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在危险驾驶中的法律地位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5 19:06:17 378 人看过

危险驾驶罪是属于故意犯罪,例如故意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明知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等都会构成危险驾驶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危险驾驶罪是不是过失犯罪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危险驾驶罪并不属于过失犯罪,而是属于故意犯罪,危险驾驶罪一般是处拘役,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1日 14: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危险驾驶罪是不是表现为故意犯罪
    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因为危险驾驶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危险驾驶罪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即危险驾驶的行为危及到了公共安全,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即对不特定且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的危险。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已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危险驾驶罪主体。实践中主要是机动车驾驶员。构成危险驾驶罪的,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为过失犯罪;危险驾驶罪因为是明知危害公共安全,而故意醉酒上路,应属于故意犯罪。《刑法》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
    2023-08-04
    228人看过
  • 根据规定危险驾驶是过失犯罪吗
    一、根据规定危险驾驶是过失犯罪吗?不是,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二、涉嫌危险驾驶罪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哪些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2023-04-20
    408人看过
  • 故意和过失在犯罪中的作用
    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过失,不包括其他的。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过失犯罪故意犯罪矛盾吗?(一)不是矛盾的概念,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故意犯罪是有主观的有意,知道或理应知道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过失犯罪完全是出于无意,不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的。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A
    2023-07-06
    467人看过
  • 试论德、日刑法中犯罪过失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在德、日刑法理论上,犯罪过失虽被认为是同故意地位相同的犯罪心理、主观要素,是值得非难的主观心理态度,但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却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演变过程。考察德、日刑法理论上犯罪过失在犯罪论体系上的地位,对于深化我国刑法中犯罪过失的理论研究是有益的。要考察德、日刑法中犯罪过失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则有必要概括了解德、日刑法中关于犯罪成立的一般学说。一、犯罪成立要件的一般学说德、日刑法中犯罪成立要件的学说,是针对形式上的犯罪而言。该学说,是18世纪初期,由德国刑法学家贝林格(Beling)提出构成要件系统理论,由后继的刑法学家M.E.迈耶(MaxEmstMager)、麦兹格(Ed-mndMezger)等人奠定的。无行为则无犯罪,行为是犯罪的上位概念,然而行为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是犯罪,在德、日刑法理论上存在着三分法、四分法和五分法的区别。三分法认为,犯罪是具备符合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
    2023-04-22
    182人看过
  • 对于过失犯罪中有危险犯吗
    过失犯罪中有危险犯,如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因过失行为构成放火罪、决水罪等,就是属于危险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一、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具体刑罚是什么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规定是:1.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2.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二、80岁以上老人刑事犯法有何规定80岁以上老人刑事犯法如果是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
    2023-06-23
    185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特点分析
    本文介绍了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概念。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导致行为实际上造成了这种危害。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导致行为实际上造成了这种危害,属于过失犯罪。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与犯罪结果关系探讨心理状态与犯罪结果关系探讨,是法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心理状态是指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包括其心理的良恶、认知水平、意志力等,而犯罪结果则是指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实际危害。在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中,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可以成为从重或从轻处罚的重要因素。如果犯罪人的心理状态良好,能够对自己的行为
    2023-11-21
    419人看过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分界线在于主观意图
    犯罪主观方面是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首要前提。其中故意犯罪是主观具有明知、希望的情绪;而过失是一种疏忽或者轻信能避免,并不刻意追求某种结果。过失犯罪强调的是一种针对责任的犯罪,指的是该行为本身具有一种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先行的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还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故意犯罪分为哪几种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
    2023-07-04
    263人看过
  • 危险驾驶罪与无罪犯罪有何区别
    一、危险驾驶罪与无罪犯罪有何区别危险驾驶罪,即在公路上驾驶机动车辆时,由于违反了相关的交通运输管理规定,且情节较为严重,比如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可以依法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然而,无罪犯罪却与之恰好相反,其含义源于字面意思,即是指在案件中并未发现有犯罪事实存在,或者行为人并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因此通常会在经过法院审理之后宣布行为人无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
    2024-07-27
    413人看过
  • 危险驾驶犯罪律师刑事律师
    首先:对于醉酒驾驶的,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辩护要点:刑法总则第十三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危险驾驶罪中极个别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辩护不作为犯罪处理。但是目前为止尚无最高院等机关的相应指导意见。第二:辩护时应具体考虑如下情节:行为人醉酒程度,所驾驶机动车的状况,道路状况,醉酒驾驶机动车行驶的距离程度,有无照成剐蹭、碰撞等一般事故及事故的严重性程度,是否曾因酒后驾驶被处罚过,有无逃逸情节,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等。第三:危险驾驶罪依法只能判处拘役的轻罪,依法不能逮捕。辩护要点:对于具备条件的,可以与公安、检察部门协商解决,努力争取取保候审。不具体取保候审条件的,努力争取监视居住。一、醉酒驾驶一般要坐牢多长时间1、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
    2023-03-05
    438人看过
  • 怎么识别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许多不同之处,如对犯罪主体的范围,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犯罪结果的危害程度都有不同之处,但是,二者最根本的区别是犯罪的罪过形式不同。一、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的特征根据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其罪过形式有以下特征:1、犯罪主体的心理态度,在认识上因素上,是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是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发生或者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发生而实施了犯罪行为,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疏忽大意行为主观上是一种过失的心理态度;对自己所实施的轻信能够避免的犯罪行为是故意的心理态度;但对自己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结果不论是疏忽大意过失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结果还是过于自信故意
    2023-06-11
    297人看过
  • 过失犯罪有没有危险犯罪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过失犯罪中是包括危险犯的,危险犯是指以对侵犯客体产生损害危险即告成立的犯罪。如伪造公文、印章罪。又可分为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前者以侵害行为已有现实的危险发生为成立要件;后者以只要实施犯罪行为即认为危险发生,而造成犯罪。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人们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任何犯罪行为都来源于一定的犯罪心理,根据犯罪人对自己行为引起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刑法把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故意犯罪又可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两种,过失犯罪也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而又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犯罪,就是直接故意犯罪。如用利刀猛刺人的心脏或其他要害部位,这是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都知道的。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这种危害结果,不是希望而是放任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这就是间接故意犯罪。如果甲开枪打一只免子,旁边站
    2023-07-31
    271人看过
  • 如何认定犯罪过失与犯罪故意?
