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市男方的生育保险报销条件的法律规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1-16 20:47:47 497 人看过

一、报销条件

1、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属于计划内生育;

2、配偶生育之月前,男职工连续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满12个月;

3、配偶未参加生育保险或不符合条件享受本人生育保险待遇。

二、报销流程

1.符合上述条件的男职工,可申请享受的一次性生育补贴标准为:流产的200元;顺产的1200元;难产或多胞胎生育的2000元。

2.配偶生育或因病理原因流产后,男职工持本人及配偶的居民身份证、《结婚证》、计生部门出具的《生育状况证明》或《第一胎生育证》、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出院记录、费用明细清单(以上材料均需原件及复印件)和本人就医证卡、原始发票、配偶户籍所在地街道(镇)出具的无工作单位且无固定收入来源证明,到本人单位社保关系所在地的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一次性生育补贴申领手续。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后,打印《男职工一次性生育补贴结付表》,男职工签字确认后领取补贴金额。

3、《生育状况证明》或《第一胎生育证》到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具。不需要失业时间证明书,要求配偶户籍所在地街道(镇)出具的无工作单位且无固定收入来源证明。

三、补贴标准

1.妊娠满7个月施行剖宫生产的1500元;

2.妊娠满7个月生产的1000元;

3.多胞胎的每多生产一个婴儿增加200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6日 12: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男性生育保险报销条件是什么??男性的??生育保险报销条件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01
      男性生育保险在报销方面,是需要区分不同情况以及报销比例的。那么,在男性生育保险中,其报销条件是怎样的呢下面: 1.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参保男职工,可申请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 ⑴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和法定生育条件; ⑵配偶生育或因病理原因流产时,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并已为男职工正常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不含补缴、欠缴和中断缴费)满10个月以上; 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险范围,且生育第一胎。 2.符合上述
    • 男方有生育保险可以报销吗,男方生育险报销报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02
      男方有生育险可以享受报销。男职工生育保险报销条件: 1、男职员连续参保并足额缴费满12个月以上; 2、符合国家及省市计划生育政策; 3、生育前已按规定在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登记并接受有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4、其配偶未就业且未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5、其配偶生育前已办理失业登记或取得统筹地区规定的其他未就业证明。满足以上条件的男职工在配偶生育时,可享受生育保险报销待遇。男职工生育保险报销标准:男职工
    • 2024年男性生育保险的报销标准,男性生育保险的待遇有哪些
      宁夏在线咨询 2024-09-16
      一、男性生育保险的报销标准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男性生育保险报销是需要区分不同情况以及报销比例和条件。那么,在男性生育保险报销标准是怎样的呢? 1、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参保男职工,可申请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 (1)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
    • 男女双方都有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如何报销?
      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02
      男女双方都有生育保险,生育津贴只能由女方报销。如果女性没有工作,没有生育保险,男性可以报销生查和生产费用,但不能报销生育津贴。所以男女都有生育保险,只能用女方。
    • 成都生育保险如何报销成都生育保险如何报销流程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30
      办理资料:1。女职工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成都市生育保险待遇审批表》一式两份(加盖单位行政公章)、劳动合同、本人身份证、财政部门制作或监管的医疗服务收费票据、出院证明、生育指标、婴儿出生证明或其他医疗证明、婚姻证明。2、男职工生育医疗费补贴《成都市生育保险待遇审批表》一式两份(加盖单位行政公章)、劳动合同、本人身份证、财政部门制作或监管的医疗服务费票据、出院证明、生育指标、婴儿出生证明或其他医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