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假:工资按80%发放。
女性职工是享有产前假的,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就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而且产前假后可直接休产假。
对于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80%发放。
如果是产假,当然是三个月,按底薪算。计件按过去三个月的平均工资算。
一、对于女职工在孕期休长病工资给付标准
1、职工应履行请病假手续,提供符合法律要求的病假单。一般由医疗单位开具病假条(通常为2周/次),并由职工提交给企业。经企业审核通过后,职工开始休病假。
2、在长病假前六个月内,企业支付病假工资,具体标准如下:
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计发;
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
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本人工资按“职工正常情况下实得工资的70%计算。”
说明1:总体上是在原有实得工资的基础上“折上加折”。
说明2:“职工正常情况下实得工资”是包含在职在岗期间的奖金、津贴、补贴等。因休病假的职工未能正常参加工作,因此前述因生产工作而产生的工资性收入是无法享受的,典型的示例如高温补贴。
3、在长病假六个月期满后,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具体标准如下:
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由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其中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4、病假待遇低的“两个保底”和病假待遇高的“一个封顶”,具体标准如下:
第一个保底: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休假待遇低于本企业月平均工资40%的,应补足到本企业月平均工资的40%。
第二个保底:职工疾病休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不得低于当年本市企业职工最低标准的80%。企业职工疾病休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最低标准不包括应由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
员工在职期间怀孕了工资待遇
353人看过
-
员工在工作期间多久能怀孕吗
50人看过
-
在职员工怀孕期间的薪资保障
478人看过
-
怀孕期间员工在家基本工资是否发放
286人看过
-
员工怀孕期间工资照发生育津贴还有吗?
319人看过
-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工作吗怀孕女职工有哪些权利
289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怀孕期间担心工资没有了,女职工怀孕期间有工资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05实际工作中,产假期间的工资如何发放,可以有如下两种操作办法: (1)女职工产假期间先行发放产假期间工资(就是固定工资部分,不含奖金和与工作有关的补贴);待生育津贴申领到帐后,进行对比:如果已发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么将差额部分一次性补发;如果已发工资高于生育津贴,那么不再补扣差额部分。 (2)先计算能够申领的生育津贴,从财务借款发放;等到申领完毕后社保支付生育津贴冲抵借款。同时,应该将产假期间工资与
-
担心产假期间没有工资,员工生孩子怀孕期间给工资么?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05实际工作中,产假期间的工资如何发放,可以有如下两种操作办法: (1)女职工产假期间先行发放产假期间工资(就是固定工资部分,不含奖金和与工作有关的补贴);待生育津贴申领到帐后,进行对比:如果已发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么将差额部分一次性补发;如果已发工资高于生育津贴,那么不再补扣差额部分。 (2)先计算能够申领的生育津贴,从财务借款发放;等到申领完毕后社保支付生育津贴冲抵借款。同时,应该将产假期间工资与
-
-
员工怀孕在休产假期间可以扣绩效工资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3劳动法并没有规定旷工要扣工资,公司无权处罚,这样做是违法的。《劳动法》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员工工作一天可获得一天的工资,缺勤一天,公司可不支付当天工资。但公司多扣工资的话,多扣的天数工资显然是其他正常工作日的工资,这就涉嫌克扣工资了。根据《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八项基本权利之一。《劳动法》第46条关于“工资分配
-
怀孕期间酒店不给员工发工资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03你与酒店的纠纷属于劳动纠纷,根据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的规定,女职工有权享受产假等假期,另外,酒店以怀孕为由不发工资不给保险,也不安排工作也是违法的,你可以找酒店协商,给他们讲清楚法律规定及你的权利,如果酒店不安排工作不发工资也不办保险,你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维护你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