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3月6日实行驾照新规交警:这是谣言你别信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14:22:27 104 人看过

近日,有网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消息称:3月6日驾照新规开始实行,不看你就等着吊销驾照吧,别怪我发晚了!消息被多人接连转载,一时间真假难辨。

媒体打开微信朋友圈,看到标题为3月6日驾照新规开始实行,不看你就等着吊销驾照吧,别怪我发晚了!一些人转发时还配上了文字:2015年3月6日起,最新驾驶证扣分新规出炉了,想想你那只有12分的驾照,还够扣么?今天给各位家长朋友讲讲整理好的驾照新规扣分细则,快分享给周围开车朋友看看吧!并且,还做了清晰的示意图,每一条扣分细则都显示得清清楚楚,在标题的下面还分别列出了10条谣言如下:这些交通新规2015年3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闯红灯记6分,罚100元,酒驾记12分,5年内不得再考取驾照,不系安全带记3分,罚100元,副驾不系安全带记1分,罚50元,行驶中拨打手机记3分,罚100元,行驶中抽烟记1分,罚100元,有意遮挡号牌记12分,顶额处罚,超速驾驶记6分,副驾驶有不满14周岁乘坐的记6分,罚300元,小孩坐副驾记6分罚300元,今天开始实施。

昨日,媒体从交管部门了解到,微信朋友圈里的这些信息都是谣言,其实早在2013年1月1日起,驾驶证扣分新规就已经出炉了,有关驾照扣分规则应以交管部门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消息为准,希望广大市民不要听信谣言传播谣言。

