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为疫情工人工资发不出如何办?
公司可以主动和员工协商处理,适当延迟发工资的时间,如果公司经营状况困难,已经完全付不起工资,可以申请破产。
《企业破产法》
第二条
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
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二、因为疫情工人工资发不出申请破产需准备哪些材料?
(一)书面破产申请;
(二)企业主体资格证明;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主要负责人名单;
(四)企业职工情况和安置预案;
(五)企业亏损情况的书面说明,并附审计报告;
(六)企业至破产申请日的资产状况明细表,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企业投资情况等;
(七)企业在金融机构开设帐户的详细情况,包括开户审批材料、帐号、资金等;
(八)企业债权情况表,列明企业的债务人名称、住所、债务数额、发生时间和催讨偿还情况;
(九)企业债务情况表,列明企业的债权人名称、住所、债权数额、发生时间;
(十)企业涉及的担保情况;
(十一)企业已发生的诉讼情况;
(十二)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三、无正当理由被拖欠工资是否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可以,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以下劳动争议均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处理: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原则上有疫情不能成为公司拖欠工资的正当理由,受疫情影响工人工资发不出也不主动和工人协商解决的,很有可能会被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处罚,这样对公司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疫情导致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应当尽早申请破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章 申请和受理 第二节 受理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裁定不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内送达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n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至破产宣告前,经审查发现债务人不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可以裁定驳回申请。申请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因为疫情停工是否发工资
413人看过
-
在家办公但因为疫情不开工工资怎么办
78人看过
-
因疫情未能按时返岗的职工如何发工资
161人看过
-
企业已经复工但因疫情不发工资怎么办?
134人看过
-
因为防控疫情放假正常发工资吗?
178人看过
-
疫情时如何才能发工资?
447人看过
-
为什么出现疫情不发工资重庆在线咨询 2022-09-01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各省、自治
-
因为疫情不发工资法律有哪些规定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12因疫情不发工资一般是不合法的。企业因疫情而停工停产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工资要照发;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员工正常提供劳动的,发放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未正常提供劳动的,则由企业按当地的规定依法发放生活费。
-
因为上班的疫情员工工资能发多少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9-13因为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应根据安排补休或者有关政策落实工资。劳动者未提供劳动的,应当按照正常出勤支付劳动报酬,若因企业安排提供了劳动的,应当按照200%的标准支付或者给予调休。
-
员工因为疫情被隔离单位发给工资怎么办?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20关于支付工资,在家办公或享受带薪假期的,应正常支付工资。 其它情况的,可以与员工协商调整薪酬,签订调整薪酬协议;或协商待岗,签订待岗协议,支付待岗工资,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劳动者基本生活费。在家办公期间,交通补助或餐补在家隔离期间可以暂不支付。
-
现在因为疫情,工作人员拖延几天不发工资合法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1-10-24不合法,企业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与员工协商调整报酬,轮流休息,缩短时间等方式稳定岗位,尽量不裁员或减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企业停产在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员工的工资。超过工资支付周期的,员工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员工不提供正常劳动,企业应支付生活费,生活费标准应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方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