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频繁应聘离职告企业违法用工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20:06:12 320 人看过

自称“维权狂人”的方某是浙江省宁波市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3年来,方某在11家单位工作过,打了11场劳动争议官司,大部分纠纷都是在他进用人单位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而且最终几乎都是用人单位败诉。

2006年5月,方某在宁波市鄞州区石碶\街道的一家服装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工作了不到3个月,他就以单位未支付加班费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然后是仲裁、诉讼,最后单位败诉。此后,方某把这种维权方式用到了他工作过的每一家企业。

方某的“职业维权”行为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他是“维权卫士”,他的行为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提倡;有人认为,方某频频提起诉讼有滥用诉权或恶意诉讼之嫌。

依法维权还是滥用诉权

“我进的第六家单位和第五家单位的厂长是同一人,进厂20多天后我们碰见了,他认出了我,让我别干了。厂长的母亲当着我的面说,‘我们厂小,你放过我们吧’。”方某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自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大多数企业对方某这样的“职业诉讼者”显得无可奈何。多数企业主担心,如果案件处理不慎引发群体性诉讼,轻则毁了企业名声,重则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一些企业主选择主动赔钱息讼了事。

“他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因为他工作的目的并不是想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像他这样频频提起诉讼的行为也有违常理,维权目的的正当性也值得商榷。”某企业人事经理这样认为。

“我打官司并非为了钱。”方某在接受采访时说。据方某计算,3年11个官司,法院最终支持了他近2万元的诉讼请求,而如果他肯安分地做工,以他的技术,每年挣三四万元是没有问题的。

无独有偶。40多岁的刘某也像方某一样是一名“职业诉讼者”。2008年,刘某自称有技术,到一家铸造企业担任工程师,而且主动向企业提出不签劳动合同并把工资基数定为5000元。企业很快发现刘某根本没有他所说的“技术水准”,于是让他走人,刘某便要求企业支付双倍工资和加班费10多万元。经过仲裁、诉讼,刘某虽未获得他所提出的全额补偿,但仍拿到了几万元。不久前,刘某又在另一家企业当了一把“维权先锋”,同样“获利”万元。

鄞州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方某提起的10起诉讼。该院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庭副庭长周文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社会应该客观而理性地看待“维权狂人”方某的维权之举,并关注其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效应。

周文君认为,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方某维权之举有一定积极意义,因为劳动者怠于行使诉权不利于督促企业不断加强用工规范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没有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出口形势严峻的中小企业仍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大量劳动争议诉讼可能导致企业中断正常经营而倒闭,从而引发社会负面效应。

“少数人借助仲裁或诉讼的合法形式来恶意维权的现象确实存在。”周文君说,从反映到诉讼层面的情况看:有人主动应聘到企业、主动加班,但不签合同,然后再找机会向企业索赔;也有人进入企业后消极怠工,企业若因此给予降薪或开除处理,就可能收到一纸诉状,遭到“合法”索赔;还有一些劳动者在自己诉讼之余,到仲裁机构或法院门口招揽“生意”,收取代理费用为他人代理案件。为了赢得对方信任往往虚假承诺夸大胜诉率,煽动劳动者提起不切实际的仲裁或诉讼请求,一旦发现代理的案件可能败诉,又将责任完全推给纠纷处理机构,造成大量劳动争议纠纷处理陷入僵局。

办案法官分析说,劳动争议案件诉讼成本很低,劳动者几乎没有诉讼风险,因此很多劳动者在诉讼中大都选择最高标准,以致各地法院劳动争议类案件普遍骤增,而且上诉率居高不下。其实,过高诉讼请求是无益于问题妥善、及时解决的。

企业亟待加强用工规范管理

如何看待方某这类人的“职业维权”行为?浙江律师傅凌志认为:“企业如果不想诉讼缠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严格守法。”

傅凌志说,“职业维权人”之所以存在,根本原因还是在企业身上。现在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发放工资、安排劳动时间、缴纳社保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才给“职业维权”行为留下了生存空间。如果用人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用工,“职业维权人”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据鄞州法院统计,该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除个别案件因超过申诉时效或因劳动者证据不足败诉外,大部分劳动者的诉讼请求或多或少都能得到支持,企业败诉率达到了95%以上。

周文君认为,劳动争议案件中企业高败诉率现象,折射出当前企业用工不规范现象的普遍性。他分析说,企业败诉原因主要有5个:

一是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未按劳动法的规定足额支付加班工资或者支付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等现象普遍;

