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民事权利的方法主要有事实方法和法律方法两种,权利人在正当范围内合法合理行使民事权利时,其他任何人或者组织都不得进行干涉。民事权利的保护主要有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两种形式,其中私力救济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及自助行为三种,公力救济主要指民事诉讼。
一、行使民事权利的方法
行使民事权利的方法主要有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两种。事实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事实行为行使权利;法律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权利。
权利行使应遵循以下两项主要原则:
1.自由行使原则。权利行使是权利人的自由,自应依当事人的意思决定,他人不得干涉。
2.正当行使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权利人应依权利的目的正当行使权利,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一百三十条。
二、民事权利的保护
民事权利的保护分为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两种。
1.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自我保护措施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
2.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当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主要是指诉讼方式。
三、民事权利都有哪些
民事权利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大类:人格权,亲属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社员权。
1.人格权,即民事主体所固有而由法律直接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
2.亲属权,即父母与成年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和外孙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身份权。
3.财产权,即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4.知识产权,即人们对其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5.社员权,民法中的社团的成员(社员)基于其成员的地位与社团发生一定的法律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社员对社团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体,称为社员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三十条 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
-
民法典民事主体应如何行使民事权利
72人看过
-
如何更好的保护民事权利
480人看过
-
民事主体的什么权利受保护
292人看过
-
保护民事诉讼权利的有效期
443人看过
-
民事权利行使应当遵循的原则
223人看过
-
公民的民事权利与政治权利的区别
139人看过
-
我国民事权利的保护方式有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61、公力救济。公力救济,又称国家保护,指权利人通过法定程序请求国家对其权利进行保护。公力救济,是以民事责任作为中介的。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原来正常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实现受到阻碍和干扰,从而产生民事责任法律关系。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便行使公权力强制责任人承担第二性的义务,以对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加以补救。 除了民事性质的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十种责任形式之外,还可
-
民法典中民事权利的行使是否受限制青海在线咨询 2023-01-21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但在行使民事权利的同时,应当受到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限制,在合理合法范围内行使民事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条: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 第一百三十一条: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第一百三十二条:民事主体
-
-
保留民事追究的权利甘肃在线咨询 2021-10-28暂时因某些原因没有追究责任,但不排除以后可以提起诉讼追究责任的权利。这句话不是法律术语,也没有实质性意义。行为人现在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放弃继续追究被开除人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的权利。
-
民法总则有关民事主体的权利是怎样保护宁夏在线咨询 2021-09-07依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