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的期限是多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0:42:07
301 人看过
根据《劳动法》第82条、《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32条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30条、第34条、第43条规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的时效分别是:
1、对于职工一方当事人在30人以下的劳动争议案件,其处理时效按《劳动法》第82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因案件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2、对于职工一方当事人在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案件之日起1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15日。
3、仲裁庭再次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即仲裁委员会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发现确有错误,决定另行组成仲裁庭重新处理的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30日内结束。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劳动仲裁处理争议的最长时间是多久?
160人看过
-
仲裁庭劳动争议解决时间有多长
108人看过
-
仲裁劳动争议是否有裁决期限?
57人看过
-
哪些劳动争议可以申请仲裁,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有多长
118人看过
-
劳动仲裁的期限是多久劳动仲裁期限超期如何处理
132人看过
-
劳动争议中仲裁庭处理的时限有哪些规定
286人看过
律师服务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庭
词条
仲裁庭的组成方式:一般由三名仲裁员或者一名仲裁员组成。且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当事人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一名仲裁员成立的,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 更多>
#仲裁庭
最新文章
#仲裁庭
相关咨询
-
仲裁庭和劳动争议案件的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澳门在线咨询 2022-04-25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
-
劳动争议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期限为多久,劳动争议诉讼期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0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
-
劳动争议仲裁的诉讼期限是什么,劳动仲裁争议诉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1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期限是当事人提交证据的时间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举证期限规范了证据提交的程序要求,能够起到规范案件审理的作用,防止和减少“证据突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
-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多久,如何理解劳动争议仲裁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19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争议而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定期限。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你厂里
-
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区别,劳动争议仲裁庭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051、性质不同劳动争议仲裁具有行政和司法双重特征。行政特征是指,仲裁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即机构组成具有“三方性”,同时在方针、政策、规章等方面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领导;司法特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具有一定的裁制权,仲裁机构所作出的裁决书在当事人未于法定期间内起诉的情况下即产生法律强制执行力。劳动争议纠纷则是完全的司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