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确认判决存在有什么必要性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3 11:52:50 311 人看过

确认判决,在拓宽相对人对公权力行为救济手段的同时,体现出了对人的充分关注与深切关怀的理念,以及对行政机关未来行为的警示作用,在我国行政诉讼活动中得以确立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1.行政行为的多样性要求更为科学、全面的判决形式。确认判决的存在解决了在不宜适用其它判决形式的情况下,法官如何抉择的难题。这已经为司法实践活动所证明。

2.确认判决有利于实现与国家赔偿制度的衔接。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判决赔偿要以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前提。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案件中,先判决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与否,再决定是否赔偿,正是国家赔偿法的立法本意。

3.确认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是作出其它判决形式的关键和中间环节。每一种类的判决形式都包含着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违法的确认。尽管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时,正文部分不必直接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合法与否的表态,但是判决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行政行为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行政执法程序等合法性方面的内容,各种判决形式,对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判断必须首先作出。之后,法院才能选择恰当的判决形式。

4.民事审判实践给行政确认判决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虽然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确认的对象不同:前者是确认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后者是确认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但是两者的方式和作用却是相似的。尽管有的学者指出了两者的“天壤之别”,但是笔者以为基于两种确认判决方法及作用上的相似性,民事诉讼中的确认判决仍可以为行政诉讼所借鉴,对行政确认判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为其存在和实施提供了可行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5日 10: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赔偿相关文章
  • “双规”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双规不但控制了涉案对象,排除了串供的可能,它无时间限制的特殊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也击碎了涉案对象的侥幸心理,并足以使其就范。因此,双规才成为了广大公职人员心目中最有实际效果的监督武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双规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党内的实权派,即公职人员和领导人员。对这样一些握有特殊权利的特殊人员适用一种特别严肃的监督手段,我个人认为在这种体制转型的腐败高发期是一件极为有力也是极为宝贵的的武器。尤其是通过近年来的是实践运用,全国各级纪检系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双规经验,并且制订了许多有效配套制度,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它的负面效应。因此,我认为目前迫切要作的工作是把双规措施进行修改、完善,如制定相应的救济制度等等,使之尽早的法律化,以充分发挥双规在打击职务犯罪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两规是非常严肃慎重的事情。纪检监察机关不会也不能够随意对调查对象采取两规措施,只能对已掌握一些违纪事实及证据,具备给予纪律处分的涉嫌
    2023-06-11
    183人看过
  • 审查原判决确认行政处罚行为的有效性的条件有哪些
    一、审查原判决确认行政处罚行为的有效性确认行政处罚行为是否有效,是检察机关审查审判机关的判决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的首要问题。行政机关的处罚行为有效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行政机关有此种处罚权;二是被处罚者有违法行为,且违反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无法定免除处罚情况;三是行政处罚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四是处罚决定适用行政法律、法规正确。检察机关要判定审判机关确认行政机关的处罚行为有效性是否正确,就必须把握上述四个条件。(一)审查行政机关是否有处罚权,是否滥用处罚权或超越处罚权。行政机关并不都具有行政处罚权,只有一部分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才具有行政处罚权。具体说,工商、税务、财政、公安、司法、技术监督、交通、审计、畜牧、农业、林业、城建、计生、卫生、国土、环保、档案、渔政、海关、物价等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处罚权。无行政处罚权的行政
    2023-06-13
    217人看过
  • 行政确认判决有哪些概念及特征
    1.仅具有宣示效果。确认判决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效力的评价,判决结果无法构成执行的理由,也不具有直接变更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功能。它仅仅是对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做出的宣示性评价而已。2.具有辅助性和补充性的特点。适用确认判决的各种情形,实际上都是行政法上行政权的优越性和优先性造成的,是在其它各种判决形式不宜适用的情况下,法官所做出的无奈之举。其目的在于弥补充分的救济手段所留下的“真空地带”,是对公权力行为救济手段的拓宽。3.救济功能相对弱化。即便确认判决最终对行政相对人有利,但也不能直接给其带来物质利益。它只是为相对人可能获取的国家赔偿提供一个前提条件。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相对人的心理需要,即通过确认违法或无效判决满足了相对人“讨个说法”的强烈愿望,促进了行政纠纷的彻底解决。
    2023-06-03
    292人看过
  • 期货居间人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
    (一)自然人居间人存在的必要性1、期货市场的实际状况决定了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自然人居间人仍有存在的必要。期货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期货市场中为投资者服务的不仅有期货佣金商(FCM),还广泛存在着介绍经纪人(IB)、商品交易顾问(CTA)、商品合资基金(CPO)等多种形式,共同服务投资者,涵盖了期货市场的众多方面。目前,我国公众对期货品种和交易制度的了解程度远不如股票、债券和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在网点数量和覆盖面上也远不及证券公司、银行等机构。囿于自身相对较弱的市场开发力量,很多期货公司力图寻找覆盖面广且成本低的业务拓展方式,自然人居间人无疑是很好的选择。此外,在我国,期货居间人是与期货交易伴生并发展至今的,国内大多数期货公司在业务拓展方面还在很大程度上借助居间人,只有极少数公司采取完全依靠公司员工进行市场开发的方式。2、自然人居间人在协助期货公司进行广告宣传和业务拓展方面起着一定
