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认识: ?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02 08:50:51 150 人看过

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一、刑事案底几年可以撤销

刑事案底即犯罪记录是消除不了的,跟随公民的一生,无论过几年都不可以撤销。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可以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一、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如下:

1、公安机关受案;

2、立案;

3、侦查。公安机关应受理刑事案件,当有刑事案件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立案,然后组织警员对案件进行侦查;

4、提起公诉;

5、审判。证据收集完整后就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由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进行审判。

二、刑事犯罪的四大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2、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3、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4、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实行前科报告制度,刑事处罚的案底是不可以撤销的。刑事犯罪记录永久保存,任何时间都可以在公安机关系统网内查询到。但未成年人犯罪,且判刑时间在五年以下的,封存犯罪记录。案底一般是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

二、犯罪构成四要件

犯罪构成四要件为: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4日 06: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与犯罪构成要件
    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明文规定。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具体的规定,并用文字表述清楚。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合理确定犯罪的范围和惩罚的程度,防止滥施刑罚,禁止采用过分的、残酷的刑罚。2.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具体要求:①对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都予以平等的保护。②对于实施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认定犯罪。③对于任何犯罪人,都必须根据其犯罪事实与法律规定量刑。④对于被判处刑罚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刑罚。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罚的轻重与客观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相适应,就是按照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实际危害程度决定
    2023-05-07
    350人看过
  • 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犯罪构成由一系列主客观要件所组成,其中的要件就是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犯罪构成要件);各个要件之中又包含若干要素(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易言之,若干要素组成一个要件,若干要件组成一个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不是各个要件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件的有机统一;各个要件按照犯罪构成的要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调一致,形成为一个整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理论不发达,有的书上将犯罪构成和犯罪构成要件等同起来使用(即有时表述的是犯罪构成,实际上是指的犯罪构成要件,有时表述的是犯罪构成要件,实际上是指的犯罪构成),有的书上表述的犯罪构成实质上指的是犯罪成立条件。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2023-06-11
    385人看过
  • 犯罪故意中违法性认识
    一、社会危害性作为定罪量刑依据的局限首先,社会危害性认识并不能确切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意愿,以此代替违法性认识有客观归罪之嫌。目前我国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社会危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活着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犯罪故意。这就是说,在确定一个人是否是故意犯罪的时候,我们并不考虑行为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而只需要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社会危害性具有认识就足够了。在此情形下,行为人一旦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了认识,那么行为就有可能构成犯罪,而犯罪的成立又完全取决于立法者对该行为的好恶或当时立法情势的需要,总之,已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没有关系。这显然有悖责任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主客观相统一的基本要求而具有了客观归罪之嫌。其次,社会危害性范围过大,标准不明确,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主观影响。从刑法中对故意犯罪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社会危害的结果,并
    2023-03-21
    103人看过
  • 法条中的犯罪构成是由几个要件组成?
    一、法条中的犯罪构成是由几个要件组成?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构成,是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行为人的罪过(包括故意和过失)是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方面要件,有些犯罪的构成还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某些特定犯罪的构成还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发生在特定
    2023-04-13
    395人看过
  • 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的条件是什么,侵犯知识产权罪的认定方法是什么
    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的条件是什么知识产权罪所指的犯罪行包括四个方面。1、必须有使用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的行为(假冒他人未经注册的商标即不构成)。2、这种使用必须是没有经过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3、必须是在同一品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4、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这四个条件须同时具备。是否属“情节严重”是区分罪与非罪、犯罪与一般侵权的分界线。所谓“情节严重”,还需要通过司法实践形成司法解释。一般而言,情节包括犯罪数额和其他情节(多次、后果危害、影响大)。起刑标准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为3万元以上。侵犯知识产权罪的认定方法是什么与传统的犯罪相比,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人往往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较高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犯罪人员已从原本单一的个体户、无照商贩及社会闲散人员,向团伙作案和乡镇企业、小企业等单位违法犯罪发展,而且团伙内部谁负
    2023-03-07
    61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在刑法中的构成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l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刑法关于寻衅滋事罪的规定《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023-07-13
    130人看过
  •  聚众斗殴罪犯罪构成要件及其相关法律知识
    本文介绍了本罪的客体、客观要件和主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共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纠集众人结伙殴斗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但只有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才能构成本罪主体。主观要件是故意犯罪。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共秩序。(二)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纠集众人结伙殴斗的行为。“聚众”,一般是指人数众多,至少不得少于3人;斗殴,主要是指的采用暴力相互搏斗,但使用暴力的方式各有所别。(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但并非所有参加聚众斗殴者均构成本罪。只有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才能构成本罪主体。所谓首要分子,是指在聚众斗殴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所谓其他积极参加者,是指除首要分子以外的在聚众斗殴中起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一般参加者,只能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追究行政责任,不能构成本罪主体。(四)主观要件。
    2023-11-03
    484人看过
