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使他人驾车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4 08:25:53 352 人看过

2005年6月19日晚10时许,车主李-华随车与其所雇请的司机兰-亮从浙江调运货物返回江西途中,因兰-亮驾车速度过快,在拐弯处发现相向而来、驾驶摩托车的方-军时,避让不及,致使两车相撞,方-军连车带人跌到路下。李-华、兰-亮下车后,发现方-军头部、胸部严重受伤,已生命垂危。考虑将给自己带来损失,也为躲避存在的麻烦,李-华见四下无人,便指使兰-亮迅速驾车逃离现场。次日凌晨6时,方-军被人发现并送往医院,但因已延误抢救时间而死亡。

审理中,就李-华的行为定性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理由是: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已经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故李-华构成交通肇事罪,应按《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处理,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二种意见则认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理由是:

1、李-华具有积极救助的义务,其指使逃逸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行为。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实施刑法规范所禁止的行为。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一种基本形态,是指行为人负有刑法要求必须履行而没有履行义务的行为。法律之所以惩罚不作为犯罪,是因为不作为引起的犯罪,它的结果相当于作为的效果,刑法理论上称为等置性。不作为犯罪中所应履行的义务主要有: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义务(主要有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等。其中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是指行为人先前的行为使他人的利益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因此就产生了阻止这个危险状态继续恶化、生成危害结果的义务。本案中,李-华的义务便属先前行为义务。交通事故发生后,李-华明知方-军的生命已经处于危险状态,对车主李-华来说,由于雇员兰-亮先前的违章行为,就产生了与刑法相联系的特定的必须实施的作为(救助)义务,应当通过积极行为消除危险或者说阻止危害后果的发生。

2、李-华有条件实施救助义务而没有实施。“没有实施”是指没有履行法律或职责所要求履行的义务。“有条件实施救助义务”指的是一个履行的能力、履行的可能,如果行为人没有条件实施救助义务,当然应另作他论。本案所涉的交通事故发生后,李-华并没有受伤,更谈不上因伤无法实施救助或报警,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既然可以驾车逃逸,起码说明可以用车实施救助,即使自己不能实施救助或报警,至少可以拦阻其他车辆或人员,即是说李-华有条件实施却一走了之。

3、李-华没有实施救助义务与方-军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指使逃逸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只有必须存在法律上的内在的、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否则就应当按《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处理。就本案而言,如能及时救治,方-军是能够生存的,方-军的死亡正是由于李-华采取放任方-军、指使逃逸,导致“大大延误抢救时间”所致,即方-军之死并没有超出所制造的危险、指使逃逸的范围。

