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他们都是公司的股东,并且被公司任命或雇用担任某些管理职位,那么这些双重身份的工人或员工在被解雇或辞职后如何看待或处理他们与公司的劳动争议?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此类纠纷很多,有时难以处理
此类案件涉及两种法律关系:一种是雇佣和履行职责形成的劳动关系;第二种是由资本或专有技术形成的股东权益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与公司、普通员工之间劳动关系的形成具有特殊性。作为公司的高级职员,他们是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及其主体资格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些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的劳动关系的出现突破了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劳动法,通过《公司法》中特殊员工的雇佣和解雇而形成和消除。因此,《公司法》对劳动关系法的适用,不仅应考虑劳动法的适用,也应考虑公司法中对高级雇员劳动关系的特殊规定的适用。这些高管被解雇后,劳动关系终止。他们与公司的劳动关系以公司的任命或雇佣为基础。这是公司高级员工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劳动关系。在被任命或聘用之前,他们与公司没有劳动合同关系。被解雇后,除非他们同意公司的新任命或像其他工人一样签订劳动合同,否则不能说他们有实际的劳动关系。他们与公司之间存在的只是法律规定的合同义务
如果没有股权关系,对于此类纯劳动争议,从实体法的选择来看,劳动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只能根据现行劳动法的规定和精神进行审判和裁决。但是,我国《劳动法》等法规、规章及相关解释仅对劳动关系终止后双方的合同后义务作了简要规定,如办理社会保险转移、出具《劳动关系终止证明》,归还工人保管的物品和财产移交程序
这里还有一个共同而棘手的问题,即高管被解聘后,双方对高管是否及时归还相关有形和无形财产存在争议,特别是如何计算因未能及时归还相关财产而造成的损失?《劳动法》及相关法规没有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民法中的侵权责任赔偿原则不能简单适用。《劳动法》的劳动权利本位思想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在违反法律规定后,他们对雇主的责任是适度和有限的,因为工资和行业风险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对于雇主的流失,我们不仅要考虑因违法和违约而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还要考虑这种损失与工资之间的差距。只有在合理考虑这两个因素后,结果才能真正公平
-
劳动合同过期未续签法院会受理此类劳动争议吗
121人看过
-
遵循法律要求处理劳动争议
337人看过
-
如何理解和遵守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
261人看过
-
公司可以不遵守劳动法吗
353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应该遵守哪些规定
498人看过
-
辞退员工应遵守劳动法
353人看过
仲裁委员会是自律性社会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经省司法厅登记,挂靠于政府法制局。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又通过自己的办案活动取得一定的收入。仲裁会可以为被聘用的没享受退休待遇的工作人员缴纳三金。... 更多>
-
法务公司怎样处理劳动争议香港在线咨询 2023-09-051、公司法务处理劳动纠纷,可以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2、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
劳动争议仲裁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同之处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7劳动争议受理范围规定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除此之外不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劳动纠纷先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才能起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
-
劳动监察机构应当对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状态处理香港在线咨询 2022-02-28第一条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劳动秩序,加强劳动监察工作,保障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业户(以下简称单位),以及与以上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简称劳动者)。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劳动监察,是指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
劳动争议有哪些分类劳动争议有不同的分类劳动争议有不同的分类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5一、劳动争议有哪些分类劳动争议有不同的分类: (一)个人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个人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个人与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集体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在3人以上,并有共同的理由的劳动争议。 (二)劳动合同争议和集体合同争议。劳动合同争议是指因确认劳动合同效力和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集体合同争议是指因订立、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按争议的内容又可分为,因开除、辞退、自动离职等发
-
企业应该怎样遵守劳动合同法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21、以内部沟通调解为主,尽可能在公司内部解决。在公司内部确实不能达成一致,即使到了仲裁部门也是本着先调解、后仲裁、最后再裁决的原则,尽量不扩大影响面。 2、强化法制意识,遵纪守法。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是国家走向法治、社会不断进步的具体体现,企业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行事,同时也要充分的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不断改善劳动关系。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要与时俱进,适时改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