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抚养费给付期限有哪些限制
抚养费给付期限有的限制是给到被扶养人满十八岁成年。特殊情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需要父母抚养的,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二、起诉抚养费需要哪些证据
1.证明身份关系的证据,如身份证、户口本等;
2.是否存在血缘关系的证据,如户口本,派出所证明等;
3.是否存在合法收养关系的证据,如收养、送养协议、收养公证、收养登记等;
4.自己生活状况的证据;
5.被告收入的证据,如工资证明、收入证明等;
6.父母是否已经死亡或父母是否无力抚养的证据,如死亡证明、残疾证明及收入证明等;
7.收入是否显著减少及是否影响正常生活的证据,如工资证明、收入证明及现在生活状况的证明等。
三、离婚后抚养费执行的时效是多久
抚养费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两年。《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n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关于抚养费,抚养费的给付期限
241人看过
-
抚养费的给付方式有几种,抚养费给付期限有几种
92人看过
-
在什么期限内需要给付抚养费
216人看过
-
抚养费的支付金额限制
107人看过
-
孩子抚养费计算和给付期限解析
437人看过
-
抚养费、抚养期限和支付方式
483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可以减少抚养费的给付,如何降低抚养费的给付期限限制?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16抚养费的给付根据司法实践经验,父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根据情况确定减少或者中止其给付:1、给付方由于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确实无力按原协议或判决确定的数额给付,而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又能够负担,有抚养能力的。2、给付方因违法犯罪被收监改造或被劳动教养,失去了经济能力,无力给付的。但恢复人身自由后,有了经济来源,则仍应按原协议或判决给付。3、直接抚养子女方再婚,继父或继母愿意承担子
-
支付抚养费的时限是怎样的,有哪些限制?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11、无条件给付期限。从出生到18周岁为止。 2、有条件的不给付期限。一般指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依靠其自己劳动收入能维持当地的一般生活水平,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3、有条件的给付期限。一般是指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的成年子女等情形,父母仍应当负担抚育费。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
关于抚养费,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云南在线咨询 2021-03-31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成年或子女能独立生活时至。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法律只规定抚养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的,可用财物折抵抚养费。对子女抚养费的数额,给付期限及方式,直接关系到子女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子女今后的生活。因此,离婚时,应将他们明确地写在民事判决书中。应根据实际情
-
的给付方式有几种,抚养费给付期限有几种?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6一、抚养费的给付方式有几种1、一次性给付对于这种给付的方式,虽然有人认为应谨慎使用,但目前因人们经济收入有显著的增加,工作调动甚为频繁,也考虑到法院的执行效率;在法院判决离婚涉及子女抚养费的,往往大多都采用这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被大部份当事人所接受。2、定期给付和以物折抵定期给付一般以月或季或年给付,以物折抵往往适用于下落不明的一方。一次性给付或以物折抵一般是以十八周岁为底线,即具体数目是按月或年
-
现在抚养费支付到多大抚养费的给付期限有多久香港在线咨询 2023-12-111、无条件给付期限。从出生到18周岁为止。 2、有条件的不给付期限。一般指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依靠其自己劳动收入能维持当地的一般生活水平,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3、有条件的给付期限。一般是指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成年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