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一、刑事案底几年可以撤销
刑事案底即犯罪记录是消除不了的,跟随公民的一生,无论过几年都不可以撤销。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可以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一、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如下:
1、公安机关受案;
2、立案;
3、侦查。公安机关应受理刑事案件,当有刑事案件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立案,然后组织警员对案件进行侦查;
4、提起公诉;
5、审判。证据收集完整后就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由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进行审判。
二、刑事犯罪的四大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2、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3、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4、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实行前科报告制度,刑事处罚的案底是不可以撤销的。刑事犯罪记录永久保存,任何时间都可以在公安机关系统网内查询到。但未成年人犯罪,且判刑时间在五年以下的,封存犯罪记录。案底一般是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
二、犯罪构成四要件
犯罪构成四要件为: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
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
486人看过
-
刑法犯罪构成的四要件和三阶层的理论知识定义
71人看过
-
犯罪中止认定标准以及构成要件
340人看过
-
毒品犯罪累犯刑法上的规定,犯罪累犯刑法的构成要件
123人看过
-
猥亵罪的构成要件及犯罪认定
453人看过
-
【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与犯罪构成要件
350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
刑法中规定的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中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14我国刑法规定有四百多种犯罪,从构成要件上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二)犯罪的
-
刑法中的徇私舞弊罪犯罪构成要件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03商检徇私舞弊罪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伪造检验结果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采取伪造、变造的手段对报检的商品的单证、印章、标志、封识、质量认证标志等作虚假的证明或者出具不真实的证明结论的; 2、将送检的合格商品检验为不合格,或者将不合格商品检验为合格的; 3、对明知是不合格的商品,不检验而出具合格检验结果的; 4、其他伪造检验结果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
什么是刑法诈骗罪构成要件中的处分意识?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3处分意识是指处分人意识到将自己占有的财物或享有的财产性利益转移给对方占有或享有。 1、处分人需意识到自己占有财物或享有财产性利益,这种占有意思必须是具体的占有意思。 2、处分人在认识自己"转移占有"时,只需意识到财物的占有状态的改变,就有体物而言,不需要对财物的价值、数量及种类有认识;这些内容属于"错误认识"的认识内容,但不是"处分意识"的认识内容.就财产性利益而言,通过意思表示放弃债权的当场实现
-
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可以成为犯罪构成中的具体的法定理解?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1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刑法中犯罪构成在处理主客观不相一致时的解决方法,也称具体的事实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具体的事实错误主要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关系的错误。对于具体的事实错误,存在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两种学说。基于具体符合说存在诸多缺陷,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