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性询问一般在问题中含有答案,被询问者只需回答是或者不是,或者被询问者选择回答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某个暗含假定事实的承认。我国在改革刑事庭审方式的过程中对于是否引进禁止诱导性询问规则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很多人对诱导性询问存在明显偏见,忽略了其提高庭审效率和揭示案件客观真实的功能。我们应当认识到诱导性询问的积极价值,在借鉴的基础上,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诱导性询问规则,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对于诱导性询问明确划分为允许的情形和禁止的情形。在反询问中,原则上都应允许诱导性询问。对于无争议或过渡事实的诱导、弥补证人能力欠缺的诱导、对专家证人以及敌意证人的诱导也应允许。对于禁止的情形应分为绝对禁止和相对禁止。因为诱导性询问的阶段性决定了庭审主询问时存在两种基本且性质不同的诱导性发问:对于未知事实的和对于先知事实的,两种发问的规制应当体现出差别。对于前一种情况,因为通常证人和询问人的利益一致,而且又是针对未知事实(对于询问者而言),证人的回答往往取决于询问者如何暗示,因此这种诱导性发问应由法官直接加以禁止,此为绝对禁止;而后一种发问是在形成一定的证言或陈述笔录后进行的,对于证人的回答,对方当事人已有一定的了解和预期,所以应当将是否禁止诱导性询问的申请权交给对方当事人,由法官最终裁断,此为相对禁止。
2.法官的裁量权。大多设立诱导性规则的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作为该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诱导性规则本身就是法官调整庭审秩序的规则,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询问者进行性质难以判断的擦边询问时,其是否违反规则还是需要法官的裁断。当然,法官在决定是否允许诱导性询问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是否符合正义的基准、证人与询问方有无共同利益、证人的年龄等。
3.规则的开放性和配套制度。诱导性询问规则的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它是一个灵活而开放的体系,而法官的裁量权就是这个体系的调控阀。这一规则的功能发挥不仅要求自身具有合理性,还要求有配套制度的完善以及与配套制度的契合。因此,明确规定交叉询问制度,确立问答式与叙述式相结合的作证方式,构建当事人主导的庭审方式,也是增进这一规则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
诱导性询问当禁
263人看过
-
诱导性询问不应一味禁止
223人看过
-
地价房价飙升二次房改难在地方积极性
467人看过
-
高科技骗术之极强诱惑性
443人看过
-
询问有关招标的询价
218人看过
-
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的价值取向
141人看过
笔录指的是公安、司法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以文字或视听记录的形式记录或反映诉讼活动和案件事实。笔录包括: 1、询问简介。 2、询问内容。 3、检查记录记录。 4、相关人员依次签... 更多>
-
价值41000元,并积极退赃能判多久?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7有自首及退赃行为可以从轻处罚,犯本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建议委托律师了解案情,取保候审,依法辩护。如有其他疑问或需要律师帮助,欢迎来电或当面详询。
-
20万,价值1.1万,能判吗,积极退脏,认罪态度好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17看完你描述,利用职务侵占1万3左右,取保候审,是自首没前科,而且退赔,像这样的情况,鉴于没前科,犯错能自首,退回款项的表现,可以从轻处罚,给予判一年,缓刑一年的刑事责任,完全没有问题的,祝你开心好运。
-
合同诱导问题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061、一般的诱导不是违法行为也不是犯罪行为,因为营销的目的就是希望没有消费打算的人进行消费,或者使消费愿望不是很强的人进行消费。 2、特殊情形下对于老年人或者小孩等弱势群体的诱导可能构成不道德的销售行为,对于小孩可能可以通过撤销合同来挽回损失。 3、当然,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出分了自己的财产则可能会构成诈骗。 4、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XX府卖地的积极性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8被继承人所立遗嘱(该遗嘱必须是已公证过的遗嘱,其他形式的遗嘱由于无法认定其真实性,因此暂不予采纳)、身份证明(复印件)、房地产权证书(原件)、继承权公证文书或者遗嘱公证书和接受遗赠公证书(原件)契税完税凭证(原件)。四、遗赠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不同有遗嘱的继承权公证另需提交的资料:《房地产登记申请书》(原件)。三、办理房屋过户登记,申请人是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申请人应当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文件
-
诱导性消费成骗局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3-12-22不是的。一般的诱导不是违法行为也不是犯罪行为,因为营销的目的就是希望没有消费打算的人进行消费,或者使消费愿望不是很强的人进行消费,特殊情形下对于老年人或者小孩等弱势群体的诱导可能构成不道德的销售行为,对于小孩可能可以通过撤销合同来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