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假冒专利罪既遂判刑分为两种情况: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或者不判监禁刑单处罚金。本罪指的专利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发明专利,假冒专利必须到情节严重才构成本罪,否则只能进行行政处罚而不能依照本罪追究刑事责任。
哪些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
假冒专利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具体表现形式有:
1、以欺骗手段进行专利登记、冒取他人专利;在非专利产品或者专利上标明他人的专得标记或者专利号;
2、仿造他人专利、侵吞他人专利、擅自实施他人专利、故意贩运仿造或者变造他人专利的产品、伪造、擅自制造他人专利标记、故意销售伪造或者擅自制造的他人专利标记、进口假冒他人专利的产品、冒充专利等等行为。
情节严重是构成假冒专利罪的必备要件。情节严重是指假冒他人专利手段恶劣、非法获利数额较大、给专利人或国家造成重大损害的、在国际国内造成恶劣影响的等。
假冒专利罪的适用范围,通常仅限于《专利法》中规定的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而行为人冒充他人专利行为、或者专利人的专利被侵权的行为则完全被排除在刑罚的处罚之外。
从我国的专利制度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说,行为人冒充他人专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不低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此外,因为行为人假冒专利罪所侵犯的客体之一就是专利权人的商誉,而不是专利权,由此,在法律上,仅规定假冒专利罪是不利于维护专利制度的权威性和充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假冒专利的行为一般来说属于侵犯专利权的民事侵权行为,但如果侵权行为人实施的假冒专利的行为达到了法定的立案标准时,该侵权行为人就会被认定为犯罪,此时该犯罪行为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假冒专利罪的量刑幅度较轻,最高处三年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专利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第六十八条
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下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怎么认定假冒专利罪 假冒专利罪如何量刑
229人看过
-
假冒专利罪如何处罚,对假冒专利犯罪怎么量刑
87人看过
-
假冒专利罪如何判理,如何应对假冒专利?
439人看过
-
假冒专利罪既遂怎么量刑,假冒专利罪构成要件
443人看过
-
假冒专利罪应负的法律责任,假冒专利罪应如何做出认定
433人看过
-
构成假冒专利罪的犯罪要点,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
356人看过
专利,从字面上是指专有的权利和利益。“专利”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 patentes,意为公开的信件或公共文献,是中世纪的君主用来颁布某种特权的证明,后来指英国国王亲自签署的独占权利证书。 专利在现代一般是由政府机关或者代表若干国... 更多>
-
假冒专利罪如何处罚,对假冒专利犯罪怎么量刑山东在线咨询 2023-09-22(1)假冒专利罪如何处罚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处罚。 (2)假冒专利罪的认定 1、行为人既假冒他人专利,又生产、销售他人专利的伪劣商品,属于吸收犯。因为生产、销售假冒他人专利的伪劣商品是假冒他人专利的一个组成部分,前行为吸收后行为,因此只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
-
假冒专利罪既遂又犯假冒专利罪如何处罚?福建在线咨询 2023-02-04假冒专利罪既遂判刑标准为: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处罚。
-
现在的刑法对假冒专利犯罪如何量刑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19假冒他人专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 4、造成恶劣影响的。
-
申请制造假冒专利罪既遂如何量刑广西在线咨询 2023-11-06假冒专利罪既遂的量刑: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假冒专利罪是指违反国家法规,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假冒专利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构成。假冒专利罪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专利法中所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而冒充专利行为和专利侵权行为则完全被排除在刑罚处罚之外。
-
如何理解假冒专利罪中的“假冒他人专利”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11“假冒他人专利”具体包括四种情形: 1、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 2、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3、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4、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