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合同?哪些单位及其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7 11:00:17 216 人看过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私营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用人单位订立的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哪些单位及其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适用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终止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私营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私营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包括私营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合伙律师事务所和其他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劳动合同法》何时生效《劳动合同法》第98条规定,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生效。雇主的规章制度是否对工人具有约束力

雇主根据法定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其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并向雇主的雇员公布,使其了解这些规章制度对雇主及其雇员具有约束力,雇主及其雇员应遵守这些规定。哪些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切身利益,是指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事项,劳动安全与健康、保险与福利、员工培训、劳动纪律和劳动定额管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7条和第10条建立劳动关系时,雇主应自雇佣之日起与雇员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就业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就业之日起建立。根据上述规定,即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只要用人单位对员工有雇佣行为,双方就建立劳动关系,员工将享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

7。用人单位能否扣留劳动者的身份证等证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录用劳动者时,不得扣留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其他证书包括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建立劳动关系应当以何种形式订立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如果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没有同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书面劳动合同应在劳动关系建立后多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自聘用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换言之,法律主张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关系建立之日,即雇佣之日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是,如果雇主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没有与雇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只要雇主在雇佣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就不违法。劳动合同能否随意终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章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终止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随意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是什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章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工人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和雇主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

12。劳动合同在什么情况下终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1)劳动合同期满;(2)劳动者依法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失踪的;(4)用人单位依法被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是否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终止定期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维持或改善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续签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的除外;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非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非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业主应继续履行该义务;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什么是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劳动者送到用人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种特殊的用工形式下,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但不雇佣被派遣劳动者,即不直接管理和指挥劳动者从事劳动;用人单位直接管理和指导劳动者从事劳动,但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16。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何时终止

非全日制用工的,任何一方均可随时通知对方终止雇佣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0日 02: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者相关文章
  •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赔偿劳动者哪些
    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年5月10日劳动部发布)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情况下,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1、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2、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4、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上述赔偿的具体办法是:1、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得赔偿费用;2、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3、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
    2023-04-26
    220人看过
  •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合法
    签了合同用人单位没有将合同给劳动者的不合法,劳动者应及时与单位人事部沟通,索要劳动合同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签订劳动合同后,双方应当各执一份,经索要后用人单位仍拒绝提供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局投诉,或交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一、签完合同后公司不给个人公司签完合同不给个人劳动者应及时与公司人事部沟通,索要劳动合同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签订劳动合同后,双方应当各执一份,经索要后公司仍拒绝提供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局投诉,或提起仲裁交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二、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有时间限制吗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有时间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三、员工无故自离是否有工资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劳动者应该提前30日以书
    2023-03-23
    87人看过
  •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一、劳动合同的订立有哪些方法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1、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2、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3、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用人
    2023-03-09
    366人看过
  • 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绝
    一、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绝调整岗位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内容,用人单位除非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与劳动者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书面文件才可以调整岗位。依据可以参考《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该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如果公司在未经与你协商即单方面变更合同,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拒绝调岗,继续在原岗位上班。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服从安排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二、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劳动者辞职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要没有维持或提高原有的合同约定条件跟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导致合同终止,劳动者也可以要求补偿金。劳动者自己解除劳动合同,因为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也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以欺诈、胁
    2023-04-10
    57人看过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的规定。对于建立劳动关系的流程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知道,劳动者与公司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的建立。用人单位将为劳动者提供工作条件,并且为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劳动薪水。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果不具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那么也属于劳动关系建立。一、用工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多长时间为违法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
    2023-03-30
    184人看过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什么
    一、劳动合同解除是什么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劳动合同向将来消灭的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可分为协议解除和单方解除。协议解除,即劳动合同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而解除。单方解除即亨有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以单方意思表示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三种;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从订立到履行过程中可以预见的中间环节,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正当权益的重要保证。二、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1、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定实体、程序上的限定条件,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内容、形式
    2023-02-13
    104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者
    词条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劳动者
    相关咨询
    • 哪些单位及其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哪些单位及其劳动者适用《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09
      1.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同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哪些单位及其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合
    • 哪些劳动者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14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的规定,下列人员不是《劳动合同法》上所称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1、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依法行使国家职权的行为,不是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而国家职权不能作为合同的对象,从而不能把公务员视为雇员。我国当前采取的是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分别立法的模式,公务员劳动关系,由《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规范。比照实行公务员
    • 哪些劳动者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05
      1、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依法行使国家职权的行为,不是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而国家职权不能作为合同的对象,从而不能把公务员视为雇员。我国当前采取的是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分别立法的模式,公务员劳动关系,由《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规范。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如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机关工作人员)也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2、农村劳动者(或称农业劳动者、农民
    • 哪些劳动者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26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的规定,下列人员不是《劳动合同法》上所称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1、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依法行使国家职权的行为,不是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而国家职权不能作为合同的对象,从而不能把公务员视为雇员。我国当前采取的是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分别立法的模式,公务员劳动关系,由《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规范。比照实行公务员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哪些劳动争议,可以适用劳动合同法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15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可以适用: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