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谨防土地出让金设陷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5 17:43:17 390 人看过

“房子当初买的时候才16万元左右,现在居然说让我单方面承担1万多元土地出让金,这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吗?如果不是我打算卖这套房子要办证,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笔钱没有交!”气愤的老沈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并询问土地出让金的相关事宜。

8年后“冒”出1万多元“地价”

早在1998年,老沈就在汾江南路买了一套房,房款合计165000元。老沈告诉记者,当时他是以商品房形式买的房,原业主买了房就立刻转手给他。签订合同后,老沈按照合同约定一次性支付了所有房款,也如约拿到了房产证。

这笔看似顺利的买卖,却在8年以后生出了事端。去年年底,老沈打算把买的这套二手房再转手卖出去,并顺利地找到了买家。正当办理房屋契证和土地所有权证时,他这才知道,该房屋还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

老沈这才知道,原来房子所在项目的土地是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而当时的卖家并没有支付土地出让金,在买卖的时候也没有人告诉他有这么一回事。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里面并没有注明房屋土地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自然也没有约定土地出让金的承担问题。为了顺利完成交易,老沈自己缴纳了1万多元的土地出让金。

事后老沈找原业主理论,却遭到严词拒绝。对于这无端多出来的1万多元,老沈心里很窝火。但是否有理由让原业主赔偿,老沈自己心里都没谱:时隔8年,自己垫付的1万多元还能拿回来吗?

产权瑕疵卖家应提前告知

这笔土地出让金应该由谁来交?时隔8年,如果要提起诉讼,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记者就此咨询了有关法律人士。广东华法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李进表示,土地出让金应由前业主支付。

李进告诉记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房地产转让应签订书面转让合同,并写明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老沈和卖家签订的合同并没有注明房屋土地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显然违反了上述规定,卖家应承担违约责任。

另外,作为商品房开发的土地应为国有出让性质的土地,该套房子所属土地使用权理应是国有出让性质,但实质上却属于国有划拨性质,这个产权瑕疵卖家并没有告知老沈,以致给老沈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老沈要求卖家赔偿的要求是合理的。

