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纠纷可否赔偿利息损失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2 11:13:22 245 人看过

侵权纠纷可以赔偿利息损失。侵权责任纠纷向法院起诉后,法院作出侵权人赔偿损失判决的,债务人逾期履行生效判决书的,被侵权人可以主张逾期利息。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民事侵权纠纷的赔偿

民事侵权纠纷赔偿费用的概念在民事侵权纠纷以及诉讼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费用。然而这部分费用并非都属“赔偿费用”之范围,笔者在此所言的“赔偿费用”有其特定的要件。首先,它的赔偿义务主体是败诉一方当事人。在一般情况下,败诉一方当事人范围与实施加害行为或有过错的当事人范围是一致的,即由于加害人实施了某种行为或因过错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使正常的社会关系或他人正当利益受到损害,法院据此判令其败诉,并责成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或过错承担责任,这样才能恢复被损害的社会秩序并使受损的利益主体得到补偿。其次,它的赔偿对象指向胜诉一方当事人。即败诉方是向胜诉方进行赔偿。胜诉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益受损方,其之所以卷入民事侵权纠纷,不是其积极主动行为的结果,而是因为其遭受了败诉方的非法侵害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即其进入诉讼活动既没有非正当的客观行为,也没有主观的过错,是被动的,因而理所当然的应当得到补偿,而这种补偿的来源,正是侵害自己利益的败诉一方当事人。第三,这种赔偿应当具有合理性。即败诉方不是对胜诉方提出的所有赔偿都予以认可并履行赔偿义务,而是对与自己的非正当行为或过错密切相关的事项予以赔偿。换言之,赔偿应当具有合理性,体现公平原则。尽管胜诉方因败诉方的行为遭受了实际损害,但法院确定败诉方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应当依据衡平原则,不能对无理请求也予以认可。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笔者所言的“赔偿费用”,既不同于诉讼费用,也不同于损害赔偿费用。诉讼费用“是指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依法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和支付的费用”,[2]如案件受理费、执行费用等。这种费用的交纳是当事人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它不具有赔偿性质。而损害赔偿费用是指当事人一方因侵权行为对他方造成损害时,补偿对方损失之费用。这种费用不仅涉及财产损害赔偿,还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而笔者所说的“赔偿费用”则不论及精神损害赔偿,因此二者的外延是不一致的。本文所论述的“赔偿费用”,系指在诉讼中败诉一方当事人因其非正当行为或过错而应当向胜诉方给付的合理费用。至于给付的范围,笔者在下文具体分析之。二、赔偿的范围笔者认为,败诉方应当向胜诉方承担因其加害行为或过错造成的胜诉方财产和人身上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1、直接损失。即胜诉方由于败诉方的加害行为或过错而直接遭受的损失,这种损失的形成与败诉方的加害行为或过错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是能从其行为或过错中直接生发出的、并以一定的外化形式表现出来的损失。换言之,直接损失即指胜诉方既得利益的丧失或现有财产的减损。具体而言,其涉及财产与人身两个方面,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财产权利的损害,即加害人(败诉方)侵害受害人(胜诉方)所有或占有的财物并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二是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而造成的损失,如致人死亡或伤残而使受害人及其家属负担的丧葬费、医药费等,亦属于直接损失的范围;三类是因侵害他人的姓名、肖像等人格权造成的损失,如毁损他人名誉,致使他人丧失现有工作,这种损失也是直接损失,因为毁损名誉的行为使当事人的既得利益——工作归于消灭。一般而言,直接损失因其客观外现的特性,比较容易认定,因而是法院确定赔偿费用的主要方面,也是胜诉方当事人要求法院支持其诉讼理由的最核心依据。所以对直接损失,法院必须在正确认定案情的基础上,做出明朗、确切的判决。2、间接损失。这种损失并非直接由于加害人(败诉方)的行为或过错而引起,它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比较难以把握。但间接损失却是现实存在的,并且是具体案件处理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对于间接损失,笔者认为,包括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可得利益的损失,即未来财产的减损。“此种损失虽不是现实利益的损失,但损失的利益是将来可以得到的,而不是虚构的、臆断的。”[3]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加害人(败诉方)的侵害行为或过错,受害人(胜诉方)是可以获得该利益的。如毁损某公司的名誉,使该公司丧失了和别人合作开发某个项目的机会,从而剥夺了该公司将来从该项目中可获得的经济利益,这种损失即为间接损失;二类是胜诉方当事人参与诉讼而产生的一些合理费用,如外地当事人的差旅费、误工费、调查证据的费用等。这些费用并非直接由加害人的行为或过错引起,亦即加害行为或过错与这类费用的产生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加害人的行为或过错却是这类费用产生的原动力,因为没有加害行为或过错,也就不会有这类费用的产生,因而,这一部分费用亦属于间接损失范围。(三)赔偿的理由为什么胜诉方造成的损失要由败诉方承担?为什么将差旅费、误工费这一类间接损失也要纳入赔偿范围?理由如下:首先,这是对民事赔偿原则的确认和遵守。在民事法理论中,有一项基础性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其要义即是指行为人应对自己主观过错支配下的客观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这一原则的确立符合公平、正义的理念。在民事侵权纠纷中,受害人(胜诉方)遭受的损失是由加害人(败诉方)的行为或过错引起的,没有其行为或过错,也就不会出现受害人的损失,因而加害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或过错承担责任,通过自己利益的减少来弥补他人遭受的不利益。形象地说,这是由他种下的苦果,理应由他去品尝。人类的公平、正义理念通过“过错责任原则”的确认和遵守而获得再现。其次,这是对加害人(败诉方)非正当行为的否定性评价。任何法律在事先都规定了人们行为的自由度,因而作为当事人,只要他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就难以产生损害他人利益的后果,也就无赔偿问题的发生;一旦当事人逾越法律规定的空间而行动,因而给他人造成的损害也就不具有合法性。