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伪造货币后而持有、使用假币的行为的认定这里涉及伪造者与持有者,伪造者与使用者的相互关系问题,分而论之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也是伪造行为的自然延伸。在伪造后而持有假币场合,持有就失去独立的意义,并成为伪造货币罪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对于伪造行为后而使用假币的认定,则有不同的意见。在以往的审判实践中,有的认为已构成数罪,即伪造货币罪和诈骗罪(当时没有规定使用假币罪),主张实行两罪并罚:有的虽然也认为构成数罪,但坚持按牵连犯处理。使用不同于持有,它不是伪造行为引起的,因此,对使用假币的行为进行单独评价是必要的。至于如何处理,倾向后一种意见。因为伪造货币是为了使用,存在着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从一重罪论处是适当的。
2、持有假币罪与运输假币罪的界限持有与运输是刑法上的两个独立的行为。但它们之间有交叉。运输假币以持有假币为条件,持有假币有时则表现为随身携带假币。其区分在于行为人的故意内容不同。如果明知是假币而加以运输的,以运输假币罪论处;不以运输的故意而携带假币的,则应以持有假币罪论处。有人认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目的的不同。问题在于这里所说的目的是否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意义上的目的。如果是,显然与立法规定相矛盾,因为构成运输假币罪是以特定目的为条件。如果不是,拿来比较又有何意义呢?恩格斯提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的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目的的,没有自觉意图的。运输假币是人的有意识的行为,自然也包含一定的目的。但这不是作为构成要件意义的目的,用此作为区别的标准,是在犯罪构成之外寻找差异。
3、对于盗窃、抢夺假币后而持有、使用的应如何认定。在实践中,专门以假币为对象进行盗窃、抢劫的恐怕并不多。通常是盗窃、抢夺的货币中夹杂假币或者把假币误认为是真币而进行盗窃、并引发了持有、使用假币的行为。这些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盗窃、抢夺的货币中夹杂假币,并且真货币数额较大、假币数额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持有、使用假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可按盗窃、抢夺罪论处。反之,如果盗窃抢夺的假币数额较大,真币数额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不构成盗窃、抢夺罪,可按持有、使用假币罪论处。一般研制、盗窃假币,数额较大的,不按盗窃罪处理。因为假币不存在价值计算问题。如果把假币误认为是真货币而进行盗窃、抢夺,则发生不能犯未遂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持有盗窃、抢夺的假币,应如何认定?如果从莅临的一致性处罚,则应认定为盗窃或抢夺罪(未遂),因为这种情况就像盗窃、抢夺而窝藏一样,是一种不可罚之事后行为。不过,司法实践可能不采纳此种方法。如果是使用假币,主张按牵连犯处理。
-
出售假币罪与使用假币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那哪些方面
440人看过
-
运输假币罪与走私假币罪的区别是什么?
426人看过
-
使用假币罪应区分恶意与善意
196人看过
-
假币购买罪的判刑与其他罪名的区别在哪里?
54人看过
-
使用假币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怎样区分
448人看过
-
伪造货币罪与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联系
426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非法持有假币罪与持有和使用假币罪的区别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08持有和使用假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既遂的处罚: 1、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假币罪如何判刑,如何区别持有假币罪与使用假币罪?海南在线咨询 2021-11-23符合下列要求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 1、主观要件:主观表现为故意; 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3、客体要件: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持有和使用伪造货币的行为。
-
运输假币罪与走私假币罪的区别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25两者均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但是两罪侵犯的客体不一样。前罪侵犯的是对货币的管理秩序;而后者则是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司法实践中,这两罪易产生竞合;通常采取择一重罪处罚的原则。
-
怎么区分使用假币罪和持有假币罪?福建在线咨询 2022-06-10构成持有和使用假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的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
-
伪造货币罪与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联系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01-12这里涉及伪造者与持有者,伪造者与使用者的相互关系问题,分而论之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也是伪造行为的自然延伸。在伪造后而持有假币场合,持有就失去独立的意义,并成为伪造货币罪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对于伪造行为后而使用假币的认定,则有不同的意见。在以往的审判实践中,有的认为已经构成数罪,即伪造货币罪和诈骗罪(当时没有规定使用假币罪),主张实行两罪并罚;有的虽然也认为构成数罪,但坚持按牵连犯处理。我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