  • 我国法律中对犯罪的构成主观条件是什么?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一、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要素有哪些?《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要素:(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三)
    2023-02-25
    53人看过
  • 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区别
    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运用。犯罪概念着重表述的是一切犯罪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社会政治本质和危害本质,从宏观上认识一切犯罪的共同属性。而犯罪构成则着重表述的是犯罪的规格和标准,从微观上确定某一具体行为是否具备某种犯罪的特征。一、犯罪事实如何确定?犯罪事实是量刑的客观根据,没有犯罪事实就无法确定犯罪,量刑就失去了前提。犯罪事实有广义与陕义之分,这里讲的犯罪事实是广义的犯罪事实。广义的犯罪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与犯罪有关的各种事实情况的总和。它既包括犯罪构成的基本事实,也包括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因此,作为量刑根据的犯罪事实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犯罪事实。它是指犯罪构成要件的各项基本事实情况。查清犯罪事实就是要查明何人在何种心态支配之下,针对何种对象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了何种危害结果,侵犯了何种合法权益。2、犯罪的性质。它是指犯罪行为的法律性质,即某一危害社会的
    2023-03-11
    137人看过
  • 对象认识错误强奸抢劫妻子是否构成犯罪
    对象认识错误强奸抢劫妻子构成犯罪。行为人客观上已经实施了抢劫强奸行为,且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没有认出是妻子,这不影响犯罪事实的成立。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哪些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二)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3-06-20
    243人看过
  • 入室盗窃犯罪中止的的构成要件
    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这是一条精练概括性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态有复合之处,单根据法条的规定是难以准确认定的,需要对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有一个清楚的把握。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对这一个犯罪情节也应该有清楚的认识。随着世界范围内刑法理论的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演变,刑法学家们的视角从以犯罪行为为中心向以犯罪行为人为中心转变,因此,犯罪中止成为顺应这一潮流而在刑事立法中普遍设立的一项制度。我国刑法将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分为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四种具体形态,各种形态之间界限分明。在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中,大多数国家的犯罪中止属于犯罪未遂的一种特别情形,犯罪未遂包括障碍未遂和中止未遂两种,但在处罚时对中止有特别规定,如现行《德国刑法典》第22条规定:行为
    2023-03-29
    495人看过
  • 对我国刑法理论关于犯罪形态的再认识
    犯罪形态是指犯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停顿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明文规定了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及犯罪未遂三种形态,而对犯罪既遂未作概括性的界定,同时对犯罪未遂所作的界定又是缩小了外延的限制性界定,由此引发了关于犯罪形态的诸多争议。关于犯罪形态,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的定论是,犯罪形态分为预备、未遂、中止、既遂四种。四种形态属并列关系,彼此独立。笔者认为,如此划分犯罪形态,标准混乱,存在逻辑错误。一、划分犯罪形态必须根据统一标准。事物的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处于并列关系的概念必须是依据统一标准划分的。划分犯罪形态的既遂与未遂,其唯一的客观标准就是是否遂。词典中,遂有三个意项:一是顺,如意;二是于是;三是成功。犯罪即遂、未遂中的遂,当然只能取其中的第一个或第三个意项,即如意或者成功。犯罪已经得逞,就是犯罪既遂。反之就是犯罪未遂。从逻辑上讲,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两个概念是矛盾关系。
    2023-04-22
    196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犯罪构成要件
    我国的犯罪构成包括: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2.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3.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4.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包括哪些(一)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二人以上犯罪主体“二”人以上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犯罪主体与单位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刑法规定的,实施构成要件行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没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不能构成共同犯罪。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构成共同犯罪的,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1)两个以上的自然人犯罪主体构成共同犯罪;(2)两个以上的单位犯罪主体构成共同犯罪;(3)自然人犯罪主体与单位犯罪主体构成共同犯罪。(二)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明知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2023-07-10
    358人看过
  • 是否犯罪构成要件:刑法学界的新观点
    刑事违法性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特征包括: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2、犯罪是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行为;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刑事违法,即犯罪,是触犯刑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是一切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从广义上讲,只要行为人有意识地实施了可能对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损害的行为,就应当认为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其中,只有触犯刑律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才是现代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在罪刑法定原则支配下,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在我国刑法是,刑事违法不仅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
    2023-07-07
    48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刑法中的犯罪构成,里面的认识错误,有那几个?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6
      分为2大类:抽象事实认识错误、具体事实认识错误
    • 刑法中规定的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中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14
      我国刑法规定有四百多种犯罪,从构成要件上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二)犯罪的
    • 什么是刑法诈骗罪构成要件中的处分意识?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3
      处分意识是指处分人意识到将自己占有的财物或享有的财产性利益转移给对方占有或享有。 1、处分人需意识到自己占有财物或享有财产性利益,这种占有意思必须是具体的占有意思。 2、处分人在认识自己"转移占有"时,只需意识到财物的占有状态的改变,就有体物而言,不需要对财物的价值、数量及种类有认识;这些内容属于"错误认识"的认识内容,但不是"处分意识"的认识内容.就财产性利益而言,通过意思表示放弃债权的当场实现
    • 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可以成为犯罪构成中的具体的法定理解?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1
      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刑法中犯罪构成在处理主客观不相一致时的解决方法,也称具体的事实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具体的事实错误主要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关系的错误。对于具体的事实错误,存在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两种学说。基于具体符合说存在诸多缺陷,目前
    • 我国刑法中容留卖淫犯罪的构成要件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07
      容留卖淫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是在实施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行为,并且明知这种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