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通过报警来阻止记者强行采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11 18:50:06 393 人看过

在中国,记者即使没有得到被采访者的同意,也可以进行拍摄,因为这并不构成侵权。但肖像权的限制在于,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没有得到肖像权人的同意,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某些条件,也可以被称作“合理使用”。这些情况包括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避免侵犯肖像权人名誉等。

若记者不进行采访,则其强行进行拍摄并不构成侵权。在我国,肖像权的限制是指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虽然没有经过肖像权人的同意而使用了肖像权人的肖像,但依照法律的规定不构成侵害肖像权的情形,法律上将这种使用也称作"合理使用"。

素材核心

素材核心: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断引发社会关注。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由于年龄较小,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更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对此,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负有特殊的责任,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侵害。

根据统计数据,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其中包括盗窃、抢劫、诈骗、打架斗殴等常见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治安隐患。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给予严惩,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此外,还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的投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未成年人的风险防范意识。

然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仍需我们持续关注和改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支持未成年人的成长,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关注和改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给予严惩,切实维护司法公正,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支持未成年人的成长,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8日 03: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报警相关文章
  • 能否通过报警来应对言语侮辱?
    如果虐待程度很严重,如长期虐待、捏造事实虐待或使用暴力虐待,可以报警,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刑事控告,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行为人侮辱诽谤罪的刑事责任。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言语侮辱触犯什么法行为人通过言语侮辱他人,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或者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
    2023-07-18
    274人看过
  • 阻止别人报警是什么行为
    行为人抢走手机是防止受害人报警,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所以抢手机阻止报警属于故意伤害行为中的一个环节。涉嫌故意伤害罪。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一、抢劫罪是什么罪名刑法中的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暴力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二、抢劫多少钱判刑1、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因此,只要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应当立案。抢劫罪是行为犯,刑法对构成抢劫罪没有规定数额、情节方面的限制,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
    2023-06-22
    475人看过
  • 抢手机阻止报警什么罪行
    行为人抢走手机是防止受害行为人抢走手机是防止受害人报警,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所以抢手机阻止报警属于故意伤害行为中的一个环节,涉嫌故意伤害罪。一、涉嫌打架斗殴会判刑多久打架斗殴轻伤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是造成一个人轻伤一级的话,一般判处一年至两年有期徒刑,是造成一个人轻伤二级的话,一般判处六个月拘役或者一年有期徒刑。积极预缴赔偿款,积极赔偿受害人或其家属,求得其谅解或和解的,司法机关一般会从轻处罚。但是伤害的是医务人员或者公务人员涉嫌的罪名,法院也可能会从重处罚。对于未成年人或者特殊人群如精神病人、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的,法院一般会从轻处罚。打架斗殴的处理流程是:1、公安机关接到报警电话,然后迅速出警;2、到达现场后,继续打架斗殴的,进行制止,现有警力无法制止的,呼叫支援;3、已经结束的,对当事人进行调解,对伤员进行救治。二、刑法轻伤的量刑标准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轻伤的量刑标准,一般是根
    2023-03-15
    449人看过
  • 记者采访侵犯肖像权么
    法律综合知识
    记者采访不侵犯肖像权。因为这是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被采访人不能要求记者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记者采访侵犯肖像权么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二)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三)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二十条 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n(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
    2022-07-14
    122人看过
  • 记者采访权的法律规定
    法律综合知识
    记者采访权的法律规定为:采访权要受到来自国家公权法律,如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保密法律、诉讼法律的限制;采访权要受到民事私权法律的限制,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一些权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约束、限制采访权,如名誉权、隐私权和宁居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24-05-16
    372人看过
  • 能否通过盗窃罪报警来逃避惩罚?
    是不可以私了的。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盗窃罪能不能私了如果涉嫌盗窃罪,已经报警的,不存在私了。犯罪人和受害人之间不可以就刑事责任的内容私下达成协议,只是对于经济损失的弥补和赔偿,可以双方协商并取得谅解,依该情节司法机关可以对犯罪人从轻、减轻处罚,情节轻微的,或可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还没有达到立案标准的,那就可以私了。盗
    2023-07-22
    101人看过
