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行政诉讼举证,就是当事人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或事实损害行为、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是否存在、是否合法、应否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承担何种赔偿责任的诉讼活动。其次,行政诉讼中的补证,也就是在已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案件的待证真实,当事人依法主动或应人民法院要求补充相关证据,从而证明案件待证事实。
行政处罚中听证制度的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自实施至今,在适用案件范围、听证主体、具体操作及有关配套法律方面仍存在着问题,致使行政处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言堂”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公民、法人等法律主体未能真正有效地利用此项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经过笔者调查和思考,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传统观念和行政人员自身观念的束缚、行政机关案件调查人员素质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各项配套制度不健全及公民、法人等法律主体听证权利意识淡薄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此项法律: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听证配套制度、加强对听证制度本身的研究、营造适合中国本土法律资源的法律文化氛围。行政处罚听证制度顺应了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行使国家行政权的世界潮流,必将随着我国市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显出蓬勃的生命力,也发将为行政工作带来新的契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不服法院对行政处罚审理的上诉期限是怎样的
487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哪些行政处罚可以不服?
53人看过
-
对冻结财产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受理吗?
147人看过
-
纳税人对税务行政处罚不服的应不应该去法院起诉?
427人看过
-
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诉讼时效是多久?
266人看过
-
行政复议结果不服的是否可以起诉
207人看过
行政赔偿主要方式: (1)支付赔偿金。它是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金额的一种赔偿方式,支付赔偿金是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 (2)返还财产。是行政机关将违法占有或控制的受害人的财产还给受害人的赔偿方式; (3)恢复原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因... 更多>
-
行政诉讼中法院对行政处罚不服, 法院如何判决? 法院对此不予执行?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09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r(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r《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r第五十四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r(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r(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r⒈主要证
-
行政诉讼二审判决结果如果对二审法院的判决不服,还可以申请再审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10当事人如果对二审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申请再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第九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四
-
不服行政处罚再起诉的可以判多久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09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而起诉的期限,一般是六个月。被处罚人如果直接向法院起诉的,应在上述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如果是申请复议后,不服复议决定再起诉的,则可以在十五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
对政府做出的行政处罚不服行政处罚罚金不交后果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02对于行政处罚的情形,如果当事人不按处罚决定缴交罚款的,相关部门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相关措施,以要求当事人按决定缴交罚款。具体情况,请当事人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
对行政处罚决定过重,想法院起诉,结果能怎样?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20众多执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一些执法人员基于种种原因,滥用自由裁量权,导致行政处罚决定过重。这样的处罚虽然不违反相关规定,但却导致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畸轻畸重,十分不合理,侵害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执法机关在使用自由裁量权时,应在法定幅度内根据案件的事实,对违法行为的情节、性质、后果、手段和社会危害程度综合考虑,作出合法、合理、公平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