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全后未在法定期间起诉致财产保全解除,引发赔偿诉讼。
2、保全措施不完备,致使财产保全落空。
3、申请财产保全过限,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保全措施不当致使判后无法执行。防范的措施:
1、加强对被保全财产的监控,防止债务人转移、处分保全财产。
2、合理确定申请财产保全范围。
3、督促人民法院确保财产保全符合法定程序手续。
4、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后应当在法定期间内提起诉讼。
5、针对不同的被保全财产,采取相应的财产保全措施。
一、债权怎么能实现
实现债权的方法具体如下:
1、与债务人协商处理,签订还款协议,约定还款时间。
2、债务人不履行还款协议的义务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
向法院起诉需要注意以下情形:
(1)债权人应密切关注债务人的动向,判断债务人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转移被查封、扣押的财产的情况。
如债务人有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财产等行为,要及时向人民法院反映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制止,或者变更保全措施,防止标的物失控造成案件难执行。
(2)债权人应当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债务人的财产状况,扩大保全财产的选择面,根据诉讼请求范围或案件实际,尽可能选择那些价值相对稳定的物品进行保全,以达到财产保全的效果,确保将来判决的有效执行。
(3)通过人民法院加强对债务人财产的调查核实,防范债务人弄虚作假,转移财产而逃债,确保申请财产保全措施能够达到保全效果,顺利实现将来法院裁决的实体权利。
二、债权债务没到期是否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债权债务没到期是能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但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需要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必须具有给付内容,即申请人将来提起案件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2、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可能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
3、由利害关系人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利害关系人,即与被申请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权利受到被申请人侵犯的人。
4、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申请人如不提供担保,人民法院驳回申请人在起诉前提出的财产保全申请。
-
公司债券都存在哪些风险,该如何防范
219人看过
-
高风险债务有哪些,该要怎么防范
413人看过
-
债权保全风险及其防范包括什么
148人看过
-
高风险债务是什么,该如何防范?
61人看过
-
仓单质押有哪些风险,应该如何去防范
131人看过
-
如何防范劳动安全风险
113人看过
债权保全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出现风险时,依法采取一定措施,保护和确保其债权得以实现的法律行为。 债权保全的目的是防止债务人逃避债务或财产状况恶化导致债权人不能实现债权。... 更多>
-
债权保全制度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如何防范债务纠纷中的财产保全风险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5一、财产保全面临的法律风险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在追收债务过程中,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在诉讼前或者在诉讼过程当中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一)保全后未在法定期间起诉致财产保全解除,引发赔偿诉讼。 (二)保全措施不完备,致使财产保全落空。 (三)申请财产保全过限,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保全措施不当致使判后无法执行。 二
-
怎样有效防范债权保全风险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131、债权保全的风险可以通过在法定期间内提起民事诉讼,加强对被保全财产的监控等办法防范。债的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不当减少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损害,允许债权人代债务人之位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或者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律行为的法律制度。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五百三十六条债权人的债权到期前,债务人的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存在诉讼时效期间即将届满或者未及时申报破产债权
-
好友这几天做了债务保全,债权保全有何风险如何防范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3-03-25一、债权保全面临的法律风险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在追收债务过程中,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在诉讼前或者在诉讼过程当中申请采取债权保全措施。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采取债权保全措施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一)保全后未在法定期间起诉致债权保全解除,引发赔偿诉讼。 (二)保全措施不完备,致使债权保全落空。 (三)申请债权保全过限,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保全措施不当致使判后无法执行。 二、
-
债权保全的风险应怎么防范河南在线咨询 2023-01-01防范债权保全的风险的方法如下: 1、债权保全后,当事人应当及时在法定期间内提起民事诉讼; 3、加强对被保全财产的监控,防止债务人处分、转移保全的财产。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六条,债权人的债权到期前,债务人的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存在诉讼时效期间即将届满或者未及时申报破产债权等情形,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代位向债务人的相对人请求其向债务人履行、向破产管理人申报或者作出其他必要的行为
-
股权代持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股权代持的风险台湾在线咨询 2024-08-23首先,法律是承认股权代持的合法性的。其次,股权代持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因为股权代持是名义出资人和实际出资人的私人协议,不具有公开性。名义出资人对内对外行使一切实际出资人的权利,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决策,可能会作出擅自转让或质押股权、滥用经营管理权、表决权等权利的行为。名义出资人如果去世,可能会将实际出资人卷入遗产纠纷中。最后,如何规避风险的问题。由于名义出资人是通过与实际出资人的协议,由实际出资人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