至于诉讼时效问题,李进表示,老沈是在房子要转让时才知道房子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诉讼时效应该从这个时候开始计算,因此并没有超过法律规定的两年诉讼时效。另外,除了已垫付的1万多元土地出让金外,老沈还可以要求按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18: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土地出让金相关文章
  • 谨防房产购置中的几大陷阱
    近年来,人们在购置房产时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毕竟房地产市场是商品化市场,而购房者又非个个都是“专业选手”,“闯”误区,“蹦”陷阱,“牺牲者”不在少数。在诚信还没有成为市场第一准则的时候,要谨防购置房产中的陷阱。陷阱之一:售楼书如何“读懂”楼书中的潜台词,是购房者需要掌握的第一技巧。电脑制图技术的发展使开发商在制作楼书时越来越“随心所欲”,在楼盘的全景效果图上,生活商业配套设施、景观布置清晰可见,然而实际上整个小区的配套设施的跟进要视小区的整体销售状况,而这些后期工程的进度不是开发商所能决定的。一般楼书的末页都会安排有项目装修标准的说明,但不论内装修或外装修的说明都较为简单、含糊。消费者在看到楼书上标注的进口电梯、高级卫生洁具等字眼时,切不可盲目相信。一定要和该楼盘的负责人核实清楚。一些楼书还会不按比例地随意绘制位置示意图,使人产生错觉,或者在楼书平面图上未清楚表明南北走向,这些都会对不明情
    2023-02-28
    421人看过
  • 买房者谨防踏入定金陷阱
    最近,有网友陈女士向新民网报料,称其签约了浦东仁恒河滨的一套公寓房,没想到的是,在通过中介合富置业与卖方签署了居间协议的情况下,不但房子没有买成,反被硬生生拗掉两万元定金;随后她向合富置业上海公司投诉,得到的反馈居然是我们没法帮你忙。陈女士想不通:中介怎么就没有责任?合同规定为何要到法院才能解释?下定:仓促协议暗埋危机据陈女士介绍,今年7月23日晚,近期一直在看房的她接到了合富置业浦东联洋店一位业务员的电话。这位业务员以十万火急的腔调告诉她:现有一套仁恒河滨的二手房,超低价出售,原价每平米2.8万元,现甩货单价降到了2.1万,速来签约,否则明天就没有了。尽管当时下着大雨,陈女士一听这么便宜,还是冒雨前去了。陈女士告诉新民网,她去之前曾提出要看房,然而到中介门店后却被告知不能看房。据陈女士转述,当时中介告诉她,现在行情火爆,今晚不交定金,明天早上就没有了,因此她要马上与卖家签合同。第二天业务
    2023-06-09
    496人看过
  • 网上购物谨防十大陷阱
    当前网上消费存在着经营者利用网络交易双方互不见面的空隙,以欺诈、假冒、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侵犯消费者的权益,其中生活用品、手机、数码相机、音像制品、mp3等售假情况严重。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一、网络公司擅自向机主发送收费短信,如天气预报、新闻、幽默笑话等。消费者在网站上取消这些收费信息时,操作总是失败,与该公司联系也得不到解决。二、交货延迟,甚至在交款后没有收到所需商品。在投诉案中有将近17%的网民消费者在网上订货并且付款,但却未收到货品。三、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图形不一致,或是库存已久、外观残缺、尘埃满面。四、赠品缺失。在网上购买“买一赠一”的商品,送货上门时,并未拿到赠品。五、多数网站未给消费者提供足够信息。33%的网站没有退换货款说明,39%未建立隐私保护对策。六、上网攒积分换取奖品。攒积分的方法有注册网站、浏览网站、介绍下线等几种,但其奖品最终还需要钱买。七、夸大其词、虚假宣传
    2023-06-07
    70人看过
  • 房屋买卖要谨防陷阱
    法律综合知识
    房屋买卖纠纷时有发生,购房者与卖房者要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房屋买卖过程中需注意一些可能存在的陷阱。合同中的“阴阳合同”法律责任不容忽视【案例一】小王最近在北京五环外买了一套三居室,面积150平方米,成交价为150万元。但在房管所网签时,小王与原房主签订的价格显示的是75万元。“网签合同是假合同,这个价格主要是用来避税”。小王解释说,原房主购买这套房子花了75万元,而75万元是税务部门对这个区域房子认可的最低纳税价格。“按照契税是房子成交价的3%计算,光契税一项就可少交22500元。而通过做低房价,原本需要支付的营业税也做没了。”小王面露得意地说。从2005年6月1日起,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执行普通商品房、非普通商品房区别征税,并且对出售方征收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大大增加了非普通商品房及出售方的税负,而转让方的税负又转嫁到了受让方,于是买卖双方为了少付税费,多采取做低房价的方式来
    2023-01-30
    237人看过
  • 谨防年夜饭陷阱
