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防止超期羁押的产生?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4 02:10:39 203 人看过

1、提高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两种法定强制措施的实用性。为此,必须强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强制性,提高它的利用率,使一些可捕可不捕的犯罪嫌疑人以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方式被采取强制措施。对羁押期限已近期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依法改变强制措施,灵活运用。

2、强化监督手段。应加大对羁押期限的监督,将监所部门的单一监督改变为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所检察监督等部门的共同监督,充分发挥侦查监督部门和审判监督部门的职能,促使犯罪嫌疑人在羁押期间的各个诉讼阶段得到有效的监督。

3、严格执行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的注明制度。在犯罪嫌疑人逮捕证上注明被羁押的期限,过期则自行失效。案件从一机关移送到另一机关,受案机关用换押证继续依法关押犯罪嫌疑人,在换押证上,注明本机关的羁押执行期限。

综上所述,刑事诉讼法对羁押有明确规定,嫌疑人在羁押期间,届满后通常面临几种处理方式。对没有犯罪嫌疑的,羁押到期后要释放,不得超期羁押。而需要进一步侦办的,可以变更强制措施,将逮捕变为取保或者监视居住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4日 20: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如何处理超期羁押的案件?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羁押期满后仍未被释放、解除或依法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也可以要求解除羁押的强制措施。在刑事案件中,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羁押期满后仍未被释放、解除或依法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也可以要求解除羁押的强制措施。 案 件 超 期 羁 押 怎 么 办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案件超过审限即超过起诉期限,人民法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予以释放。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仍然被羁押,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释放申请。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七日内将案件交至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处理。若人民检察院认为案件需要继续侦查,则可以退回人民法院处理,同时说明延期审理的理由。若人民检
    2023-09-04
    198人看过
  • 超期羁押应对措施
    超期羁押,可以请求变更或者解除强制措施。此外,国家赔偿法规定,犯罪嫌疑人逾期羁押,且最后一个案件被撤销、不起诉或者宣告无罪的判决。当事人可以要求刑事赔偿。当然,申请变更强制措就很困难了,申请刑事赔偿更加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法律规定中逮捕后的超期羁押怎么办法律规定中逮捕后的超期羁押的处理是:被羁押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方面有权向司法机关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
    2023-07-01
    478人看过
  • 如何杜绝超期羁押和超期催办
    超期羁押和超期催办如何杜绝这种情况(一)充分认识超期羁押问题的危害性,转变思想观念。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仅影响政法机关执法严肃性,妨害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还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是造成司法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进一步提高办案人员对超期羁押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把严格、公正执法作为各级政法机关的首要任务来抓。政法机关必须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提高办案人员依法办案的自觉性,深入学习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适用法律法规。强化法制观念,增强程序法的意识,杜绝“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思想,对法律高度负责,牢固树立证据意识、时效意识、赔偿意识及人权意识。(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实现各项执法工作的制度化、正规化。1、认真实行换押制度,防止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各级办案机关要认真执行换押制度,尤其是移送单位必须立即将换押证复印件或传真给看守所,接案单位应在接
    2023-12-07
    413人看过
  • 侦查羁押期限超出应该怎么办
    对于公安机关超期羁押的,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诉。对于检察机关超期羁押的,可以向人民监督员申诉,对于法院超期审判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诉,并均可向上一级公、检、法或人大监督机关申诉,要求撤销或变更强制措施,监督改正。根据自身情况,若不属特殊情况,则属超期羁押行为,确实违法羁押的,可以申请国家赔偿。一、超期羁押怎么杜绝超期羁押,说到底是一个程序违法的问题,程序违法实际上是主观方面的认识以及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的问题,所以从根本上解决超期羁押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充分认识超期羁押问题的危害性,转变思想观念。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仅影响政法机关执法严肃性,妨害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还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是造成司法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进一步提高办案人员对超期羁押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把严格、公正执法作为各级政法机关的首要任务来抓。政法机关必须进一步端正执
    2023-03-25
    493人看过
  • 超过羁押期限如何申诉
    对于公安机关超期羁押的,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诉。对于检察机关超期羁押的,可以向人民监督员申诉。对于法院超期审判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诉,并均可向上一级公、检、法或人大监督机关申诉,要求撤销或变更强制措施,监督改正。一、如何处理警方控告者不立案的问题控告者对于公安机关不予刑事立案的行为,不宜对公安机关提起行政诉讼,而只能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第一,向公安机关申请复议;第二,向检察机关申诉,要求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依法立案;第三,直接向法院起诉对方构成犯罪。二、我国对不起诉适用的程序(一)审查。经过审查起诉,认为需要作不起诉处理的,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应当写出审查报告,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报主管检察长决定或由主管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二)决定不起诉。不起诉的决定权由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行使。(三)宣布和送达。人民检察院应公开宣布不起诉决定,并将不起诉决定书分别送达被不起诉人及其所在单位、被害人或者其
