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援助如何助力农民工讨薪
1.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2.劳动者经济是否困难的标准,由当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律援助事业的需要规定。
3.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4.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可以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5.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通知有异议的,可以向确定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
二、拖欠工资起诉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拖欠工资仲裁程序:
1.立案,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
2.庭审,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委会在规定时间内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应出庭参加庭审;
3.仲裁委依法作出裁决。
三、拖欠工资的标准是多少天
工资拖欠三十日即为拖欠工资。法律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按月支付即包括工资应当以月薪的形式发放,也包括应当每月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n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
农民工利用法律援助怎么讨薪?
213人看过
-
农民工如何合法讨薪?法律援助在此时如何申请?
277人看过
-
农民工讨薪免费法律援助会支持吗?
195人看过
-
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的方式包括哪些?
307人看过
-
怎么制定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实施方案
53人看过
-
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是否可以寻求法律援助
52人看过
-
向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费怎么交甘肃在线咨询 2021-11-15今日就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相关法律问题,作简要分析如下:1、首先要证明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而证明劳动关系,首先要检查农民工与单位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如未签订劳动合同,则可凭工资支付凭证或职工花名册、社保缴费明细清单、用人单位向农民工发放的工作证或服务证、用人单位招聘时的登记表或登记表、用人单位的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存在;2、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后,需要确定具体的讨薪金额,
-
农民工讨薪免费法律援助会支持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08农民工讨薪免费法律援助应该怎么申请,有工会的单位,可首先向工会反映情况,通过工会与用工方进行交涉;若单位还没有成立工会组织,也可直接向用工方提出协商要求;被拖欠工资的工人还可联合起来,向用工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给他们施加压力。
-
求农民工讨薪的法律援助渠道有哪些山东在线咨询 2023-11-05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的方式包括: 1、可以请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给予帮助。县(包括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有劳动保障局,下辖劳动保障监察部门。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履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该《条例》第十条第二、第三款分别是: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 第十一条第六款是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实施劳动保障
-
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的方式包括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011、先协商先争取协商解决。 2、拨打1233 3、1234 8、12351。 3、申请调解。 4、找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工会职责所在。遭遇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可拨打工会“12351”维权热线,或前往工会帮扶中心、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5、找政府。
-
法律援助怎么讨薪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 第十三条本条例所称公民经济困难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律援助事业的需要规定。 申请人住所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执行。 第十四条公民就本条例第十条所列事项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