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意欠薪罪在社会上的当前现状
前不久出现的讨薪女工被辱事件证明,企业无故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现象一直十分普遍,恶性欠薪现象仍然无法得到遏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某研究员表示,从总体制度环境看,讨薪难是因为我国工资支付的法律制度还不够明确,约束力不足,缺乏一个刚性的、明确的工资支付制度。
中国《劳动法》有明确规定:"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在实际操作中,违反此规定的企业老板,即使被查处也只需要支付工资和赔偿金,违法"成本"很低。
"欠薪现象之所以长久得不到根治,关键在于企业主欠薪的成本太低。"研究员认为,应加大对欠薪者的经济惩罚力度。他还表示,考虑到恶意欠薪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把恶意欠薪列为犯罪行为。
中华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对于少数用人单位的恶意欠薪行为,全总建议立法机关适时修订刑法,增加相关罪名,以惩处并有效遏制恶意欠薪、欠薪逃匿等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恶意欠薪罪的具体分析
1、构成恶意欠薪罪的行为人应以非法占有劳动者劳动报酬为目的,如果仅仅是因为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的资金暂时周转不灵而导致拖欠工资的行为,或者由于用人单位或雇主的经营策略失误到导致大量的亏损,客观上无力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行为,因为主观上不具备“恶意”,故而不能认定为犯罪。
2、本罪的成立应当以“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而不支付”为前置条件。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逃避支付”和“拒不支付”两种行为,仅仅有这两种行为还不能构成本罪,在有这两种行为之后,经有关部门调查后,认定用人单位或雇主存在拖欠、克扣工资并责令其支付而拒不支付的,才能构成本罪。如果在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以后,用人单位和雇主按时足额地支付了劳动报酬也不能构成本罪。
3、本罪的最低起刑点为“财产罚”即单处罚金,“自由罚”的最低起刑点为拘役。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注意这里使用的是“并处罚金”,而对于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是“并处或单处罚金”。也就是说,只要恶意欠薪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那么就是实行自由刑和财产刑的“双罚”制。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理解应当是恶意欠薪行为造成劳动者生活困难,有自伤自杀行为,在讨薪过程中受殴打或者侮辱致使精神和身体受到严重损害或者造成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群激事件等。在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人严厉惩治的同时,对于认罪态度较好,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并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报酬和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行为人给予减轻或免除处罚。
4、单位作为本罪犯罪主体的处理问题。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恶意欠薪罪可以由单位作为犯罪主体,对于单位犯罪的处罚施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处罚金,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按照个人犯罪的刑罚处理。
三、恶意欠薪罪在社会的危害性
1、严重侵害了众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资是众多劳动者的生活来源,甚至是劳动者的唯一生活来源,是他们自身及其家人赖以生存的条件。恶意欠薪直接侵害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侵犯了他们的财产权,阻断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来源,对劳动者及其家人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危害不亚于盗窃、诈骗等刑法犯罪,具有广泛性和严重性。
2、诚实严重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诚实信用是中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宗旨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当事人对信用的遵守,否则正常的经济往来将无法进行。在市场条件下,只有遵守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劳资双方的关系才能得以维系。劳动者提供劳务,获取薪酬;资方支付薪酬,获取劳务。但是,恶意欠薪行为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财产权利,还严重破坏诚实信用原则,使劳资双方产生信用危机,造成双方的对立,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损害,也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3、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中国,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是一个长期的现象,用工单位就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中居于强势地位,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压低劳动者的工资甚至欠薪;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往往是劳动力市场的弱者,为了养家糊口,赚取微薄的工资,他们付出艰辛劳动,最容易受到恶意欠薪的伤害。当前,恶意欠薪所侵害的是群体性的劳动者的权益,使他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权利得不到保护,加剧贫富差距,从而激化社会矛盾,容易引发群体性的讨薪,还常常发生上访、堵路,甚至围堵、冲击国家机关,造成流血事件。甚至有部分劳动者因讨薪不成,生活困难,走上盗窃、抢劫等侵财性犯罪道路,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势必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遭遇恶意欠薪,劳动者该如何维权?
下面有劳动者3种讨薪方式:
1、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2、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来解决;
3、有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来解决;四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是求助社会、媒体的力量。
如果农民工要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讼的话,应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全部相关证据。
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作证(工卡、厂牌、出入证等)、收入证明如工资条、工作证明如考勤表或签到表、派工单等能够证明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以及收入、工作时间等相关证据。所以,劳动者平时一定要注意固定和保存相关证据。
五、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
恶意欠薪具有以下行为的应予立案侦查: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2、数额较大;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
有关恶意欠薪的司法解释有哪些规定?
180人看过
-
欠薪罪刑罚的相关规定
107人看过
-
企业恶意欠薪相关法律后果
426人看过
-
恶意欠薪的危害有哪些,恶意欠薪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415人看过
-
寻找恶意讨薪的相关机构
363人看过
-
民法典关于恶意串通的有哪些规定
455人看过
-
恶意欠薪的认定及相关法律规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261,恶意欠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2,对于不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个人,违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依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进行处罚。3,相关规定:(1)《刑法》规定:第二百七十六条【破坏生产经营罪】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
-
恶意欠薪怎么处罚? 有什么相关的规定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3-11-20用人单位恶意欠薪的,应该受到下列处罚: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支付;超过规定的期限不付的,责令其按一定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并且原先拖欠的薪资仍然要付。
-
恶意欠薪罪怎么判刑恶意欠薪最新规定有哪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2-17刑法没有恶意欠薪罪,恶意欠薪,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关于恶意透支的数额的相关规定甘肃在线咨询 2023-09-13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
有关恶意欠薪罪的法律条款新疆在线咨询 2025-02-06当前,恶意欠薪罪在刑法中被称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该罪行的法律规定如下: 1. 如果个人或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如果单位犯有前款罪行,对单位将会被判处处罚金,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