    龙年春节即将到来,年夜饭如何吃得放心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近日,济南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出消费警示,提醒百姓在年夜饭消费时要谨记提前签订就餐合同、防备酒店额外收费等四招,以保证自身合法权益免受侵害。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饭店吃年夜饭。由于受节日期间部分食品特别是新鲜蔬菜、海鲜等价格波动,酒店储备有限、服务人员短缺等影响,个别酒店不同程度地出现擅自降低服务标准、临时调整菜价、变相涨价、单方违反约定等情况,而菜肴分量短缺、上菜速度慢、原料不新鲜等都是历年来年夜饭消费投诉的热点。济南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冯京凯提醒消费者,防范年夜饭消费陷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注意:一是事前仔细签订就餐合同,明确酒店提供菜品的具体用料、分量和价格等菜单明细,并在年夜饭就餐时认真比较,注意防范酒店用库存积压甚至变质的原材料制作年夜饭。二是防备酒店额外收费。消费者要仔细询问酒店春节期间就餐时是否还有其他服务和收费项目,以免
    2023-04-24
    295人看过
  • 金九银十谨防三大买房陷阱
    今年肯定有金九银十,有许多人居于不同目标会入市买房。开发商也心知肚明,但开发商毕竟是生意人,他们会否用最有性价比的房子来充实金九银十,还是靠着整体回暖的市场来消化存量与消除次优房,优化未来供应结构,这是每个拟于金九银十买房的人应该思考的。带着这个今年肯定有金九银十,有许多人居于不同目标会入市买房。开发商也心知肚明,但开发商毕竟是生意人,他们会否用最有性价比的房子来充实金九银十,还是靠着整体回暖的市场来消化存量与消除次优房,优化未来供应结构,这是每个拟于金九银十买房的人应该思考的。带着这个问题来买房,得分清开发商可能设定的买房陷阱。一、赠送装修基金或者精装修。开发商弄成品房是一回事,多数情况下会用样板房来对冲一些市场面消化情况不良的房源。尤其是在黄金周这样的旺市,这个时候开发商如果广告打出的是赠送装修,只会拿那些滞销房做文章,并且在价格上会适当加码后再还原,因此买成品房与赠送装修的优惠销售是
    2023-04-22
    161人看过
  • “购车一条龙”谨防七大陷阱
    1.多收款。2、不按约定标准办理贷款。[][]3.利用合同或协议欺骗消费者。4.经销商强制消费者到指定银行贷款或到指定保险公司办理保险,收取高额手续费。5.经销商在合同上伪造消费者签名,更改车款总价和每月还款金额。6.一些贷款公司在消费者办理手续时给予过多承诺,实际无法办理。7.一些经销商口头承诺即使非本市身份证也可办理贷款,但实际无法兑现。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1、要仔细查看购车买卖合同条款,无争议时再签字盖章;2.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向12315投诉中心求助。北京青年报:张立云(admin)
    2023-06-07
    340人看过
  • 离婚购房的真相:谨防“假离婚”陷阱
    买房假离婚,是指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本无离婚的真实意思而因双方通谋或受对方欺诈以买房为目的而作出离婚的意思表示。假离婚包括两种情形:一是通谋离婚。二是欺诈离婚。通谋离婚,是指婚姻当事人双方为了共同的或各自的目的,串通暂时离婚,等目的达到后再复婚的离婚行为。离婚买房,原因如下:1、规避二套房贷高额利息、减少贷款首付。2、开发商、银行、购房者各取所需,主动打电话建议假离婚。3、中介“倾囊相授”,“假离婚、隐婚、假户口本、同时贷款”4大招数。4、假离婚很难追究法律责任。5、年轻人注重爱情本身婚姻只是种形式。假离婚买房后多久复婚(1)、复婚是一种法律行为,如果男女双方离婚后又自愿要求恢复夫妻关系的,说明双方的感情并未完全破裂,或造成离婚的原因已被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允许双方重新确立婚姻关系。其实离婚之后再复婚是没有时间限制的,随时都可以,只要感情还没有破裂。(2)、但如果是为了买房子而假离婚,则较
    2023-08-04
    238人看过
  • 结婚买房要谨防的陷阱
    陷阱一:土地性质市场上出售的房产的土地性质不一定相同,有的属于商业用地,也有可能属于划拨土地。由于土地性质的不同,房产的价值与流动性就要受到较大的影响。建议:在购房前,向房产公司了解清楚土地情况,并特别留意合同条款内容上写的土地性质。陷阱二:使用年限由于土地性质的不一样,土地的使用年限也有所区别,譬如住宅用地一般是70年,而商业用地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有的房产开发数年后才卖到消费者手中,它的使用年限就相对缩短了。建议:首先要了解土地性质,然后要注意房产公司取得地块的时间和销售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要密切注意合同中使用年限的规定。陷阱三:回购承诺很多商铺都会有几年回购或回租的承诺,但这样的承诺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并出现很多相关的纠纷。建议:不要对回购抱有幻想。如果对回购很感兴趣,就要对房产商的实力进行全面的考察。因为一些小的房产公司可能会在拿到房款后卷钱走人。陷阱四:虚假广告很多房产商会把预
    2023-04-25
    252人看过
  • 谨防中介设置3种交易陷阱
    新华网南京3月30日专电(记者邓华宁)据南京市房管部门介绍,近期一些房产中介在交易过程中违规操作设置陷阱,成为投诉热点,消费者应当特别小心下列三种陷阱:1、现金收房的陷阱。一些中介公司打着现金收房、一次性付清房款的幌子到处坑蒙拐骗,变相压低房子价格,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取高额差价。不是特别急需现金的客户,千万不要选择现金收房;同时,交易过程中一定要与买方见面,并签订正规的《房屋买卖合同》,一直到房产局过户完成,才算交易结束,切记不要图省事,轻易给对方房产证,然后拿钱了事。2、代理合同陷阱。这一陷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霸王条款陷阱,一些不法中介利用客户法律知识不全面的特点钻空子,在买卖代理协议中隐蔽设置霸王条款,比如不在协议里设定代理出售的时间限制等;一种是代理交易不透明的陷阱,主要是指客户签订了委托代理协议后,一些中介公司就开始了暗箱操作,约定买方看房、谈价均在卖方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暗里
