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
一、个人信息权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是什么
个人信息权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是在网络世界或者是其他的情况之下,经常会存在着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具体措施
1、公共场合WiFi不要随意链接,更不要使用这样的无线网进行网购等活动。如果确实有必要,最好使用自己手机的3G或者4G网络。
2、手机、电脑等都需要安装安全软件,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对木马程序的扫描,尤其在使用重要账号密码前。每周定期进行一次病毒查杀,并及时更新安全软件。
3、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也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4、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不同网站最好设置不同的密码。网银、网购的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
二、电信诈骗最新立案标准是什么
电信诈骗立案标准如下:一般而言,电信诈骗立案标准是3000元。电信诈骗也是属于诈骗的一种形式,法律上明确规定了诈骗的财产价值达到3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况,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
10个预防养老诈骗的知识
237人看过
-
电信诈骗有哪些,电信诈骗如何预防
123人看过
-
电信诈骗有哪些类型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130人看过
-
诈骗电话预警系统上线,预防电信诈骗全民参与
422人看过
-
小孩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
204人看过
-
预防脊灰和麻疹相关小知识
436人看过
电信诈骗,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话和信息的方式,捏造虚假的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非接触式诈骗,从而诱导受害人转账或者打款的犯罪行为,属于诈骗罪的一种。 电信诈骗量刑标准为:诈骗他人财物,涉嫌金额较大的,可依法判处诈骗人三年以下管制、拘役或... 更多>
-
的十个预防养老诈骗的知识?广东在线咨询 2023-02-13一、保健品诈骗;二、提供虚假养老服务;三、以房养老诈骗;三、以房养老诈骗;四、冒充公检法诈骗;五、“缴纳养老金”骗局;六、开展虚假养老帮扶;七、“投资理财”骗局;八、低价旅游诈骗;九、中奖诈骗;十、冒充他人诈骗。
-
金融知识防电信网络诈骗的方法有哪些电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09对于电话、网络诈骗行为,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接到诈骗电话,不要进行任何操作,直接挂断即可,如果有不慎操作或者个人信息的泄露,要及时通知银行冻结账户存款,更改密码,告知家人、朋友自己信息泄露,防止上当受骗。 如果已经产生了严重后果,要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 建议通过12321举报中心举报该诈骗信息,防止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
网络电信金融诈骗怎么防范预防山西在线咨询 2023-11-20作为网络金融用户,只要做到保管好“一卡、二码、三要素”,牢记“四要三不要”,就可有效防范金融诈骗。“一卡”是妥善保管好银行卡和网银盾等安全产品,不要借给他人使用“三要素”是身份证号、账号、手机号码等个人私密信息,切勿随意泄露。
-
关于信用卡电话诈骗的相关知识辽宁在线咨询 2024-12-23信用卡诈骗是指通过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规定、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并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第一百九十六条,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并数额较大的,将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
怎么加强金融知识防范网络诈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27电信诈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防范: (1)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2)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