4、李-华具有剥夺方-军生命的间接故意。虽然李-华主观上并不希望方-军死亡,没有直接剥夺方-军生命的故意,但是其明知方-军生命垂危,自己指使逃逸的行为会发生方-军死亡的后果,却放任该后果的发生,符合间接故意杀人的构成要件。在对方-军死亡存在间接故意的情况下,如果按过失犯罪处理,显然是违反刑法原理的,也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的本意,因为无论是刑法所指的交通肇事罪,还是该解释所指的交通肇事罪,其构成要件的核心之一就是必须属过失,而不是故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8日 22: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肇事者由于自身原因将人撞伤了,并且对被害人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直接驾车而逃的行为,对于肇事者的肇事情节的严重性来给肇事者定罪处罚:(1)对于肇事者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了交通事故,并且没有很好的认错行为,直接逃走,导致其受害者死亡,对于这样的案件,只要肇事者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其实自己并不知道逃走了以后,被害人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造成死亡的话,或者是,肇事者并没有逃走,而是对被害者进行了救助,但是由于受伤太过于严重,被害人依旧死亡的这种情况。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肇事者并不具备主观条件或者是客观条件的故意杀人的罪名,这种情况都按照交通肇事来给肇事者定罪并处罚。(2)假如由于被害人的伤势非常地严重,甚至于,就算肇事者对被害人进行了及时且有效的抢救,但是肇事者依然不能够救助成功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肇事者并没有实施救助,而是想要逃掉罪责然后驾车跑掉了,而且,被害人最终被确定了死亡,这样的话,只能够成交
    2023-08-18
    204人看过
  • 逃逸致人死亡和致人死亡后逃逸量刑有何不同
    逃逸致人失亡与致人死亡后逃逸是不同的概念,量刑也完全不同,逃逸致人失亡的情况,量刑明显要重于致人死亡后逃逸。《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害人还有生命体征,但肇事者害怕自己受到处罚,驾车逃跑,没有及时将受害人送到医院,造成受害人死亡的情况。法定刑:7年以上有期徒刑。致人死亡后逃逸:交通肇事当场将人撞死,之后因害怕受到惩罚,逃逸。致人死亡后逃逸,属于交通肇事情节恶劣的,法定刑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4-21
    199人看过
  • 逃逸涉嫌故意杀人
    2000年10月16日,刘宏德驾驶小客车将骑自行车的9岁小学生葛新撞倒。肇事后,刘宏德以去医院为名,将葛新抱进肇事车内驾车逃离现场,将葛新抛弃在农田地里的一个窝棚内。日前,沈阳市司法机关公开逮捕刘宏德等10名故意杀人、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这是我国新《刑法》颁布以来对交通肇事逃逸涉嫌故意杀人司法解释后,第一次以故意杀人罪集中逮捕肇事逃逸司机。这些涉嫌故意杀人的交通肇事司机都是在将人撞伤后不但不报警,不施救,甚至还弃伤者于他地。
    2023-04-26
    92人看过
  • 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什么
    根据《刑法》第133条及《解释》第3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法律对行为既有加重情节(逃逸)又造成加重结果(致人死亡)而规定的较高的法定刑。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满足上文所论及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笔者在上文中的论述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2、必须符合《解释》第5条第1款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确解释。即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个规定是明确的,不能将其与其他情形混作一谈。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
    2023-06-13
    231人看过
  • 盗窃下水道井盖致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日前联合发布相关意见及5件涉窨井盖犯罪典型案例,指导司法机关准确认定涉窨井盖相关刑事犯罪。《意见》规定了盗窃、破坏窨井盖类犯罪的法律适用原则,明确指出盗窃、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社会机动车通行道路上的窨井盖,足以使汽车、电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以破坏交通设施罪定罪处罚;盗窃、破坏人员密集往来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以及车站、码头、公园、广场、学校、商业中心、厂区、社区、院落等生产生活、人员聚集场所的窨井盖,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对于盗窃、破坏以上两种情形以外其他场所的窨井盖的行为,明知会造成人员伤亡后果而实施盗窃、破坏行为,致人受伤或死亡的,依法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在我国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呢?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第二百三
    2023-04-29
    295人看过
  • 受人指使故意杀人会判死刑么
    主要看犯罪恶劣程度,案后认罪态度等因素。(1)对于故意杀人罪,如果导致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情节恶劣,对于主犯,一般会判处最高的刑罚,即死刑,一般并不因为受人指使而减轻处罚。(2)是否有立功、自首的情节。如有一般的立功或者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如果有以上情节,一般不会判处死刑,除非罪大恶极,社会危害性极大,民愤极大,在当地的影响非常大。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故意杀人罪死刑的适用是针对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24
    64人看过
  • 醉驾出车祸致他人死亡
    醉驾致人死亡已经构成了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一、醉驾逃逸撞死人请问怎样判刑醉驾后逃逸,并且撞死人的量刑为:一般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二、酒驾造成重大事故怎么处理涉嫌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有: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2023-06-26
    443人看过
  • 驾车逃逸造成死亡
    一、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罚标准是什么1、交通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行为致受害人死亡的,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对肇事者,可以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车祸后车主离开就一定是逃逸吗依规定,车祸后车主离开具体分为以下情况:1、车祸后车主为了推卸、逃脱责任而离开现场的行为,则属于逃逸。依据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因此,要判断车主在车祸后离开的行为是否属于逃逸的关键就在于车主在离开时的主观心态,如果只是为了推卸、逃脱责任而离开,则属于逃逸行为。2、车
    2023-03-04
    353人看过
  • 酒后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构成转化性故意杀人罪
