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义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就属于不可抗力的情形。受疫情影响的民事合同主体可依法适用不可抗力条款,但劳动合同主体则不可适用且不得因此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根据《关于妥善处置涉疫情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意见》规定:“受疫情影响导致原劳动合同确实无法履行的,不得采取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的做法,企业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依法变更劳动合同。”所以,企业不能以疫情的不可抗力作为拒绝向员工发放工资的理由。
居家办公期间,员工的工资薪金等权益该如何保障?
对于员工居家办公期间的工资,应按照法律规定和各个地方制定的标准来看,只要员工居家办公期间提供了正常的劳动、工作,工资就应该全额发放,不能随便降低,否则公司的行为将会涉嫌违法;如果是公司和员工协商一致降低工资的除外。此外,公司在疫情期间对于政策的掌握不够,导致少发了员工工资,员工这个时候提出公司拖欠工资,要求经济补偿金,法院一般是不会支持的。
职工居家办公伤亡算工伤吗?
在家办公期间如果是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工作原因导致伤亡事件发生的,也是可以认定为工伤的。疫情防控期间职工的工作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从宽掌握,居家办公地点可视为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工作岗位的合理延伸。所以家里也可以视为工作场所,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因工作原因受伤或者死亡就可以认定为工伤。
工作暂停,房贷能否暂停?
这也是不少贷款人心中的疑惑。对此,多家银行均表示,可以申请延期还款,不同银行的延期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不同。但也有个别银行称,暂时没有相关政策。
事实上,早在2020年2月,央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就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如今来看,该通知也正在延续,但金融机构的执行标准和力度不一,哪些地区可申请、在何时间范围内、哪些人群能申请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
怀孕期间公司搬迁,如何保障员工权益?
142人看过
-
工厂停产期间员工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工作
460人看过
-
河南疫情期间工资发放如何保障员工权益
79人看过
-
如何保障倒闭公司员工的赔偿权益
381人看过
-
分居期间财产分割如何保障双方权益
302人看过
-
破产公司员工权益保障:如何索赔?
393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员工的试用期利益该如何保障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21员工的试用期利益该如何保障呢?员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是否已经与自己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只是口头上说有试用期,实际上没有签署劳动合同,则试用期不成立。没有试用期这个前题,用人单位就不能引用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解雇员工。没有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是事实劳动关系,因此只能按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员工。 2.用人单位是否有证据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
-
在产假期间,如何保障保险权益?澳门在线咨询 2025-01-31根据国家《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而降低其工资。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报酬和工作内容是劳动合同必须包含的条款,修改这些内容属于对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按照原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如果单位的行为违法,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
-
公司破产时员工的权益保障浙江在线咨询 2025-01-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之一下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 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3.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4.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5. 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
-
如何保障无工作期间自己的抚养费权益?湖南在线咨询 2024-12-16离婚后,具有抚养子女能力的当事人,对于子女的抚养费和教育费应当承担一定责任。即使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约定了由某一方抚养子女,另一方也不应承担全部或部分抚养费用。如果另一方没有工作能力,则应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获取报酬,以满足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业需要。
-
在疫情期间,公司如何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安徽在线咨询 2024-12-08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在特殊情况下具有实行裁员制度的权利,但必须满足一定的比例要求,并相应地向劳动管理部门报告相关情况。在此前提下,“优化性裁员”是否合法呢?虽然疫情期间企业确实被允许采用裁员手段,但仍然建议尽量减少裁员数量,甚至避免实施裁员计划。在正式执行裁员前,企业应提前三十天向工会组织或全体员工充分告知相关事宜,之后将裁员方案提交劳动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更为重要的是,裁员必须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