    2023-03-14
    443人看过
  • 因诉讼中止产生的长期羁押原因
    因诉讼中止产生的长期羁押原因主要在于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过于简单化,具体的操作程序严重匮乏,致使对在押的这类特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处置缺乏操作依据:诉讼中止必须基于法定情形。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其他严重疾病的范围应如何确定;谁有资格出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诊断书,等等。司法机关在进行具体操作时找不到相关依据。造成诉讼中止的法定事由消失后,如何启动刑事诉讼活动,也缺乏相关法律规定。高法的司法解释只是指出,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但是如何恢复审理、由谁申请恢复审理、再由谁作出恢复审理的决定,以及由谁对应该恢复审理而不恢复审理的情形进行监督,如何监督,都找不到可供执行的法律规定。中止侦查与中止审理的情况基本类似,但中止审查在这方面的规定则相对较为完善一些。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诉讼中止的期限未作规定。根据高法的司法
    2023-06-11
    347人看过
  • 如何杜绝根除超期羁押
    超期羁押,说到底是一个程序违法的问题,程序违法实际上是主观方面的认识以及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的问题,所以从根本上解决超期羁押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充分认识超期羁押问题的危害性,转变思想观念。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仅影响政法机关执法严肃性,妨害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还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是造成司法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进一步提高办案人员对超期羁押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把严格、公正执法作为各级政法机关的首要任务来抓。政法机关必须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提高办案人员依法办案的自觉性,深入学习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适用法律法规。强化法制观念,增强程序法的意识,杜绝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思想,对法律高度负责,牢固树立证据意识、时效意识、赔偿意识及人权意识。(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实现各项执法工作的制度化、正规化。一是认真实行换押制度
    2023-06-11
    245人看过
  • 侦察机关超期羁押的话应该怎么办
    一、侦察机关超期羁押的话应该怎么办?对于公安机关超期羁押的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诉。对于检察机关超期羁押的,可以向人民监督员申诉,对于法院超期审判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诉,并均可向上一级公、检、法或人大监督机关申诉,要求撤销或变更强制措施,监督改正。若确实违法羁押的,可以申请国家赔偿。一般来说,超期羁押行为既可能成立非法拘禁罪,也可能成立滥用职权罪。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超期羁押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的案件,有的认定为非法拘禁罪,有的认定为滥用职权罪。一般羁押期限是自逮捕后2个月内。考虑到特殊刑事案件的需要,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羁押期限作了灵活的规定。具体有:1、《刑事诉讼法》第124条规定,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2、《刑事诉讼法》第125条规定,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2023-04-28
    208人看过
  • 如果杜绝超期羁押的案件发生
    一、如何杜绝超期羁押的案件发生?1、切实转变观念,注重实体法的同时务必将程序法等量齐观,从而对超期羁押现象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才能在行动上加以贯彻落实执行,才能有效地自觉杜绝超期羁押现象的发生。2、要严格执行刑诉法关于拘留、逮捕的规定,不够条件的坚决不捕,减少在押人数。这虽然只是一个表层性的解决方法,但也能有效地减少超期羁押现象的发生。3、提高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两种法定强制措施的实用性。为此,必须强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强制性,提高它的利用率,使一些可捕可不捕的犯罪嫌疑人以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方式被采取强制措施。对羁押期限已近期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依法改变强制措施,灵活运用。4、强化监督手段。应加大对羁押期限的监督,将监所部门的单一监督改变为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所检察监督等部门的共同监督,充分发挥侦查监督部门和审判监督部门的职能,促使犯罪嫌疑人在羁押期间的各
    2023-02-26
    375人看过
  • 刑拘转“寄押”应属超期羁押
    刑拘转“寄押”应属超期羁押。长期以来,实践中对劳动教养案件的处理,大部分都由公安机关依劳动教养有关法规报送上级劳动教养委员会审批决定。由于现行劳动教养法规对该类案件办案和审批期限无法律规定,造成未决劳动教养案件久拖不决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对刑事拘留的嫌疑人拟作劳动教养处理的案件,公安机关在刑拘法定期间内或期满后将案件材料报上级审批决定劳动教养,部分案件在刑拘期满后仍不能作出劳动教养决定。于是公安机关在等待审批过程中对被刑事拘留的嫌疑人以“寄押”名义继续关押,导致被刑事拘留的人刑拘期限超期。笔者认为,这种刑拘转“寄押”的关押应属超期羁押,理由是:刑事拘留是公安、检察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依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嫌疑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一种诉讼行为,目的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本身不具有惩罚性。而劳动教养是对被劳教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
    2023-06-11
    210人看过
  • 超期羁押的种类是如何赔偿的