    2023-04-27
    84人看过
  • 死刑存在必要性的分析
    反对废除死刑,对后者生命的尊重,对被害者的生命却难以说尊重。不对等,不公平,法律失去了公平、失去威慑和公信力。失去了威慑力,将纵容犯罪。失去了公信力,将会滥用私刑,失去公平,将会使矛盾仇恨延长,不和谐。死刑不应该被废除论点第一,从死刑自身特点看,死刑的保留是十分必要的。第二,从我国当代的国情看,死刑也不应该被废除。第三,从价值层面上看,我们所说的死刑不应该被废除,并不是不尊重人的生命权,相反,对死刑犯处以极刑更体现了对受害者和其他人的人权的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第四十九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
    2023-07-03
    242人看过
  • 行政确认工伤认定的性质?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工伤认定劳动关系前提是吗?申请工伤认定是以劳动关系的前提吗?工伤认定、工伤保险责任不以劳动关系为决定前提。工伤认定、工伤保险责任不以劳动关系为决定前提。具体表现是:1、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会计师事务所等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承担工伤保险责任。2、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对承包其工程(业务)或经营权的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
    2023-07-07
    140人看过
  • 谈合理性审查原则在行政审判中运用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不能适用于司法机关所主持的行政诉讼活动。理由主要是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确立了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原则,没有确立合理性审查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作为我国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不能适用于司法机关所主持的行政诉讼活动。从我国审判实践来看,法官基本上都是在适用行政合法性原则来审理行政案件。应当说这是基本上符合我们的现实需要的,这应当是行政审判的常态。但是问题在于,人民法院在审理一些较为特殊的案件时,如果只是僵硬地适用行政合法性原则,就会在实际审判的过程中发生种种不合理的情形,往往判决的结果并不能为当事人所接受,甚至会出现根本不合情理的情况。行政机关也有可能借法院只能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幌子,利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肆意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因此人民法院适当地运用合理性原则来进行审查是必要的
    2023-06-06
    119人看过
  • 离婚诉讼中存在反诉的必要性是什么
    反诉,是指在诉讼进行中,被告把原告作为对方当事人所提起的诉。离婚诉讼中的反诉则是指在离婚诉讼的本诉进行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法庭提出以离婚作为诉讼请求的诉。在离婚诉讼中,法律条文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可以对离婚之诉提起反诉,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反诉是指在已经进行的诉讼中,被告向本诉的原告提起的一种独立的诉,目的是为了抵消或吞并本诉原告的诉讼请求。反诉作为独立之诉应与本诉有牵连,是一种新的诉讼法律关系。因此,认为离婚之诉的原告提起离婚,其诉讼请求解除夫妻间的身份关系,诉讼中若被告同意离婚,则为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若不同意离婚,则为否认原告的诉讼请求,不存在被告提出一个新的独立的与本诉离婚不同的诉讼请求,因此,离婚反诉不能成立。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在离婚诉讼中提起反诉,大多数法官也是持否定态度。实践中在离婚诉讼中提起反诉很少得到法庭允许。笔者认为离婚诉讼中的本诉和反诉由于都是以离婚作
    2023-04-29
    258人看过
  • 确认违法行政判决的适用条件包括什么
    行政确认违法判决的适用条件有:撤销会给国家利益造成损害的、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不产生实际影响的告示、被告不履行导致判决无意义的等,对于上述情况都是可以适用于行政确认违法判决的。行政确认违法判决的适用条件是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二)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销或者判决履行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一)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二)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的;(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一、行政判决的种类有哪些?1.驳回诉讼请求判决。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
    2023-04-03
    435人看过
  • 行政登记与行政确认有什么联系
    行政登记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的,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依相对人申请,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涉及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方面的法律事实予以书面记载的行为。行政确认:可以是依职权,也可以是依申请的行政机关对特定法律事实进行甄别,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定并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如: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火灾事故原因和责任认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政确认的概念和特征(一)行政确认的概念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二)行政确认的特征1、行政确认行为的主体是行政主体。2、行政确认的内容或者目的,是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的确定或否定。3、行政确认权是国家行政权的组成部分,行政确认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4、行政确认是要式行政行为。**必须以书面形式。5、行政确认是羁束性行政行为。行政
    2023-06-01
    413人看过
  • 确认存在劳动关系有什么依据
    一、确认劳动关系的依据有哪些:劳动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加入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而另一方(用人单位)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
    2023-03-26
    390人看过