法律做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器,理应对这种“越轨”行为予以否定性评价,而这种评价在实效上就是由加害人(败诉方)承担赔偿责任。第三,这是对加害人(败诉方)乃至整个社会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法律的首要目的在于教育、规范而非惩罚,民事法律也是如此,但教育建立在适当惩罚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相反,如果法律对加害人(败诉方)的非正当行为一味地姑息,就可能导致下一次非正当行为的发生,其结果必然是加害人(败诉方)肆无忌惮的进行侵害而导致社会正当利益丧失贻尽,法律的权威和精神也因此而沦丧。所以,为了体现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秩序的平衡,唯有通过惩罚加害人(败诉方),让其支付赔偿费用,才能真正引起其本人进而整个社会对法律的敬畏,从而有效防止下一次非正当行为的发生。可以说,由败诉方承担赔偿费用是实现法律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最后,这也是法律公平正义原则的体现和要求。就间接损失费用而言,之所以将其纳入赔偿费用范围而让败诉方承担,是因为这一部分费用的赔偿具有法理上的合理性。正如笔者前文所述,加害人(败诉方)的行为或过错尽管与这部分费用无直接联系,但却是其产生的原动力,而且这部分费用也是受害人(胜诉方)参与诉讼的合理支出,既然过错在于加害方,就理应由其对此承担赔偿责任,可见,对间接损失费用的赔偿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四)赔偿的原则法院确定赔偿的数额,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而是在一定原则指导下进行的。笔者认为,在赔偿时,应当着重遵循下列三项原则:1、全部赔偿原则。即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大小,应当以行为所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的大小为依据,全部予以赔偿。换言之,就是赔偿以所造成的实际损害(包括直接和间接损失)为限,损失多少,赔偿多少。适用全部赔偿原则,应当注意如下问题:第一,确定赔偿数额只能以实际损害为标准,全部予以赔偿,没有实际损害,则不予以赔偿;第二,全部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此笔者在前文已作阐释,故不再赘述;第三,全部赔偿所赔偿的只能是合理损失,不合理的损失不予赔偿,如法律保护人身不受伤害,故因车祸而伤人者,驾驶人对于受害人受伤部分应负责赔偿;但如果受害人系故意自杀者,驾驶人对于自杀的损失勿庸负责。2、财产赔偿原则。是指加害人的行为无论是造成财产损害还是人身损害,均以财产赔偿作为唯一方法,不能以其他方法为之。具体而言,对于财产损害,只能以财产方式赔偿,用支付劳务、人身拘禁等方式偿付财产损失的,不得允许;对于人身伤害,也只能以财产方式予以赔偿,不能用其他方式赔偿,因为“人身伤害不能用同态复仇的方式进行赔偿”,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今天,“财产赔偿原则与同态复仇原则划清了界限。”[4]不仅如此,对人身伤害,如致伤、致残等,用财产方式补偿因医治伤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不但公平合理,而且容易计算。3、衡平原则。是指在确定赔偿范围时,必须考虑诸如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等诸因素,使赔偿责任的确定更公正的原则。即对加害人(败诉方)进行财产惩罚时,要切实考虑其经济状况,并要保留其必要的生活费用,不能让其因负担赔偿责任而使生活陷入极度贫困,这充分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就法院而言,适用这一原则,应当实事求是分清是非,在此基础上尽量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谅解。简言之,法院应正确行使审判权,既不可盲目适用衡平原则,也不能拒绝适用这一原则,应当在当事人利益和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的维护间努力实现平衡。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5日 19: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执行费用相关文章
  • 侵权责任纠纷赔偿能否主张利息
    侵权责任纠纷向法院起诉后,法院作出侵权人赔偿损失判决的,债务人逾期履行生效判决书的,被侵权人可以主张逾期利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迟延履行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欠款能
    2023-08-02
    229人看过
  • 专利侵权纠纷怎样计算损失赔偿的金额
    目前在司法实践和司法解释中有三种可参照的方法。(1)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而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作为赔偿金额。这种方法一般在专利产品已拥有一个较稳定的市场,并且销售量居于平稳或上升时使用。(2)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全部利润作为损失赔偿金额。这种方法一般在专利权人及其许可的受让人尚未将专利产品投放市场的情况下使用。(3)以不低于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合理数额作为损失赔偿金额。这种方法一般在专利权人还没有把专利产品投放市场,而侵权人从生产、销售侵权产品中又无利可获时使用。以上三种计算方法,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采取按原告的损失额、被告的盈利额和参照专利权人的技术转让费作当前有关专利侵权纠纷的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当事人也可以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商定用其它计算方法计算损失赔偿金额。
    2023-05-05
    254人看过
  • 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时效
    一、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一般诉讼时效为两年。从知道侵权之日起计算。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二、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侵权损害赔偿是指行为人因侵权而造成的他人财产、人身和精神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以给付金钱或实物为内容的民事责任方式。侵权损害赔偿是一种适用最为普通、经常的民事责任方式。由于其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所以我们
    2023-06-07
    267人看过
  • 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概念