二是企业在经济性裁员时操作不规范。部分企业因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而裁员,但裁员时未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三是企业未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不规范;

四是企业规章制度存在严重缺陷。不少企业没有制定规章制度,或者制定的规章制度未经民主程序,也未告知劳动者,规章制度不合法。在企业因员工存在旷工、严重失职、不服从企业管理等违纪行为而将其开除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因为规章制度不规范而败诉;

五是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往往以此为由主动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周文君说,企业用工不规范现象导致纠纷产生,同时也容易诱发群体性纠纷。2008年7月以来,鄞州法院受理的因企业不规范用工导致劳动者起诉要求赔偿的案件中,群体性纠纷案件为16件。

据了解,在规范用工秩序上,大型企业一般都会设置人力资源部门并有资深专业的法律人士负责处理劳资纠纷。但是,众多中小型企业通常没有如此高的法律意识,也无实力聘请劳动法律专家。由于企业管理上存在漏洞,在与员工对簿公堂时往往提不出足够充分的证据反驳,又因劳资双方的诉求差距太大,基本上难以通过调解处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大量消耗,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据鄞州法院统计,今年1月至9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已达750件。这些案件呈现出调解难、劳动者情绪极端化等新情况。

如何妥善处理好“企业平稳发展”与“职工合法权益”的关系?鄞州法院院长张光宏认为,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因为只有企业发展,经济才能发展;只有企业稳定,大多数职工的生计才有保障。因此,在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中,要努力实现双方利益的动态平衡,促进双方利益的共赢共享。