    2023-06-10
    466人看过
  • 岁末购物谨防打折促销陷阱
    圣诞将近,商家的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即将迎来新一轮高峰。昨日,深圳、惠州、东莞三地消委会首次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三地消费者在促销潮中,睁大眼睛谨防包括价格欺诈、折扣误导、循环消费等在内的打折陷阱,以获取真正的实惠。打折优惠诱而不惠消费者韩小姐被某商场现金300换1000的活动所吸引,花300元现金购买了一双标价为720元的名牌皮鞋,因觉实惠便没有主动要求1000元的优惠返还。几天之后,她却发现同样的商品打特价,仅售290元,原以为得到了很大的优惠,没想到还多花了10元。刘小姐向深圳市消委会投诉称,其在宝安某国际名店开业当天,按照一专柜开业酬宾活动购满288元,可赠送在该柜台消费无购物限制的现金购物券300元,付款后换取购物券时,营业员却告知柜台购物券已发完,可改天再拿。但当过来拿时,柜台营业员却以当天赠送的购物券已没有为由,只给了14张限额购物券。刘小姐要求专柜兑现原有承诺。市民来电投诉称在
    2023-06-07
    308人看过
  • 二手房买卖谨防“炒房”陷阱
    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炒房客以买家的名义,通过预付定金的方式向卖家购房,他们并不急着将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而是再以中间人的身份,出售给真正有买房需求的购房者赚取差价。那么,买卖双方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呢?记者采访了二手房中介人士。炒房客空手套两万元市民孙先生通过二手房Q群,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卖房的遭遇。孙想出售自己位于北雀路上的一套单位房,这套面积为70平方米的两房,孙定价26万元。在网上挂出出售信息后,孙接到了一名自称是买家的A先生的电话。A看房后表示,他可以立即付一笔定金,让孙不要再把房子卖给他人。经过一系列交易手续后,到了办理产权过户的环节,孙却惊讶地发现,房子产权落户的却是B先生。经过与B的交流,孙才发现,A又将房子以28万元的价格卖给了B。无独有偶,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买家身上。谢女士看中了柳石路上的一套二手房,她联系到卖家C,C要价为4
    2023-06-10
    408人看过
  • 买卖房屋谨防交易陷阱
    文章描述了买卖房屋谨防交易陷阱:,某些开发商利用自己的工作人员签订预定协议或者预售合同并在房地产交易中心登记备案,然后再以这些人员的名义抬高房价向购房人销售,以达到规避期房限转政策的目的:同时文章提供包括房产买卖,买卖房屋交易陷阱,买卖房屋谨防交易陷阱等相关信息咨询。为防止房屋交易中的不正当行为,重庆专门实行了预售商品房网上登记备案制度,但就是这样一道“防火墙”也没能挡住某些开发商的不法行为。昨日,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布的“2005年一号购房警示”称,某些开发商利用自己的工作人员签订预定协议或者预售合同并在房地产交易中心登记备案,然后再以这些人员的名义抬高房价向购房人销售,以达到规避期房限转政策的目的。转让客户?开发商行骗2004年8月,林先生得知高新区某楼盘开盘,楼盘均价为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综合地段、房型、交通等因素后,林先生非常中意。开盘后,林先生来到售楼处,发现自己看中的
    2023-06-10
    143人看过
  • 彩民谨防合同陷阱
    做生意,找工作,租房子等等,手里有个合同,心里踏实。可是,彩票也有要签合同,签了,心里能安安乐乐,踏踏实实不?龙年彩票开市近一个月,各式各样的诈骗手段又浮出水面。预测彩票中奖号码仍然是让彩民经济蒙受损失的一大骗术,在这里需要提醒您,如果遇到任何人向您声称可以预测中奖号码,切莫轻信,更不要汇款,要及时向警方报警。现在来盘点一下彩票行骗的手段、行骗方式和利用点。手段一:掉包计行骗方式:骗子使用的是调包计,在去彩站购买彩票时,事先将购买的彩票号码写在一个小本子上,伪装有急事,将钱和本子留给彩站销售员代为打出彩票。等开奖过后,再去彩站取票。之所以在开奖后再去领彩票和本子,就是要趁这个时机将中奖号码写在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本子上,等到了彩站,趁机将本子调包。当核对后,骗子故作惊讶发现号码中奖了,但彩票上的号码竟然打错了。彩站销售员发现自己打错了票,给彩民造成了损失,彩民要求赔偿,自己不能推脱责任,只能自
    2023-06-09
    419人看过
换一批
#土地管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土地出让金是获取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费用。土地出让金又叫土地增值收益,是国家作为土地所有权人对土地用途改变,在经济上得到现实补偿的需要,在成本价格的基础部分之上所获得的土地所有权收益。... 更多>