最精确的交通法规如下(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俗称闯红灯)记6分,处罚200元,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记12分,不系安全带,城市道路不记分,超速或快速干道记2分,副驾驶不系安全带属于乘车人的行为,只现场处罚,与驾驶员无关,行驶中接打手机或使用手机软件,记2分,开车行驶时,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抽烟,但开车抽烟确实影响驾驶安全。故意遮挡、未悬挂、未按规定悬挂记12分,罚款200元,超速低于20%记3分,大于20%不足50%记6分,大于50%记12分,副驾驶允许乘坐14岁儿童,但这样安全隐患大,建议坐后排,小孩坐副驾,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但同样安全隐患大等,共10条准确细则。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3日 23: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酒驾相关文章
  • 网上流传的谣言如何甄别真伪?
    有人诬陷诽谤自己的,受害人应当与对方协商要求对方停止造谣诬陷行为,并为自己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损伤的,还应当赔偿损失,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对方的行为已经构成侮辱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网上造谣公安立案标准是什么造谣就是传播虚假的信息,造谣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治安管理法,且如果情节严重,就构成了犯罪,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我国法律规定,造谣且情节严重的,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其中情节严重是指造谣的信息被浏览超过五千次,转发超过五百次或者造成被害人自杀等严重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
    2023-07-10
    343人看过
  •  6月1日起实行的新车牌号规定
    新规定将车牌保存时间从1年延长至2年,车牌脱离原车辆后,有两年的时间可以重新购买一辆车辆并使用这个车牌。此外,从今年6月1日起,如果之前个人名义下的有两个车牌号的话,可以在一年之中更换一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更换车牌并不是说自己动手更换,而是到车管所办理相关手续。另外,临时牌照的规定也发生了变化,购买新车后,4S店可以立即拿到临时牌照,且临时牌照的规定也有所不同,分为限制区域和不限制区域两种。新规定将车牌保存时间从1年延长至2年,这意味着车牌脱离原车辆后,有两年的时间可以重新购买一辆车辆并使用这个车牌。这增加了车主可操作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车牌选购和办理手续等。1.车牌互换据以往规定,即使是同一人名下的两台车,车牌和车辆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A车的牌照不能换给B车用,如果A车报废或者转售,也不能把A车的牌照转给B车。如果想保留A车的牌照,就要重新购买一辆车才能继续使用A车的牌照
    2023-08-29
    71人看过
  • 互联网造谣、传播谣言被刑拘
    从公安部门获悉,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依法对2名在网上编造、传播反腐谣言的网民予以刑事拘留,并对37名编造、传播相关谣言的网民予以治安处罚和教育训诫。公安部门表示,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近期有个别网民蓄意编造一些混淆视听、扰乱人心的恶性谣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经查,今年7月15日,北京网民马某、海南网民裴某先后在微博编造发布所谓明天上午对×××实施抓捕?刚看到消息北京到上海上空已经军事管制;上海进出港航班全面延误,是因为在抓某人,为了防止某人跑掉或者顽抗,就以军事演习为名,把机场给封锁了。该谣言信息在网上传播,引起不少网民关注和不安,造成恶劣影响。公安机关迅速开展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马某、裴某予以刑事拘留。另据通报,公安机关对37名借反腐话题在网上捏造事实,编造、传播诽谤他人谣言信息的网民分别予以治安处罚和教育训诫。公安部门表示,利用互联网造谣、传播谣言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
    2023-06-06
    495人看过
  • 十大谣言刷爆朋友圈,传播网络谣言将入刑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第二百
    2023-05-05
    434人看过
  • 应该看到“谣言版”交通新规的警示意义
    近日,网络上开始流传交通新规,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副驾驶有不满14周岁儿童乘坐的记6分罚款300元,这引起不少人的热议。究竟有无这一规定?12日,市交管局明确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实行的驾照管理办法的最新法律依据是公安部123号令,其中并无关于所谓儿童坐副驾驶的记分办法。酒驾一次记12分且5年内不得再考,闯红灯两次直接吊销驾照,不满14周岁儿童乘坐副驾驶的记6分罚款300元连日来,各种版本的交通新规甚嚣网上,可谓是五花八门。虽然交管部门在第一时间站出来辟谣,力证网传的这些交规纯属乌龙,但却无损其背后独特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不管是对交管部门而言,还是对广大公众来说,都应该看到这些谣言版交通新规背后积极的警示意义。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自从公安部123号令实施以来,史上最严交规的内在约束力始终不曾消减褪色,也曾引爆过交通文明的蝶变效应,但其间也不乏一些不文明驾驶的陋习出现,比如飙车党、并线党、慢速党;比如
    2023-06-08
    324人看过
  • 谁该为网络谣言和盗版谣言的传播负责?
    制造网络谣言,1.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传播网络谣言属于犯罪吗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只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要予以治安处罚。没有次数的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
    2023-07-04
    239人看过
  • 年末微信朋友圈盛传“新交规”交警辟谣并解读
    近日,《2015年驾驶新规出炉,不看你输大了!》的文章在网上疯传,称从2015年1月起,新的《机动车驾驶证使用规定》开始执行,引起不少市民关注转发。媒体联系交管部门查证,该传言实为子虚乌有。媒体从河北区交警支队了解到,我国关于机动车驾驶证使用方面的规定,目前只有公安部颁布的部门规章《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123号),自2013年1月1日实施以来,至今依然在执行。2015年1月起实施《机动车驾驶证使用规定》的消息实属谣言。不仅新规实行是谣言,其中很多内容也不准确,有些是已有旧规,有些是无中生有,极易形成误导。河北区交警支队秩序科副科长卢XX表示,如传言称行驶中拨打手机,记3分,罚100元,根据123号令,实为驾驶人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将被记2分;传言称酒驾5年内不能考驾照,对此交警表示,酒后驾驶根据酒精含量分为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两种,前者属于违法行为,后
    2023-06-08
    308人看过
  • 一网民捏造谣言中伤交警被拘
    11月5日,新疆巴州公安局通报一起网上散布谣言的案件,轮台县一网民为泄私愤虚构事实中伤交警被拘留。新疆轮台县的交警又开始在街上大肆巡逻了,冠冕堂皇地称为人民服务,他们整天开着车子在大街上抓那些人力三轮车。这不,昨天,又抓了好几个,态度非常强硬,原因特别简单,一口咬定人家农民把三轮车改装成带电瓶的了,有农民跟他们解释,他们一点不听,甚至差点动手打人!天天坐着单位分配的车子,穿着一身严肃威严的交警服在街上闲逛拿着人民贡献的血汗钱,整天不干正事,只知道偷工耍滑拿着人民的钱,人民养着你们,你们对得起人民吗我想也许是快过年的缘故吧,你们是不是又要想办法挣点小费?收了别人的车子,过几天偷偷地卖掉,这是人干的事情吗?深深地鄙视你们,为轮台县有你们这样的人感到可耻!10月29日,一则名为《轮台县的交警,你们良心何在》的恶意中伤交警的新浪微博帖子,引起网民关注,同时也引起轮台县公安局网监大队民警的关注。经向
    2023-04-24
    89人看过
  • 如何惩罚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
    明知是捏造的虚假事实,在网络上传播谣言,对被害人造成名誉损害,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诽谤罪的处罚标准如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本罪属于自诉案件,告诉才处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为该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量达到5000以上或者被转发量达到500以上的。网络传播音乐是否侵权不一定。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
    2023-07-01
    306人看过
  •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防范
    在互联网上传播谣言是违法行为,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罚款金额在五日以下至五百元以下。情节较重的会受到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罚款五百元以下。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在互联网上传播谣言。在互联网上传播谣言不仅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违法行为,而且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什么是网上造谣?网上造谣是指在互联网上散布不实言论、虚假信息的行为,可能会对个人、组织或社会产生严重危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网上造谣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信息。如果网络运营者不能及时
    2023-10-24
    260人看过
  • 网络谣言传播多少立案
    网络谣言传播同一诽谤信息点击、浏览次数达五千以上或被转发五百次以上的,予以立案。我国法律未规定造谣罪,只规定了诽谤罪,立案标准为: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一、网络造谣属于什么违法行为网络造谣属于对谣言进行传播的违法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都会构成刑事犯罪。二、网络谣言有哪些根据制造的谣言内容的不同,网络谣言主要有以下六类:1.网络政治谣言主要指向党和政府,主要涉及政治内幕、政治事件、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等内容,让公众对国家秩序、政治稳定、政府工作产生怀疑和猜测,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军车进京、北京出事”
    2023-04-05
    427人看过
  • 传播谣言与诽谤罪有区别吗
    是有区别的,诽谤罪是告诉的才处理的案子,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散播谣言是违法行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对于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构成犯罪的,会被定罪处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散播谣言的当事人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是为了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而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等。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则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如对道听途说信以为真从而传播的,或者由于认识判断上的失误,出于责任心向有关部门报错了险情
    2023-02-28
    339人看过
  • 传播谣言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1、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2、行政责任。如果散布谣言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相关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3、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第246条规定。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
    2023-07-04
    239人看过
  • 2019年10月1日考驾照新规
    新版《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和方法》将于201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驾考规则的变更主要针对考试时间和考试细节进行调整。新修订的驾考规则中科目二的难度明显提高。具体细节体现在,倒车入库完成时间不得超过210秒,则考试不合格,侧方位停车完成时间不得超过90秒,否则一样视为挂科。其实对于有关于停车考试项目的时间限制,也为了学员今后更熟练的掌握停车技巧。此外,驾考新规对科目三也有所调整,绿灯亮起后启动时间不应超过十秒,一旦超过将被判定为考试不合格。这也是加强学员的时间概念,以免延误交通信号灯路口的车流,而造成的堵塞。新规中也对安全文明驾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科二直角拐弯考试项目中,新增开启/关闭转向灯的检测。也在科三考试中明确规定,超车时,未按规定观察后视镜,也将直接挂科。还有在考试过程中,遇行人必须礼让,未按规定同样视为不合格。一、考驾照体检项目有哪些《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一条规定
    2023-03-18
    329人看过
换一批
#酒驾醉驾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酒驾
    词条