    [案情]2005年8月14日晚,被害人欧某、被告人林某、胡某三人和被告人李某、黄某、罗某、陈某四人偶遇,因欧某酒后挑衅,双方遂在公共场所相互殴斗,造成被害人欧某被人使用单刃锐器刺伤胸腔后死亡的后果。审理过程中公诉机关提交了在斗殴过程中只有被告人李某一人与被害人接触过的证据,而未提交谁持有凶器斗殴及谁致死被害人的证据,且凶器一直未提取到。[分歧]法院处理本案时对定性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李某、黄某、罗某、陈某四人均构成转化性故意杀人罪。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被告人李某、黄某、罗某、陈某参与聚众斗殴导致他人死亡的后果,应全部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李某构成转化性故意杀人罪,其他被告人不构成转化性罪名。理由是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参与者均有伤害对方的故意,但因有
    2023-06-11
    288人看过
  • 因逃逸致人死亡成立条件
    1、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这是前提;2、行为人有逃离肇事现场的行为。即行为人在发生交通肇事后,离开交通肇事现场的行为;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即行为人离开交通肇事现场,其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4、客观上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5、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一、交通肇事逃逸承担什么责任?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至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
    2023-03-24
    109人看过
  • 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大概判多久,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赔偿标准
    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大概会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此行为涉嫌交通肇事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赔偿标准是需要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并且是有年限限制的。一、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大概判多久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醉酒驾车,逃逸致人死亡,涉嫌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2.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3.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言;4.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
    2023-04-26
    82人看过
  • 司机驾车过失致人死亡后逃跑再次撞死他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基本案情:在一个有雾的早晨,司机李某驾驶汽车进城拉货,和他同座在驾驶室的好友王某对李某说“今天早晨雾真大,开慢一点,免得出事”,李某随口说“没事儿,你放心好啦”,但接着又对王某说:“你也注意看着点”。于是,李某继续按照原来的速度开车,结果在一弯道处将一行人撞死。李某为了逃避责任,丢下被撞死行人的尸体,驾车逃跑,不久,他发现后面有车追来,以为是交警追来了,为了甩掉后面追来的的车,李某就以更快的速度驾车逃跑,结果又将一骑车人撞死。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分歧意见:在本案的审理中,对李某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两种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应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其理由是:李某因过失将行人撞死后为了逃避责任,驾车逃跑,为了甩掉后面追来的车,李某就以更快的速度驾车逃跑,当时,李某应当预见到了雾天超速行驶有可能发生事故,但李某轻信凭借自己熟炼的技术和王某的帮助看望,
    2023-06-22
    117人看过
  • 因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定什么罪?
    一、因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认定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2、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个规定是明确的,不能将其与其他情形混作一谈。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
    2023-02-10
    88人看过
  • 车祸致人死亡逃逸14年落网
    2000年,济宁男子周某驾车出事,导致同车人死亡,他弃车逃逸。3日,逃亡了14年的周某在荣成落网。近日,荣成市特巡警一大队民警加大对辖区重点场所流动人口的查控力度。3日21时许,民警在对蜊江港某出租屋例行检查时,屋内一男子见到警察后躲躲闪闪,行迹可疑。经查,男子周某是济宁人。2000年,周某驾驶一辆挪用牌照的大货车,驶经北京市昌平区麦辛村桥时,与横向行驶的一辆切诺基相撞,造成一名同车人员受伤死亡,周某弃车逃逸。2006年2月10日,周某被北京警方列为全国在逃人员。逃逸后,周某来到威海,一直在渔船上工作。今年1月中旬,渔船靠港后,周某下船休假,暂住在蜊江港一出租屋内。目前,案件已移交至青渔滩边防派出所审理。
    2023-06-08
    39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指使流浪狗咬死他人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8
      你朋友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法定刑为十年以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年修正)》第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后逃逸,又被其他车碾压致死构成逃逸致人死亡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05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情形包括: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
    • 惊吓过度导致他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07
      不是,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
    •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使致人死亡的行为人是否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的结果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06
      《解释》仍δ能贺满解决问题,认为这一规定只适用于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有利于实现立法目的。这虽解决了此种情况以往以交通肇事罪第二,“交通肇事后,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受谴责,必然已符合基本的犯罪构成,因为任何一种犯罪,有学者认为应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因而应定交通肇事罪”,其根据自身经验收武断认为不会出现死亡结果.最高人民法院“一锤定音”,如果行为人对死亡结果持故意态度,《解释》第
    • 指使他人打架至他人死亡,是属于故意杀人罪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0
      可能属于故意杀人罪,也可能属于故意伤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