    #土地出让金
    相关咨询
    • 买房要谨防哪些种类的销售陷阱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9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以下销售陷阱:不合理低价的价格陷阱;零首付买房陷阱;虚假的样板房陷阱;严重缩水的精装房陷阱;环境绿化陷阱;位置距离陷阱;配套设施陷阱;买房赠送面积陷阱;饥饿营销陷阱。
    • 以及购房合同要谨慎什么陷阱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2-27
      签订购房合同要谨慎的陷阱如下: 1、开发商手续不全; 2、权利义务不对等; 3、空白条款藏玄机; 4、交房日期不明确。
    • 签劳动合同要谨防哪些陷阱?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1
      要把您工资待遇、工作性质、岗位、福利待遇、合同期等等约定清楚,还有公司规定的一些规章制度,看清楚后再签
    • 购房合同有哪些陷阱 如何防范购房合同陷阱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21
      购房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陷阱比较多,但是常见的主要就是三种,具体包括别商品房认购书套牢陷阱、定金陷阱以及“没收”条款陷阱。要想签订的购房合同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那么最好事先就是有意识的采取措施来防范这些可能出现的陷阱。
    • 家长购买教育地产需要谨记哪些陷阱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23
      购买教育地产时候应注意: 1、教育地产是会受到户口需为当地生源地户籍的限制。 2、不是离学校近的房子就是教育地产,并不是同一个楼盘就在一个学区。 3、每年的学区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局会根据学区内所辖人口数量等情况的变化而略作调整。 教育地产的陷阱: 1、一些新盘在是否教育地产的定位上不明确,招生政策也不明朗。 2、号称合作办校或引进名校师资力量遭缩水。 3、校企合作不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