的行政措施,同样违反行政比例原则。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来看,行政管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和经营过程,存在着成本收益分析的需求和利益最大化的动力,行政效率之中包含了经济效率的含义。
在经济学上,效率是指市场资源的配置、物品的分配所达到的不可能进一步改进的最佳的、均衡的状态。如果还存在着改进的可能性,即使经营者的利润很高,仍然是没有效率的。显然,经济学所说的“均衡性”,正是行政比例原则中所说的“比例性”。运用经济学的原理,能够进一步认识行政比例原则的内涵。“法律制度中的许多原则和制度最好被理解或者解释为促进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努力”。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应当想到所确定或者确认的制度是否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执法者在执行法律时,应当将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最经济的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最经济的行政措施,就是最具有效率的措施,也是最符合行政比例原则的措施。
行政法中一共规定了六个原则,这六个原则一起作用对行政机关进行有效的控权,能够让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所以原则再整个行政法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内容。实施行政行为要遵守原则的要求,否则就违法了。
-
行政处罚原则监督制约的内容
175人看过
-
什么是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
149人看过
-
最基本的行政处罚原则是处罚法定原则它的具体内容包括
248人看过
-
行政处罚的原则是否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344人看过
-
监视居住适用比例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152人看过
-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解析
242人看过
财产损失是指能够以货币单位计量的财产价值上的减少,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 更多>
-
解释行政法有比例原则的内容海南在线咨询 2023-05-06比例原则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一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该原则源于德国,是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处理实际案件中通过判例发展起来而逐步得到广泛承认的一个基本原则,而非成文法明文规定的。 一般认为包括三个子原则: (1)适当性原则,指行政行为对于实现行政目的、目标是适
-
行政法比例性原则湖南在线咨询 2021-12-01行政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当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权益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应将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并保持两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
比例的比例原则是什么?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0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在全面衡量公益与私益的基础上选择对相对人侵害最小的适当方式进行,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因而也被称为“最小侵害原则”、“禁止过度原则”、“平衡原则”等。比例原则是在符合宪法的前提下,先考虑手段的有效性,再选择对公民权益侵害最小的手段来实现同样可以达到目的的目标。最后还必须进行利益上的总体斟酌。考察此手段实现的目标价值是否过分高于因实现此目标所适用的手段对公民的人身
-
行政处罚决定原则是哪些行政处罚原则?澳门在线咨询 2024-09-02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一、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 二、三公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处罚公开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处罚公正原则要求不能违反公正的程序。处罚公平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中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行为人。既不能同等
-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的原则内容有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3-04-09是什么的问题,请参考以下内容: “双公示”的内容为行政许可事项。包括行政许可决定书文号、项目名称、许可内容、企业名称、行政相对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许可机关、许可起止日期等信息内容;行政处罚事项。 同时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案件名称、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处罚类别、行政相对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处罚机关、处罚生效时间、处罚事由、处罚依据、处罚结果和救济渠道等信息内容,以及作出行政处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