  • 家庭暴力受害者能否通过起诉来制止施暴者的行为?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民法典规定遇到家庭暴力女人该怎么办《民法典》规定遇到家庭暴力女人应当起诉离婚,提交起诉状,并提供家暴的相应的证据,比如报警证明、验伤证明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在一方有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以及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情况下,应当判决离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2023-07-05
    254人看过
  •  能否通过报警来监控侵犯隐私权?
    处理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私人场所如商场更衣室、住宅、酒店等地方进行监控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权,但若监控范围为公共场所,则不构成侵犯隐私权。公民的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包括依法受到保护、不被非法侵犯、知道、收集、利用和披露等。因此,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监控侵犯隐私权是指在私人场所如商场更衣室、住宅、酒店等地方进行监控。监控侵犯隐私权能报警;2、如果监控范围为公共场所,则不构成侵犯隐私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侵权行为。公民的隐私权也很麻烦。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和平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受别人非法侵犯、知道、收集、利用和披露的人格权。 素 材 : 处 理 隐 私 权 问 题 需 具 体 分 析隐私权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但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侵犯隐私权的情况。如何
    2023-09-01
    434人看过
  • 离婚后男方阻止看孩子,能否报警求助
    倘若您在离婚之后发现男方不允许您探望孩子,您确实有权利选择拨打当地警方进行报案处理。然而,需要明确说明的是,此行为本质上仍然属于民事纠纷的范畴,因而警方通常可能并非作为主要责任部门进行干预及解决。若是您在离婚后被男方拒绝探望孩子,且有关于孩子的探视权已在当初的判决书、调解书或离婚协议中得到明确规定,那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若其中一方或者其家长以某种借口或理由拒绝您行使探望权,这时,您作为有权行使探望权的一方,便可以尝试与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及时沟通协调。如沟通协调无效,您还可以在收集充分、有效的证据材料的基础上,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但请注意,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法院在强制执行时只能采取排除妨碍等措施,而实际上并不能对子女本身采取强制性措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
    2024-08-16
    130人看过
  • 哈尔滨通报暴力阻止强拆案
    哈尔滨市公安局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呼兰区3·28案件相关情况。警方称,被拆迁居民纠集20余人携凶器在强迁现场围殴执法人员,造成执法人员11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目前已有18人被捕。东北网5月5日讯哈尔滨市公安局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呼兰区3·28案件相关情况。经审查明,为达到阻碍政府依法强迁、取得不合理拆迁补偿的目的,被拆迁居民纠集20余人,携带凶器,在强迁现场围殴执法人员,造成执法人员11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目前,警方已抓捕王云雷等18名首要分子,其他涉案在逃人员,公安机关正在追捕中。3月28日,呼兰区执法局和动迁办在呼兰区学院路袁家屯依法执行拆迁过程中,遭到一伙社会不法人员的围殴,多名执法人员受伤。当日7时许,哈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呼兰区学院路袁家屯有人要自焚。指挥中心立即指令呼兰分局迅速赶到现场处置。据了解,呼兰区袁家屯改造工程是经发改委立项审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2023-06-05
    69人看过
  • 3.15前夕赵志恒律师接受报社记者采访
    李然从市内某品牌专卖店购买了一件运动服,可是穿上不久就发现衣服有些部位起了球。他认为是衣服本身质量有问题,可是商家却坚持是李然洗涤或穿着不当造成的,双方争执不下。李然想到了投诉,可是一打听衣服需要送往有关机构检验,而且他还需要支付一定的鉴定费用。这件衣服不过两三百块钱,我实在是耗不起时间、耗不起那个精力,也贴不起钱!权衡之后,李然选择了放弃。其实,在商品质量纠纷中,被挡在鉴定门之外的消费者远不止李然一人。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起诉商家的话,就需要拿出一定的证据来主张自己的权益,而举证又经常是需要进行检测鉴定的。《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也规定:因商品或者服务发生争议需要进行检测、鉴定的,可以根据消费者与经营者的约定进行检测、鉴定;双方未约定的,由受理调解、申诉的消费者协会或者有关行政部门委托检测、鉴定机构进行检测、鉴定。检测、
    2023-06-07
    121人看过
  • 确权之诉能否阻止对方强制执行
    一、确权之诉能否停止对方强制执行确权之诉的目的是查明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确权之诉是不能停止对方强制执行的,执行异议之诉才能停止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六十三条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权利义务主体明确;(二)给付内容明确。法律文书确定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明确继续履行的具体内容。第三百一十一条案外人或者申请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案外人应当就其对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第三百一十二条对案外人提起的执行异议之诉,人民法院经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案外人就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的,判决不得执行该执行标的;(二)案外人就执行标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案外人同时提出确认其权利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中一并作
    2023-04-27
    153人看过
  • 记者未经同意可以采访吗
    记者不可以未经同意采访。言论自由在狭义上通常理解为意见表达的自由。但是,采访自由可以从相关法律的言论出版自由中延伸出来,包括批评自由、通讯自由等等记者的职业特性,即使其具有为了公众获得知情权,而进行信息寻求和采集的权利。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和舆论监督权,不仅仅是新闻记者和新闻机构的权利,也是广大公众知情权和表达权的体现,是公众对国家生活、对国家工作人员监督权的延伸。可以不接受记者采访吗公民是有不接受媒体或记者采访或摄像的权利,但是这个也是记者的工作,如果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是可以拒绝采访的。如果是社会上还原真相的新闻事件,那就无法干预记者的工作。采访是记者的天职,也是新闻行业的根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
    2023-08-03
    204人看过
  • 警方回访报警者的必要性
    需要求助警察,而警察实施帮助后,都需做电话回访,尤其是打110求助时,警察出警处置后,都要回访打电话者是否满意,只要是回访说明已经得到帮助或案件已经处置,以便了解你对警察的付出是否满意。这只是问报警人,警察人员在办案过程有没有违规和违纪现像,是否有不满意的地方,只是例行回访,如破案是要亲自去警局备注的。重婚报警,警察会不会立案重婚报警,警察会立案,配偶发现另一方有重婚行为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也可以由受害者自行收集证据后,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标准的应予以立案。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
    2023-07-05
    26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报警
    词条