    酒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酒驾并不存在量刑标准。因为一般的酒驾行为仅仅是行政违法行为,并不会触犯刑法。因此,法院并不会对一般的酒驾行为作出定罪和量刑。有量刑标准的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主要是指醉驾的行为。... 更多>

    #酒驾
    相关咨询
    • 8月1日起新交通法真的是谣言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30
      交通法规的出台,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出台或修改某项规定,须经很长时间研讨论证,这个过程有时会长达几年,如果法律规定或者扣分罚款有新的变化,有关部门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告知。像这种一月一出的“新规”,大家不要信谣传谣,但是为了自己及他人的安全,每个驾驶员都应该自觉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交警给你来辟谣! 以下5种违规扣1分 ①未携带行驶证、驾驶证; 正解:正确,按照西安交警执法标准,在记1分
    • 网络传谣言举报规定是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23
      网络传谣言有可能犯法。通过信息网络实施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3月1日驾照新规公布什么意思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6-01
      3月1日驾照新规为:通过便民渠道处理他人车辆的记分电子眼时需要面签。便民渠道有警邮便民服务点、警银离柜办理自助机、交管大厅违法处罚自助机、“交管12123”等。
    • 怎样辨别网络谣言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2-14
      1、要核实信息来源。在看到某篇特别耸人听闻的信息时,不要着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消息人能否为所发的消息负责,如果来源仅仅是来自个人的博文或QQ群里的传播,而非主流媒体,其作为谣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要多做冷静分析。针对某个事件仔细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看待问题。 3、要增强责任感。网络谣言固然可怕,但每一名网民都是网络构成的主体,都应该有责任意识。为自己在网上所
    • 谣言别人谣言判刑几年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0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