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2002年5月份,某酒店老板梅某找到其朋友徐某讲酒店用电量太大了,要徐某找供电公司抄表员照顾一下。徐某表示同意,并讲好把偷的电折成钱2人平分。徐某即找到供电公司的抄表员潘某,叫潘某少抄酒店电表,然后由他负责回拨电表,徐某将少交电费的一半再分一半给潘某,潘某表示同意。徐某就将潘某同意的情况告诉了梅某。过了几天梅某和徐某将酒店电表回拨,然后梅某就用买柴油的名义从财务上套出了2700元。2002年6月上旬,徐某、梅某、潘某在酒店商议好由潘某估一个电表度数,然后由徐某把电表数码拨到潘某估报的数码上,并由潘某每月给徐某二根供电局专用固定封铅的铜丝。事后三人采取上述方法回拨电表,然后由梅某按回拨电表数用白条从酒店财务上套取现金,从2002年5月至2003年1月,共套取现金20734.5元。其中,潘某分得赃款4800元,徐某分得赃款4600元,梅某分得赃款11334.5元。
争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徐某、梅某作为犯罪起意者,发展潘某充当内应,积极采取回拨电表的方式窃电。从表面上看,两人在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按照共同犯罪中犯罪性质决定共同犯罪性质的一般原理,本案应以定性。
第二种意见认为:潘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伙同徐某、梅某共同窃取国家财产占为己有,三人行为已构成贪污罪。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潘某、徐某、梅某虽然具有不同身份,但都可构成贪污罪主体。
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根据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潘某系供电公司抄表员,供电公司按其营业执照公示为国有公司性质。该公司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这样描述抄表员工作范围:抄表员的职责为负责对本所供电营业区域内分管的用电客户的抄表催费工作。抄表时发现用电量变化较大时,应及时了解分析,注明原因,发现计量装置卡盘、卡字、自走、倒转或其它故障,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开出工作单通知有关部门处理。在抄表时,发现违章、窃电行为应及时制止,做好记录,及时开出工作单通知有关部门处理。参照《刑法》第九十三条“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因此可以确定潘某的身份为国家工作人员。潘某少抄酒店电表数码,并每月提供二根供电局专用固定封铅的铜丝给徐某的行为在潘某职责范围内,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问题是徐某、梅某如何具备贪污罪的主体要件。尽管徐某、梅某既非国家工作人员,也非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但与上述两类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同样以共犯论处。本案潘某行为如构成贪污罪,徐某、梅某作为伙同人员,以贪污罪共犯论处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打破了刑法这一基本原理,对本案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解释第一条规定:从这条解释可以看出,其制定目的在于打击外部人员勾结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便利进行的职务犯罪。进而不再细究在此类共同犯罪中主从之分,而是注重于外部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后,是否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只要外部人员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外部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便都构成贪污罪。如果外部人员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自己独占公共财物,国家工作人员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也未有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性质则依外部人员的行为性质而定。联系到本案,潘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却听从徐某、梅某两名非国家工作人员的指使,利用抄表员的工作便利,采取少报用电量的手段,将少报的用电电费占为己有,供自己和徐某、梅某共同使用的情形在主观上三人都具备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上三人都具备共同侵吞公共财物的行为,符合解释第一条。
-
特殊主体(身份犯)与单位犯罪主体
334人看过
-
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
170人看过
-
如何鉴定特别自首主体的身份
94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共犯和身份的问题
369人看过
-
身份犯和非身份犯共同犯罪怎么判罚
251人看过
-
身份权具有哪些特征
273人看过
-
中的犯罪主体中的特殊主体与特殊身份的区别?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5特殊身份就是指刑法中某些罪名只能由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构成的犯罪。一般主体刑法分则条文要求行为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可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那些犯罪的主体。"特殊主体"的对称
-
一般主体参与以特殊身份为要件的犯罪时一般主体参与以特殊身份为要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4则意味着一般主体参与以特殊身份为要件的犯罪时,原本并不成立共同犯罪:法律拟制是指法律中用“视为”二字,将甲事实看做乙事实,使甲事实产生与乙事实相同的法律效果。2、区分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基本意义,刑法第382条第3款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资产的人员“勾结,刑法第247条前段规定了刑讯逼供罪与暴力取证罪,将某种规定视为法律拟制还是注意规定,则意味着一般主体参与以特殊身份为要件的犯
-
即身份犯和非身份犯共同犯罪怎样判罚?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21身份犯,作为单个人必须具备特殊的身份才能构成这类犯罪,贪污罪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有单位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人员。受贿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从总则与理论上讲,非身份犯是可以构成身份犯所构成的犯罪的共犯的,但是,前提条件是利用了实行犯的身份来实施犯罪。作为教唆犯没有身份的限制。可以唆使身份犯实施,应该成立共犯关系。所以身份犯与非身份犯是可以成立共犯的。同时,身份犯与非身份犯所构成的特殊情
-
刑法中的身份犯有哪些特征四川在线咨询 2023-01-191、身份犯是一类犯罪,不是指犯罪人或一般违法行为 2、身份犯是以行为人的特定身份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或量刑情节的犯罪 3、身份犯是由刑法规定的,不是由判例和刑法理论所认可的
-
诉讼主体身份证件类型的特征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41、证明原告被告的相关资料,如:身份证、户口本、驾驶证等; 2、对于未成年、精神病等需要监护的群体,需要提供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的身份证明,如:法定代理的身份证,监护关系证明等; 3、对于死亡案件,需提供死者身份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如:结婚证,户口本,村乡或街道社区居委会开具的证明及单位证明等); 4、对于被告是单位的案件,要提供被告的工商登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