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什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20:13:35 230 人看过

一、符合什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符合以下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当事人可以约定民事法律行为采用特定形式吗

当事人可以约定民事法律行为采用特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和有效一样吗

一般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即生效,生效即有效。但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取决于主体之意思表示的成立与生效,是一种纯粹的事实判断;生效是指已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所具有的、对行为主体或者当事人的约束力,是一种事实判断和法律认可及真实性认定,但不等于法律肯定性保护;有效则是指法律对已经成立并且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肯定性评价,不仅认可,还是一种支持和保护,它是纯粹的价值判断和合法性认定。与成立相对的是不成立;与生效相对的是不生效、待生效、失效;与有效相对的是无效、可撤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23: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文章
  •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何判定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何判定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下判定: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条件未成就则合同不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一方恶意阻碍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二、附条件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附条件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民法典》第五百零五条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第五百零六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
    2023-09-12
    178人看过
  • 民事行为的效力条件
    民事行为的一般有效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民事行为的特殊有效条件:在特殊情况下,民事行为还应当具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特殊有效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例如,立遗嘱的行为只有在遗嘱人死亡的特殊要件发生时才能生效。同时,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不同于生效要件。任何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上生效条件,才能有效,也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另有规定民事行为生效要件的,从其生效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效力是怎样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无效。当事人双方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是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不能产生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效果,因此无民事行为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
    2023-08-09
    489人看过
  • 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有哪些,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特征
    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有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特征是行为成立时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下、缺乏法定有效条件等。一、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有哪些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有: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有效发生,是当事人实现意思自治目的的关键。但是,民事法律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具备完全有效的条件。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特征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特征如下:1.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但欠缺法定有效要件。2.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成立时有效还是无效处于不确状态。3.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否发生法律效力,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的确认。三、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都有哪些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可分为有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有效民事行为有效
    2023-07-14
    217人看过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如何终止,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
    一、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如何终止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终止的方式非常多,例如当事人协商一致后可以终止。约定的条件达成后可以终止,出现法定情形时可以终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六十条【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二、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只有心智健全的自然人才能预见其行为的后果,并作出维护自己利益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法律要求自然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必须具备与该行为相适应的民事行
    2023-04-19
    474人看过
  • 离婚条件条件离婚符合法律的有效吗
    夫妻约定离婚条件的,在法律上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我国离婚的方式只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协议离婚是指当事人自愿离婚,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诉讼离婚是指一方向法院起诉,经法院审理,能确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情形,应当判决准予离婚。一、男人出轨该怎么办离婚男人出轨一般可协议或起诉主张离婚的。协议离婚是双方自愿离婚的,签署离婚协议后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诉讼离婚是一方向法院起诉,提交能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证据,法院经审理后能确定夫妻感情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判决准予离婚。二、丈夫不给钱可以办理离婚吗?丈夫不给予妻子经济扶养的,妻子可以选择离婚,离婚方式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协议离婚是双方自愿离婚的,签订离婚协议书后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诉讼离婚是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如果有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可以判决准予离婚。三、女方得癌症男
    2023-03-12
    444人看过
  • 公民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简言之,民事行为能力为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提供了现实性。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地以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我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18周岁以上。18周岁是我国自然人成年的界限。对于16周岁以上而不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法律将之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
    2023-04-05
    79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生效和消灭的标准
    (一)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生效的标准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生效的标准要件为: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是自愿行为而非受人欺诈、胁迫所致,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社会公共利益,不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4、形式合法。(二)民事法律行为条件消灭的标准民事法律行为消灭的标准为: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3、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民事法律
    2023-03-19
    228人看过
  • 合同生效须符法律规定条件为何