张光宏具体分析道,对企业裁员减薪引发的劳动争议,要正确区分企业恶意裁员减薪与确因经营困难裁员减薪的不同情况,依法确定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对企业职工辞职引发的劳动争议,既要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要防止因不诚信的辞职行为或滥用诉权的行为损害企业的合法利益;对于因企业不规范用工而导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法院也应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情况,在案件处理中注重调解手段的运用,努力平衡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利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7日 22: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仲裁机构相关文章
  • 员工频繁加班,老板会怎么办?
    企业控制加班逼员工辞职是不合法的,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是不能非法强制劳动者加班的,强制劳动者加班逼走劳动者是属于违反劳动法的行为。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非法集资老板跑路员工会进行如何处理当事人知道集资行为是属于非法的,第一时间应该到公安机关报案,让公安进行侦查,以便尽量追回被骗的资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
    2023-07-21
    147人看过
  • 企业试用期如何解聘员工
    一、企业试用期如何解聘员工在试用期内,企业要解除劳动合同的,有两种解除方式,一种是协商解除,另一种是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滥用试用期有哪些表现滥用试用期,通过设定较长时间的试用期等手段来规避对职工应尽的法律责任,是近年来一些企业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因
    2023-06-17
    156人看过
  • 员工孕期期间频繁请假怎么办
    一、员工孕期期间频繁请假怎么办1、孕期期间经常请假如果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
    2023-06-16
    325人看过
  • 企业违法解聘职工可要求双倍赔偿吗
    法官说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7、47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另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无过失性辞退员工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即使是经济性裁员也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2023-04-21
    369人看过
  • 员工怂恿员工离职违法吗
    首先要看所在单位是否存在这样的制度,一般情况下,影响员工工作,导致其辞职,那么是可能属于严重违纪的。单位可能以此来辞退该员工,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一、企业能辞退员工吗企业能辞退员工。如果员工具有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的,企业可以辞退该员工,并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另外员工如果具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和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等情形的,企业也能辞退该员工,但是需要依法支付给员工经济补偿。二、离职员工怂恿同事辞职违法吗离职员工怂恿同事辞职不违法。一般情况下影响员工工作导致辞职,那么是可能属于严重违纪的。单位可能以此辞退员工,并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如果劳动者是以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被迫辞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
    2023-03-24
    449人看过
  • 违法用工企业要补发员工工资
    4月3日下午,全国总工会就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企业存在违法用工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人民网记者在现场报道:“设立在广州市的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没有按照广东省从2007年1月1号开始实行的广东省非全日制最低小时工资的标准,依法的支付职工的工资。这种行为属于违法的。全国总工会要督促他们主动的进行整改,使企业发现问题纠正违法行为,补发员工的工资。”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部长李守镇说,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设立在广州市的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广州市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企业没有按照广东省从2007年1月1号开始实行的广东省非全日制最低小时工资的标准,依法的支付职工的工资。对此全国总工会高度重视、态度明确。全国总工会再次重申:中国工会将坚持社会主义工会的维权观,努力维护广大职工的权益,推动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工资收入是职工经济利益的要害,工会组织维护职工获得合法收入的权益是责无旁贷的。
    2023-06-10
    490人看过
  • 企业员工正式聘用合同协议
    员工聘用合同书立合同书人:甲方:乙方:甲方聘用乙方为正式员工,双方经过平等协议,彼此同意约定下述条款以共同遵守。第一条乙方的考勤与管理悉按甲方有关人事管理制度办理。第二条乙方的职务或工种为:第三条乙方受聘于甲方期间,应根据甲方工作安排,在下述工作场所履行职责。(一)甲方公司总部。(二)甲方在内地省份机构及境外机构。(三)甲方在全资子公司或参股的合资公司。(四)应出差服务的场所。第四条乙方的工作职责、事项由甲方依乙方的职务或工种,并视为乙方能力级甲方需要进行分派。第五条乙方的正常工作时间为每日小时,每周个工作日,其工作、休息、休假等依照员工手册办理。第六条甲方根据工作需要,要求乙方加班时,除不可抗拒的事由外,由乙方应予以配合,有关加班事宜,依员工手册办理。第七条甲方按国家规定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并为乙方投保。第八条甲方按国家规定实行劳动保健制度,乙方可以享受有关劳保待遇。第九条乙方的工作报酬。
    2023-06-05
    241人看过
  • 小区频繁停水可以告物业吗
    投诉小区物业的流程是到当地的城管局,哪里有个物业科负责接待,物业科负责与物业公司商洽帮解决,不过从事实上情况来看,物业科不可能解决的根本问题。要想解决问题,本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权力较大,按物业法规,它可召开全体业主大会,有23的业主就能够通过对物业公司的罢免决议,但是很多小区防止被罢免,不成立业主委员会,或成立后物业公司再买通业主委员会人员,这样都与单个业主的诉求不利。解决办法,现在通信技术很发达,能够邀三五个本小区的业主组个微信群,在固定的时间内发布对物业的投诉信息和意见,然后商定好,统一由一人代缴物业费,在交费的同时与物业公司签订改进合同,只有在交物业费的时候,物业公司才知道服务工作确实需要改进,切忌物业费各自去交,这样物业公司就不怕了,业主群越大物业公司越怕,而且,统一交费按限定是有折扣的。
    2023-04-05
    383人看过
  • 频繁违反法规遭到处罚
    同一行为行政处罚两次以上是不合法的。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则,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处罚。但如果是多人共同违法,可以同时给予所有违法人罚款的处罚。赌博违法行为处罚裁量基准一、对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处罚,应当与其违法事实、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裁量时主要考虑赌资数额、赌注大小,同时参考赌博方式、赌博场所、赌博次数、参赌人数等因素。二、赌博活动中的下列款物应当认定为赌资:1、赌博活动中用作赌注的款物、换取筹码的款物和通过赌博赢取的款物属于赌资。2、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赌博活动中,分赌场、下级庄家或者赌博参与者在组织或者参与赌博前向赌博组织者、上级庄家或者赌博公司交付的押金,应当视为赌资。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赌博活动的赌资数额,可以按照在计算机网络上投注或者赢取的总点数乘以每个点数实际代
    2023-07-02
    357人看过
  • 企业让员工主动离职
    离职就是离开现有的职位。公私机关的工作人员因退休、辞职、停职、免职、死亡等原因,脱离其所担任的职位。员工离职拿不到企业补偿有两种情况:1、员工主动辞职或不签劳动合同,且企业并无过错。员工因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或新的工作机会,而主动离开原有的工作单位,或者员工根本不想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无法保护自己的利益,此时,员工离职是没有补偿金的。企业过错是指:企业未按时发工资;企业未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企业不支付加班费;企业工作时间超过法律规定;企业在法定假日不放假且不支付3倍工资;企业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扣押员工身份证等证件;企业收取了员工的押金,等等。2、企业单方面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同时,企业有员工签字认可的规章制度,及员工在工作中存在过失的相关证据。法律赋予企业有一定的内部立法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对违反这些规章制度的员工予以处分,处分中就可以包括