    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对犯罪目标的直接指向性,说明了具有犯罪目的的罪过必须具有直接追求性。很明显,间接故意只具有伴随性,犯罪过失对危害结果具有否定性,都不可能具有犯罪目的,只有直接故意,才能具有犯罪目的。犯罪动机,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内心起因,我国刑法对犯罪动机没有明文规定,因此,它不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但是,我国刑法分则不少条文规定了情节严重,情节恶劣或情节轻微,犯罪动机无疑是能说明情节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犯罪过失犯罪过失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另一种罪过形式。我国刑法第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过失犯罪,都要求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没有法定的严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谈不上犯罪过失的存在。根据刑法第15条规定,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处危害社会性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
    2023-06-11
    243人看过
  • 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危险驾驶罪需要以下四项犯罪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为故意。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一、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构成1、客体要件:此罪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即危险驾驶的行为危及到了公共安全,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即对不特定且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的危险。2、客观要件:此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1)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2)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3)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4)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3、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已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本罪主体。实践中主要是机动车驾驶员。
    2023-07-27
    77人看过
  • 犯罪嫌疑人与罪犯的法律地位
    犯罪嫌疑人和罪犯的区别:1、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嫌疑人不仅是两种不同的名称;2、案件不同阶段的不同名称。犯罪嫌疑人是指未经审判不认定其有罪,但经公安机关确认为重大犯罪嫌疑人的人,包括移送检察机关时使用犯罪嫌疑人的名称。也就是说,所谓犯罪嫌疑人,是指在侦查起诉阶段,被怀疑犯有某种罪行,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犯罪嫌疑人只有在有罪判决生效后才会被改名为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只有犯罪嫌疑人,决不是犯罪嫌疑人。包庇罪和窝藏罪犯有哪些区别1、包庇罪和窝藏罪的区别包括:窝藏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的行为。包庇罪表现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
    2023-07-15
    48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简述危害结果在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中的地位与作用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7
      在故意犯罪案件中,危害结果是量刑的考量范围在过失犯罪中,危害结果是定罪的考量范围,没有危害后果或者是危害后果未达到一定程度就不是犯罪
    • 危险驾驶罪在中止犯罪过程中能定罪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0
      能。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所以,在危险驾驶的过程中,如果自动放弃或者因为其它原因导致中止的,都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所以,危险驾驶罪是有犯罪中止的。
    • 故意别车是不是危险驾驶罪中的犯罪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8-14
      要看具体的情节。如果情节恶劣会涉嫌危险驾驶罪。如果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会受到治安处罚。此外,故意别车,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达到30万以上,构成交通肇事罪。
    • 过失犯罪的危险驾驶罪能判多少年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7-21
      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所以主观是故意,是行为犯,只要有相关的行为就属于犯罪。不同于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才构成犯罪。 1、从主观方面来讲,危险驾驶罪在主观上持希望或放任的故意。 2、从行为条件上来说。危险驾驶罪是典型的行为犯,只要实施了危险驾驶的行为,就会受到处罚。即属于行为犯犯罪类型。 3、从危害结果来说。危险驾驶罪是情节犯,只要有醉驾或追逐竞驶的行为且情
    • 危险驾驶犯罪过失罪有哪些不同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3-26
      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是过失犯罪,也就是危险驾驶罪过失犯罪。 1、单就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本身而言,驾驶员主观上应属于故意。 2、因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驾驶员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在其主观上没有致人死亡的故意,仍应该属于过失犯罪。 另外,如果驾驶员以追求对方死亡为目的而驾车撞死对方的,则属于故意杀人罪而非交通肇事罪,但这与是否属于醉酒驾驶无关。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