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制度是指司法人员与其经办的案件或者案件的当事人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因而不得参加处理这个案件的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们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这些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有类似规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本院院长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一、合议庭的组成有怎样的原则
1.在审判第一审案件的时候,基层的人民法院应当是要有三个审判员,或者是一个审判员,加上两个人民陪审员,三个人共同组成合议庭进行对案件的审理。不过,在有些情况下,基层人民法院还可以简单一点,直接由审判员一个人来审判案件。在我国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一案件的时候,需要有三个到七个人。由他们组成合议庭进行对案件的审判。2.在此过程中,人民陪审员和审判员一样有着相同的权利。不管是基层人民法院还是高级人民法院,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都是单数,这样才有利于案件的判处。3.一般遵循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我们应当按照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做出决定。但是也要把那些少数人的意愿写在笔录中。最后这些笔录还要由这些少数人签上自己的名字。4.组成合议庭,它的意义也就是贯彻民主原则。如果在案件的学习过程中,只听取一个人的意见,或者是几个人的意见,那么这就极有可能形成错案。但由很多个人一起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共同的审理,才会对案件进行更加充分的讨论。对案件的审理才会更加的合情合理。案件审理后要进入合议庭阶段,由合议庭作出最后的判决,为了案件审理的结果公平公正,如果案件的经办人与案件的当事人存在特殊的关系,那么案件的经办人就要回避不能参加案件的审判工作。
-
刑事的合议制度就是合议庭制度吗?
288人看过
-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什么,回避适用哪些情形
70人看过
-
刑事回避制度的分类
275人看过
-
议"回避制度"的嬗变
89人看过
-
诉讼回避制度:行政案件中的回避规定
93人看过
-
刑事案件立案复议制度
496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刑事案件为什么有回避制度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18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发现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五)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
-
申请了案件回避了,刑事与民事回避制度的区别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30主要是回避的对象不同,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对象除了审判人员、法庭书记员、翻译人员外,还包括侦查和起诉阶段的侦查人员、公诉人、记录人和翻译员等。 另外,可以申请回避的时间也不同。民诉中只有审判过程中才能申请回避,而刑诉中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均能提起。
-
-
被申请了案件的回避了,刑事回避制度的近亲属回避依据是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5参加过本案侦查、起诉的侦查、检察人员,如果调至人民法院工作,不得担任本案的审判人员,该规定适用于法庭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凡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组成人员,不得再参与本案其他程序的审判,该规定适用于法庭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参加本案侦查的侦查人员,如果调至人民检察院工作,不得担任本案的检察人员;该规定适用于人民检察院书记员、司法警察和人民检察院聘请或者指派的翻译人员和
-
什么是回避制度?哪些人适用于回避制度?浙江在线咨询 2024-12-02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侦查权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军队保卫机关和监狱狱侦部门行使。因此,上述机关承担侦查工作的人员都属于回避的适用人员范围。此外,在侦查阶段,有权参与对案件进行讨论和作出处理决定的侦查机关或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成员,也属于适用回避的人员之列。 检察人员包括负责案件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以及有权参加案件讨论和作出处理决定的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