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刑事案件,一般都发生在熟人社会之间,具有地域性、突发性、偶然性等特点,其社会危害性一般小于同种罪名的其他类型案件,本案就是因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刑事案件。公诉机关的证据能证实被告人王某某在殴打过程中有杀人的故意,在此不作赘述,但司法实践已形成一致意见,认为间接故意杀人未遂的应定性为故意伤害(以伤害结果论),该意见有这样几个内涵,一是不管是间接故意杀人还是直接故意杀人均具有杀人故意,二是间接故意的危害性小于直接故意的危害性,三是要认真全面分析案情,准确判断是间接故意还是直接故意,那么判断本案行为性质的关键点就在于被告人的杀人故意是间接故意还是直接故意。
生活中很多人甚至夫妻之间发生纠纷时都扬言“我要杀你”等内容,另外因为文化程度、社会阅历、性情等差异,各行为人在供述动机时不一定具有客观性,“聪明人”会有意避重就轻,“老实人”会夸大或者将伤害意图错误的表达为杀人,如果仅凭被告人供述有杀人动机来判断其行为是否具有杀人故意可能失之偏颇,即便根据被告人的供述结合其他证据能够证实其有杀人故意,也不能据此直接得出其行为是直接故意,因此判断类似案件是否具有杀人故意、是间接故意还是直接故意,应全面分析案件起因、作案动机、作案环境、作案工具、作案方式、打击部位等要素。
一、刑事案件错误定性怎么办
公安派出所如果对案件定性错误,可以采取以下救济途径:
一是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是可以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诉,要求检察部门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或撤销案件。
二、哪些属于法律适用错误
所谓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应作广义的解释,既指适用刑事实体法的错误和严重违反刑事程序法的错误。主要表现在:
(一)对行为人的行为在法律认定上发生重大错误,混淆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或者是把合法行为认定为犯罪,或者是把犯罪行为认定为无罪;
(二)没有正确适用法律条文,对案件性质、罪名认定错误,应该适用的法律和条文没有适用,不应该适用的法律和条文却适用了;
(三)案件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免除刑罚或者从重、加重情节没有加以考虑,因而没有根据法律进行判处和定罪量刑;
(四)原判定性、定罪虽然正确,但量刑畸轻、畸重,超出了法定刑界限,显失公正的的;
(五)严重违反诉讼程序,或发现严重刑讯逼供情形,可能引起错误裁判的,等等。
-
邻里纠纷引发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170人看过
-
劳资纠纷引发刑事案件多发
124人看过
-
抚养费的合理性问题引发的家庭纠纷
177人看过
-
由宅基地纠纷演化为刑事犯罪案件而引发的思考
157人看过
-
化解村民纠纷防止转化为刑事案件
480人看过
-
刑事案件还是民事纠纷?轻伤二级的分类问题
157人看过
-
因矛盾激化引发的案件应该怎么适用死刑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311、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2、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
-
民事纠纷案件立案金额问题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17在民事纠纷案件中,即便债务额仅为区区两千元,此类案件仍然具有立案受理的资格。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要想使案件提交至法院并得到立案,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硬性门槛: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他们必须与该案件存在密切实际的利害关系;其次,必须有精准无误的被告身份信息;此外,申诉者还需要对诉讼的具体请求和主要事实有详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陈述和理由。当然,最后一个门槛是该纠纷必须属于人民法
-
河南老龄化问题引发的赡养纠纷解决途径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17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且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
-
民间纠纷案中的分割问题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7婚姻法解释三对这种情况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第十条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