    2023-02-22
    331人看过
  • 企业招聘兼职可否用童工
    对于兼职是否属于童工问题,需要按照年龄段进行分析:(1)年龄在16周岁以下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属于童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管是全职还是兼职,都属于使用童工,一旦被查处,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一方面严格禁止使用童工,另一方面又规定由学校组织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参加的社会实践劳动不属于使用童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解释》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2)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中国,童工是指未满16岁,与单位或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的少年、儿童。所以,年满16岁是可以兼职,它不属于童工。公司可以使用童工吗公司不应使用或支持使用符合上述定义的童工。如果发现有儿童从事符合上述童工定义的工作,公司应建立、纪录、保留旨在救济这些儿童的政策和措施,并将其向员工及利
    2023-05-04
    106人看过
  • 企业员工能否从事副业,员工兼职是否违法
    一、企业员工能否从事副业,员工兼职是否违法劳动合同法不禁止劳动者从事副业,但是否允许主要应当由你所在的用人单位规定,这也是劳动合同法授予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单位支付工资,劳动者则应在工作时间从事本职工作,而不能从事微商。如果不是在工作时间从事副业,不影响本职工作,不违反单位规定和利益,这也无可厚非。二、员工从事副业能否被辞退的关键1、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对于员工从事副业做了禁止性的规定以及处罚措施。2、用人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否是合法制定,是否公示。3、要有证据证明被辞退员工有违规行为的存在。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三、员工从事副业被辞退后能否维权基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因员工从事副业、第二职业解除劳动关系,根据法律规
    2023-04-14
    143人看过
  • 企业起诉离职员工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争议的,属于劳动仲裁范围的,用人单位是有权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作为劳动者,也可以依法适用相关法律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不是说用人单位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就等于没天理一、离职了工资多发了一定要退吗要退还。离职后工资多发不退还,如果金额较小,通常用人单位不会予以追究,如果金额较大,用人单位可以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劳动者支付不得当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纠纷,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二、确认劳动关系证据怎么收集?首先,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在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证据。其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称之为事实劳动关系。在事实劳动关系之下,劳动者处于一个不利的弱势地位,用人单位一旦随意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或者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劳动者将很难成功有效的维
    2023-03-05
    154人看过
  • 聘用员工不签合同违法吗
    这个属于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会让企业受到相应的处罚,员工可以要求企业支付双倍的工资。一、劳动合同签订的工资可不可以降低劳动合同签订的工资不可以降低。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了劳动合同约定了工资,但是公司效益不好,用人单位是不可以随意降低其工资的;2、用人单位单方面降低工资是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对于用人单位无故降低工资的行为,劳动者可以以用人单位无故降低工资为由被迫辞职,并且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一般签1到3年左右,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且在签订合同时约定试用期。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二、怎么辞退员工不赔偿企业中若员工违法纪律,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一般是不需要进行赔偿。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过错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不需提前通知劳动者,不需支付一个月代通知金。企业辞退员工,根据辞退的原因不同相应的补偿也不同。具体如下:1、
    2023-03-23
    385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仲裁机构
    相关咨询
    • 「无情无义」企业究竟做了什么让员工频繁离职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4
      员工离职的原因简而言之一句话:干的不爽,具体原因也无非是钱不到位,或者觉得受委屈;如果是入职初期就频繁的离职,那可能是公司对该岗位的定位和新人的想象差距较大,原因多是招聘、面试的时候对该岗位及公司有过多的脱离实际的美化,致使新人无法接受入职后的现状;如果是老员工最近频繁的离职,多是因为觉得受委屈了,可能是觉得有什么不公平的事情出现让离职的同事心里不平衡,看不到自己的明天,或者是公司做了什么让他们觉
    • 企业的保险业务人员主动离职为哪些频繁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7
      平常没事干的保险关于知识上的、心理上的,要求不是太高,关于自己,说话能力没事,保证能选上,因此造成了有的人水平高有的人水平低。根据一些出现在网络上的各种不好的评论,如哪哪的保险员又在唬人了,最后却不赔钱,因此关于保险的人员的名气一定不太好。
    • 企业聘用退休员工应与员工签定什么合同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4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的规定,个体工商户作为个体经济组织,依法也适用劳动合同法。因此,个体工商户作为用工主体,聘请员工的,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 公司由于工作频繁,要员工自己离职,公司辞职,公司赔偿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11
      公司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裁员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项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公司让劳动者自己辞职,是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
    • 企业聘用外籍员工员工劳动合同法规定?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4
      适用。 目前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是否适用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司法实践中对此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属于特殊就业群体,他们往往在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上高于普通劳动者,因此也更具备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的能力。为了保障涉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应当允许外国人与用人单位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事项上自行约定,可以排除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外国人与中国境内用人单位缔结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