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筹设法律依据是什么
1.《教育法》(2015年修订)第二十六条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第二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2.《职业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职业学校的设立,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设施设备、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职业学校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教职成〔2010〕6号)第二条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立依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其设立、变更终止应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或备案。
4.《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二条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第十四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筹设民办学校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同意筹设的,发给筹设批准书。不同意筹设的,应当说明理由。
二:福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筹设的申请条件
1.举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举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2.设立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需求,具备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
三:福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筹设的办理流程
受理、审查、决定、发证
-
深圳福田区设立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办理前提有哪些
163人看过
-
云浮中等职业学校撤销办理哪些依据
467人看过
-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审批地点在哪
111人看过
-
佛山筹设民办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审批办理时限多久
459人看过
-
惠东县县级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立审批办理有什么法律依据
251人看过
-
惠来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筹设审批办理有什么法律依据
396人看过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以其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 更多>
-
学校强制就业有法律依据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2首先,学校安排学生住宿并不缘由“强制”,而是缘由学校的管理,也可以说是一个习惯,当然这个习惯就是可以作为一个法律(行为规范)的渊源来讲,这个一般法科学生都知道。也就是说:学生住学校是我国大学所遵守的习惯法。 第二,作为学校学生,只要学校的内部规定不违法法律法规就是有效的。这里首先解决一下学生住学校是否违反宪法关于人身自由的规定。这个问题只要你对比一下在刑事诉讼过程或者结束后被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
小学寄宿学校的法律依据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3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人口居住较为分散的山区、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卫生室、浴室、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核定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人数,配备必需的宿舍管理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医务人员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非寄宿制学校居住较远的
-
学校对学生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3学生在学校受伤,如果学生交有意外伤害人身保险,保险公司有义务赔偿,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得到保险赔偿不能免除学校等相关责任人的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教育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
中等职业学校资助范围有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4-03-29中等职业学校资助范围如下:1、涉农专业学生、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学生;2、脱贫家庭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3、返贫致贫风险未消除的监测对象家庭学生;4、城乡低保家庭学生;5、城乡特困救助供养学生;6、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7、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烈士子女全部纳入享受国家助学金范围。
-
学校可以举报学校吗有没有法律依据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10举报学校的方法如下: 1、可以向当地的教育部门或者是政府其他职能部门投诉。 2、可以拨打当地投诉电话,向教育局反映情况。 3、可以登录当地教育局的官网,进行网上投诉。 4、还可以写信举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宣传,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