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支持死刑的理据
1.死刑是实现对杀人者报复的必要手段。人们朴素的报复心理要求“杀人者死”或“以命偿命”,这也是最原始的公正观念。据此,保留死刑,实为满足人们本能的正当的报复欲望。
2.死刑是避免私刑的必要手段。如果没有死刑这种公力救济途径,谋杀者就不可能受到应有的惩罚,为求心理平衡,私力报复便不可避免,私刑将极大泛滥。
3.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力。史蒂芬认为,其他任何刑罚,无论如何恐怖,总是会让人心存希望,而死刑就是4.死刑能彻底剥夺犯罪人的再犯能力。除死刑外,再没有任何一种刑罚可以彻底杜绝犯罪人再犯的可能性。
5.死刑之利大于错杀与滥用等之弊。死刑保留论者认为,死刑的适用及执行可能会存在偏差,从而导致错杀、误杀,虽然人的生命不可逆转,但是与偶然的错杀所付出的代价相比,死刑所带来的效用更为可观。
二、执行死刑注射过程
执行死刑注射过程为:
注射时,死刑犯被带进执行室或执行车,执行法警将其固定在注射床上,连接好心率测量仪器。具体执行时有三个步骤。
1.首先,执行人员将与注射泵相连的针头扎进死刑犯的静脉血管,与平时的静脉注射完全相同。这一过程中,执行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2.接下来,执行人员对注射泵进行适当调节,执行号令发出后,执行人员按一下注射泵上的注射键,药物开始注入死刑犯体内。很快,电脑显示屏上的脑电波从有规律的波动变成几条平行的直线,脑电波的前后变化被清晰地印在纸上。这将作为死刑报告的主要内容。
3.最后,将由法医根据心跳、呼吸等来确认罪犯死亡。
三、执行死刑的条件
执行死刑的条件:对象必须是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n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
支持人贩判死刑的法律依据有什么?
249人看过
-
判决死刑是否需要充分的证据支持
162人看过
-
处理没有证据支持的胁迫婚姻
133人看过
-
死刑犯人可以支持死刑被害人吗
435人看过
-
哪些证据可以支持离婚案件的审理
342人看过
-
刑法处罚中是否支持死刑的存在
468人看过
-
持有三支枪支要判死刑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30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一)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或者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一年;(二)非法持有、私藏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2支的,基准刑为拘役刑或者管制刑;3支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一年;4支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两年;有下列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
死刑犯人可以支持死刑被害人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0-20受害者家属当然可以要求被告人死刑。故意杀人、强盗杀人、强盗强奸、强奸杀人事件中,受害者对被告人的怨恨很常见。只是受害者家属要求被告人死刑,被告人是否应该被判死刑,需要综合评价,不是受害者家属要求,而是法院判决被告人死刑。受害者家属的要求,不影响法院判决,但是可以向法院提出,是否采纳,由法院判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
-
法律支持代理山东在线咨询 2023-05-19会支持。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而善意相对人客观上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被代理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其与相对人之间的民事责任。
-
资产支持票据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0基础资产是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权属明确,能够产生可预测现金流的财产、财产权利或财产和财产权利的组合。基础资产不得附带抵押、质押等担保负担或其他权利限制。 资产支持票据于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是属于资产证券化的范畴,也是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一个金融创新产品。经过3年的研究,2012年8月交易商协会正式颁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相关的产品试点同步推出,其中浦发银行全程参与
-
怎样理解死刑的存废?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7立法不外乎是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立法要考虑民意——不管你怎么证明民意有时是愚蠢的、盲目的、短视的……最终,立法只能是大多数人认同的,不然这个法律会一直被人诟病。不能被认同的法律最终非但不能缓解矛盾,反而导致更多的不稳定及矛盾。所以要想取消死刑,就得说服大多数人认同这一点或者说提升大多数人对死刑的认识。现实是——立法是少数人的事,他们有没有弄清楚民意呢(或者说能不能让大家认同),能不能保证这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