  • 行政确认判决实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行政确认判决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行政确认判决是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合法性审查,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效力进行评价;2、特征:具有宣示效果、具有辅助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救济功能相对弱化。一、与具体行政行为相比较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有什么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对象的普遍性。抽象行政行为以普遍的、不特定的人或事为行政对象,即它针对的是某一类人或事,而非特定的人或事。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首先,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普遍的效力,它对某一类人或事具有约束力;其次,抽象行政行为具有后及力,它不仅适用于当时的行为或事件,而且适用于以后将要发生的同类行为或事件。3、准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在性质上属于行政行为,但它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法律特征,并须经过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审议、通过、签署、发布等一系列程序。4、不可诉性。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直接对象。如果相对方对抽象行
    2023-06-25
    177人看过
  • 行政确认与行政登记有什么区别
    行政登记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的,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依相对人申请,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涉及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方面的法律事实予以书面记载的行为。行政确认:可以是依职权,也可以是依申请的行政机关对特定法律事实进行甄别,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定并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如: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火灾事故原因和责任认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撤销工商注销备案行政复议申请怎么提交撤销工商注销备案行政复议申请应当是通过书面的方式直接提交给受理机关。撤销,是指由于行政行为具有瑕疵,因而予以纠正,以使法律关系恢复原来的状态。这种情况既有可能是申请人有违法行为,也有可能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但如果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则不予撤销。行政复议,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其管理职权时,与被管理对象的相对人发生争议,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
    2023-06-24
    468人看过
  • 行政确认属于什么行政行为?
    1.行政确认是要式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确认行为时,必须以书面形式,并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要求作出。2.行政确认是羁束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进行行政确认时,只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并尊重客观性质中性非处分性一、分类(1)按行为的动因不同可分为依申请的行政确认和依职权的行政确认。(2)按行政确认对他种行为的关系,可以分为独立的行政确认与附属性的行政确认。独立的行政确认是指不依赖他种行政行为而独立存在的行政确认行为。即这种行为不是他种行政行为成立的必要前提。附属性的行政确认,是指他种行政行为依赖于该行为补充。按照行政确认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对身份、能力(或资格)、事实、法律关系和权利归属的行政确认。对权利归属的行政确认主要有:不动产所有权的行政确认、不动产使用权的行政确认、经营权的行政确认、工业产权的行政确认。二、确认的类型公安管理中的确认主要由对交通事故的车辆、物品、尸体、路况
    2023-03-23
    149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赔偿主要方式: (1)支付赔偿金。它是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金额的一种赔偿方式,支付赔偿金是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 (2)返还财产。是行政机关将违法占有或控制的受害人的财产还给受害人的赔偿方式; (3)恢复原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因... 更多>

    #行政赔偿
    相关咨询
    • 咨询关于行政复议其存在的必要性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2
      关于行政复议其存在的必要性行政复议是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和制度
    • 行政确认判决有什么特征,有哪些规定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6-15
      行政确认判决的特征: 1、仅具有宣示效果; 2、具有辅助性和补充性的特点; 3、救济功能相对弱化。行政确认判决是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合法性审查,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效力进行评价,在不宜适用其它判决形式的前提下,直接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无效的判决。
    • 行政判决的行政的确认特征有哪些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2
      行政确认判决是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合法性审查,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效力进行评价,在不宜适用其它判决形式的前提下,直接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无效的判决。 特征如下: 1、仅具有宣示效果; 2、具有辅助性和补充性的特点; 3、救济功能相对弱化。
    • 行政诉讼确认判决书确认法院如何确认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0-29
      法院通过审查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确认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合法的或违法的。根据被告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结果,可分为确认被告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判决和确认被告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判决。1、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履行法定职责没有实际意义。2、被告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备可撤销内容。3、被告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4、被告具体行政
    • 法官总是判决不公,有必要存在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19
      民事案件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