    报警指因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损失而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向警方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一般情况下,你所报警的内容只要是法定范围内的应当受理的警情,报警都会产生作用,所以你必须清楚你所报的事件是否属... 更多>

    #报警
    相关咨询
    • 记者可以采访吗,为什么除法律明确禁止采访意外地方的是不是采访权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3
      记者可以采访除法律明确禁止采访意外地方,法律禁止的地方一般为军事或者包含重大秘密的单位,工地显然不属于,所以说采访并无过错。这是记者采访权的体现。采访权指新闻工作者在法律不禁止的情况下在任何公共空间搜集新闻信息并自主选择记录方式的权利,或新闻工作者有权要求法律规定有义务公布信息的采访对象提供真实、准确和全面的相关信息,不受他方外力非法地阻止和侵犯,媒体及记者的财产权、人格权受法律保护。采访权是以记
    • 打架报警会被采访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09
      记者可以采访,但采访的内容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案件的事实情况要由公安机关调查。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公安机关会向法院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作为法院对案件会有公正的判决。 对于你讲述的犯罪嫌疑人多次去打骂受害人,如情况属实,可以收集相关的证据,也可请邻居出庭作证。以便更好的维权,让凶手绳之以法,还受害者一个公道。如有需要
    • 拆迁中不能强行阻止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1-29
      拆迁过程中不要强行阻止,个人的力量阻止往往适得其反。拆迁过程中的政府强拆是违法的,但是可能会面临拆违的风险,这也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情况,拆迁价格谈不妥、就以拆违的名义进行强拆是惯用的招数。面对这类行为,我们要积极做好证据的保存工作,同时运用相应程序维权。当然,尽量避免强拆,因为强拆带来的损失非常大。
    • 抢手机阻止报警是什么罪行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09
      行为人抢劫手机是为了防止受害人报警,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抢劫手机防止报警是故意伤害行为的一个环节。涉嫌故意伤害罪。抢劫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抢劫公私财产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打击或者强迫受害人的身体。《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造成严重伤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
    • 影响采光.是否能够阻止房前施工?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31
      房子没盖起来你怎么知道影响采光,很难举证,如果影响采光肯定构成侵权,可以要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