    侵权损害赔偿是指行为人因侵权而造成的他人财产、人身和精神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以给付金钱或实物为内容的民事责任方式。侵权损害赔偿是一种适用最为普通、经常的民事责任方式。由于其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所以我们可以说,损害赔偿又是一种法律制度,它是由赔偿原则、赔偿范围、赔偿方式等各项制度构成的一个制度体系。一、侵权损害赔偿管辖法院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这里的侵权行为地既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也包括侵权行为结果发生地。在确定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时,特别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也就是说,在产品质量侵权纠纷案件中,其侵权行为地往往具有多样性。2、在新闻侵权纠纷案件中,往往侵权行为地也具有多样性,也就是说,报刊、杂志的发行销售地均可以被理解为侵权行为地。
    2023-02-18
    207人看过
  • 专利侵权纠纷的损失赔偿金额应该如何计算
    一、专利侵权纠纷的损失赔偿金额应该如何计算1、权利人损失根据专利法第65条和规定,权利人损失可以根据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可以视为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用公式表示如下:权利人损失=专利产品减少销量(或侵权产品销量)*专利产品合理利润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可以视为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也就是说,侵权产品每销售一件,可以认为会导致权利人的专利产品销量减少一件。2、侵权人获利根据专利法第65条和法规定,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用公式表示如下:侵权人获利=侵权产品销售量*侵
    2023-04-30
    91人看过
  • 专利侵权纠纷的损失赔偿金额应该如何计算
    一、怎样确定专利侵权赔偿数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规定:对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专利管理机关处理的时候,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专利管理机关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对于专利侵权的赔偿,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2月9日发布的《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明确指出,专利侵权的损害赔偿应当贯彻公正原则,使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实际损失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专利侵权的损失赔偿额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计算:(1)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作为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因侵权人的侵权产品(包括使用他人专利方法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使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的销售量下降,其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
    2023-03-19
    497人看过
换一批
#执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执行费用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所应交纳的费用以及执行中实际支出的费用。 若是提出鉴定、评估、检验等支出的费用,由提出申请的一方承担。若是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在执行期间达成和解协议的,执行费用为双方协商之后共同承担,协商不... 更多>

    #执行费用
    相关咨询
    • 民法典侵权纠纷可否赔偿利息损失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2
      能赔偿利息损失。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 民法典侵权纠纷可否赔偿损失?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18
      能赔偿利息损失。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 侵权责任纠纷赔偿能否主张利息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9
      侵权责任纠纷向法院起诉后,法院作出侵权人赔偿损失判决的,债务人逾期履行生效判决书的,被侵权人可以主张逾期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迟延履行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
    • 可得利益损失赔偿是否属于侵权?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3
      大家在签署合同时,当然大部分都是奔着利益签署的,可得利益就是其中一种,是指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物质或者非物质的利益。是按照合约合法的利益。那么,如若可得利益损失了该如何赔偿呢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范围是什么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范围可分约定赔偿和法定赔偿两种。约定赔偿优先于法定赔偿。 1、约定赔偿指损失额的计算按合同当事人的约定的计算方法产生。 2、法定赔偿指损失额的计算没有上述约定时由法院根据案情依法确定。
    • 侵权赔偿可得利益损失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16
      可以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可得利益损失的,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例如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无法工作的,误工费就是可得的损失。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