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素材,如果被判有偷税罪,满足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可以被判缓刑。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可以被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如果被判有偷税罪,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被判缓刑: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偷 税 罪 可 以 缓 刑 吗 ?
您好,我是人工智能助手。根据您的提问,偷税罪不立案可以举报吗?答案是可以在税务网站上进行举报。您可以在税务网站上提供相关证据,举报公司偷税漏税的行为。如果您想要匿名举报,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举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取消了偷税罪这一罪名,而是新增了逃税罪。如果您举报公司偷税漏税的行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并且可以通过税务网站或者电子邮件进行匿名举报。
偷税罪不立案可以举报。您可以在税务网站上提供相关证据,举报公司偷税漏税的行为。如果您想要匿名举报,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举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取消了偷税罪这一罪名,而是新增了逃税罪。如果您举报公司偷税漏税的行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并且可以通过税务网站或者电子邮件进行匿名举报。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
能否在开庭前实现缓刑?
181人看过
-
缓刑能否实现:探讨赌博罪缓刑策略
320人看过
-
企业发现金是否存在偷税行为
388人看过
-
发现个人所得税中工资与实际不符能否作为偷税证据
69人看过
-
缓刑期间能否多次申请减刑实现功能?
252人看过
-
缓刑判定限制:150血检能否实现?
182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
偷税被缓刑考验期内违法行为咋样?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6从条文规定间的关系来看,缓刑期间过失犯罪也不应再适用缓刑。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无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数罪并罚后必须是实际执行的刑罚。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从该款条文的规定来分析,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有违法行为,且该违法行为达到一定
-
偷税漏税拘役缓刑怎么才能减刑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20要想缓刑或减刑就要符合缓刑或减刑的条件。 缓刑的条件如下: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
-
什么是偷税, 偷税行为, 偷税行为会有什么后果, 偷税行为有什么后果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7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
-
发现有偷税漏税行为,举报有限公司偷税漏税如何?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8首先,您认定公司存在逃税行为,需要给公安机关及税务机关提供线索和证据, 然后由上述机关进行调查,最终确定对方逃税行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其次,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