    一、合同生效须符法律规定条件为何合同生效的条件是:当事人具有书写证明能力、意思表示自愿真实;合同内容合法、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合同关系的成立不得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不得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二、合同生效有什么含义第一,生效是法律对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的肯定性评价,体现了国家意志对意思自治的认可。第二,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具体表现为,从权利方面来说,合同的权利包括请求和接受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从义务方面来说,合同的义务具有强制性,义务人有义务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如果义务人不履行合同的义务,权利人得请求法院强制履行,并可要求义务人承担违约或赔偿责任。第三,合同对第三人的约束力
    2023-07-19
    436人看过
  • 如何做出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如何做出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相关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二、不履行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诉讼流程是怎样的?1、原告起诉。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
    2024-01-19
    402人看过
  • 无行为能力:哪些人符合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具有以自己独立的意思表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的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我国立法对自然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采取认定制度。《民法典》第24条第1款规定: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认定自然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必须具备以下要件:(1)自然人须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依据我国民事司法实践,判断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或者参照医院的诊断、鉴定确认。在不具备诊断、鉴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认定,但应以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为限。(2)须经其利害关系人
    2024-03-10
    272人看过
  •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虽成立生效,但因表示意思不真实,可取行使撤销权;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是成立但缺乏生效要件。一、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1.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并生效,但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可以因行为人撤销权的行使,使其自始不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2.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但是欠缺民事行为生效要件的行为。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如下:1.可撤消的民事行为在撤消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无效的民事行为一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2.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消,应由撤销权人为之;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销行为为条件。而无效民事行为的无效可由任何人提出。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的行使拥有选择权,当时人可以撤销其
    2023-08-07
    176人看过
  • 民事案件先予执行符合的条件
    (一)当事人提出申请先予执行是因为当事人一方生产、生活急需而采取的措施,而是否急需,只有当事人体会最深。所以只有在当事人提出申请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能裁定先予执行。(二)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裁定先予执行,实际上是在判决确定前,实现未来判决确认的部分实体权利。因此,裁定先予执行必须以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为前提。“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谁是享有权利的一方,谁是负担义务的一方,以及各自享有什么样的权利、负担什么样的义务都是明确的。所谓“严重影响”,是指申请人难以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如果对申请人没有产生这种影响,不能采取先予执行的措施。(三)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如果被申请人没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比如被申请人要破产了,或者被申请人身无分文,又无任何有价值的财物,不能裁定先予执行。另外,申请先予执行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
    2023-03-28
    257人看过
  • 符合法定条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能离婚
    中国法院网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没有意思表示能力,他能否提起?如果能,又如何提起诉讼?对许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疑问。2009年8月19日,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提起离婚的案件。1981年莫某江于7岁时患有脑膜炎。1997年9月,莫某江、黄某盆经人介绍认识,并于同年11月12日登记结婚。婚后夫妻生活不和谐。为此,黄于1998年11月离家出走,之后就与家人无任何联系,至今下落不明。2009年2月24日,莫某江父母带莫某江到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鉴定,经检查,鉴定所对莫某江民事行为能力评定为:目前对离婚之事无民事行为能力。2009年4月10日,邕宁区人民法院根据原告父母的申请,经依法审理后判决,宣告莫某江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莫某江父母为莫某江的人。莫某江父母认为:莫某江与黄某盆因感情不和分居已达10年,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符合法定。莫某江父母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
    2023-06-11
    111人看过
  • 加上条件和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在法律行为中指定一定的条件,把该条件的成就(或发生)或不成就(或不发生)作为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的根据。例如:如果他能得到冠军,我就送他一台电脑。这里得到冠军就是一个附加条件,完成条件法律行为生效,即一台电脑。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法律行为生效或终止的依据。例如:一个月后,我就把欠的钱还你。这里一个月后就是附加期限,需期限到来法律行为才能生效。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3-05-06
    229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咨询
    •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条件是什么,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需要注意的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1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须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为前提和基础,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四)形式合乎法律要求。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报酬、赠与、奖励的行为有效;(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细小民事行为有效;
    • 民事法律行为公证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5-14
      民事法律行为的公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具有从事该行为的资格和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三)该行为的内容和形式合法,不违背社会公德; (四)《公证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证程序规则》第三十六条
    • 简述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所附条件应符合的法律要求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3
      1、是未来的事实2、是不确定的事实3、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4、是合法的事实5、具有使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消灭的效力
    • 哪些民事侵权行为起诉条件是符合,为什么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0-27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诉讼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原告是与本案直接利害关系的市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借口(四)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第123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法限定享有的诉讼权利。对符合本法第119条的诉讼,应予受理。符合诉讼要求的,应在7天内立案,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诉讼要求的,应在7天内制定裁定书,不受理的原告不
    • 什么是符合法律效力条件的合同?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2-02
      有效合同的条件: 1、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2、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3、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