    有人所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一、人身自由权利包括什么内容人身自由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指公民享有人身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剥夺、限制的权利;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人格权;3、公民住宅不受侵犯;4、通信自由。人身自由的核心内容是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然而当国家诉诸刑事诉讼这种特殊的国家权能时,必然对特定的权利享有主体的人身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和拘束。二、国家赔偿金计算是如何规定的1、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2、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3、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4、造成精神损害的,需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
    2023-03-28
    233人看过
  • 超期羁押没有手续应该怎么办理
    一、超期羁押没有手续应该怎么办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如何处理,法律规定了三种办法:1、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应当予以释放;2、对于取保候审超过十二个月或者监视居住超过六个月的,应当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3、变更强制措施,如对被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除羁押,改为采取取保候审。如果到了法定期限不能办结,对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则上应当释放。对于还需要继续侦查、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或者继续审理的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二、如何防
    2023-04-28
    493人看过
  • 羁押期间应该如何处理个人债务
    首先坐牢属于刑事犯罪,欠债属于民事纠纷,是两个法律关系。坐牢不影响偿还债务。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司法机关拘留,由于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许多个人活动无法进行。如果嫌疑人有贷款,他就不能办理贷款事宜。则贷款人在保管期间不能亲自办理银行贷款事宜,犯罪嫌疑人可以委托他人处理贷款问题。申请羁押期间探视会得到批准吗?司法实践当中,在未经法院判决,且判决未生效之前,一般是不允许家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亲朋好友去看望的,只允许律师在经得犯罪嫌疑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家属的授权委托之下可以探望。因此如果不是律师或者其他辩护人申请探视的话是不会得到批准的。《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四条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托代理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
    2023-07-01
    85人看过
  •  超期羁押案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公民对法院审判不满意时可以进行申诉,包括向人民监督员、检察机关、上一级公检法或人大监督机关申诉。目的是要求撤销或变更强制措施,监督改正。这体现了公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公安机关超过规定时限羁押的案件,当事人可以寻求检察院的关注和协助。对于检察机关超期羁押的,可以向人民监督员申诉,对于法院超期审判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诉,并均可向上一级公、检、法或人大监督机关申诉,要求撤销或变更强制措施,监督改正。 维 权 之 路 : 如 何 应 对 超 期 羁 押为了杜绝超期羁押,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认真实行换押制度。对于羁押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办案机关应立即进行换押,避免超期羁押。同时,移送单位也应立即将换押证复印件或传真给看守所,接案单位则应在接案后三日内及时到看守所换押。其次,对羁押期限实行登记催办制度。办案机关
    2023-09-16
    45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超期羁押的申诉应该如何走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09
      超期拘留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提起诉讼。还可向人民监督员投诉。法院超期审判可以向检察机关投诉,可以向上级公、检、法或者人大监督机关投诉,要求撤销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监督改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和其他辩护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应当释放采取强
    • 超期羁押二审法院应该如何做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27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超期羁押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实际意义上的超期羁押主要有: 1.未及时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导致超期羁押。 2.在刑事拘留后转报劳动教养期间未改变强制措施而导致超期羁押。 3.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迟迟不能宣判而导致超期羁押。 4.案件在刑事诉讼流程的交接过程中导致超期羁押。 5.在案件上报请示或审批阶段出现超期羁押。 (二)变相的超期羁押(“虚超”,实际未超期)主要有: 1.不认真执行
    • 法院防止超期羁押的规定有哪些?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8-23
      法院防止超期羁押的规定有2003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行十项制度切实防止产生新的超期羁押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司法机关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期限来进行羁押处理,对于司法机关存在超期羁押的情况应当严肃处理。
    • 不起诉但超期羁押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2-19
      一、酌定不起诉但超期羁押怎么处理? 酌定不起诉但超期羁押是需要按照法律当中的规定,对于相关的责任人员进行惩罚,而且对于受到侵害的人来说的话,可以向法院申请国家赔偿。《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从《刑事诉讼法》规定看,酌定不起诉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
    • 如何举报超期羁押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2
      为防止检察机关超期羁押问题的发生,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并公布了举报电话:010-;010-和电子信箱:cyjb@spp.gov.cn,以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最高检察院提倡对检察机关超期羁押问题实行实名举报,以便向举报人进行反馈。接受和处理举报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省级院及分州市院要设立举报电话,负责接受对本地区检察机关超期羁押问题的举报处理,处理情况要向上级监察机关报告。凡是举报后不纠正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