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利诱手段获取证据的合法性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20:01:36 167 人看过

我国以制定法为主要的法律渊源。而立法之所以追求明确性,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司法加上确定性的“紧箍咒”,防止其别出心裁甚至信马由缰。一般而言,法官的任务就是将法律规则具体运用到待决案件中,而待决案件是否与法律规则对号入座乃是裁判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的就成文法的立法而言,绝大多数法条都会做到词能达意,以便于人们准确的把握和正确的适用。但如果我们就此认为,法律问题的答案是现成的,并且将法律依据等同于法条依据,那么,在司法实务中,往往会无所适从甚至处处碰鼻。这是因为,能够将法律条文与案件事实简单地对号入座的裁判,只是一些简单的案件,大量的裁判并非如此。这也是裁判和裁判中的法律适用具有高度的智识性和专业性的主要原因。

案情及审理简介:2007年11月上旬,县盐务管理局执法人员在例行检查中,发现部分乡镇的许多小商店内均有私盐在出售,为查清私盐的源头,打击私盐泛滥现象,11月8日下午,盐务执法人员告知一出售私盐的店主张某,如果其能让盐贩子再次为其送货并被执法人员现场截获,可以减轻对其的处罚,否则,将加重处罚。张某应允。当晚9时许,盐贩子孙某自驾农用车如期而至。盐务执法人员在当地派出所民警配合下,鱼贯而出,当场查获私盐800公斤,车辆被暂扣,随后对孙某做出行政处罚。同年11月26日,孙某以自己的行为是被告设下的圈套为由,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依法撤销盐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此案虽经协调,以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但却给我们留下值得深思之处。

此案在审理过程中,以此种方式获取的证据的合法性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7条第

(3)项:“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本案中盐务执法人员针对孙某贩售私盐的查处行为,显然是一种“利诱”方式,据此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应予以撤销。并强调指出,查处贩卖私盐行为,并非仅此一种方式,在目前的行政执法状况下,如果容忍甚至放任“利诱”手段的运用,不仅会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极大侵害,而且必将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另一观点认为,以“利诱”方式获取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要看其获取的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宪法、组织法及行政处罚法授予行政机关行政处罚权,就是为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之目的的。对危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的查处,行政机关慎用“利诱”方式以获取有力的证据,应当给予肯定。上述两种观点,笔者认为均有不妥或不全面之处:前一观点对法律的适用表现为过于机械或望文生义。虽然法律规则是司法的立足点,但在个案中,能否准确、得当地适用法律规则,更好地实现立法的目的,才是法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真正的彰显;后一观点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目的作为以“利诱”手段取证合法性的依据,就取证的目的来看,其正当性毋庸置疑。但不难想像,众多的“利诱”手段均可以冠之这一目的,显然此种理解不仅违背立法的目的,司法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裁判缘何如此复杂或常常左右为难或需要绞尽脑汁?就高质量的法律适用而言,它既需要学养丰厚和逻辑缜密,又需要经验丰富和洞明世事;既需要必要的墨守陈规、恪守法的安定性和可预见性,防止反复无常,又需要不拘一格、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勇于和善于打破理论和实践的教条;既需要对付诸实施的法律规范“咀嚼其章句,消化其原理”,又需要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和利益权衡。总之,裁判中的法律适用是一项充满智力的活动,需要适用者洞悉法理、明辨是非和权衡利弊。就《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57条第(3)项的规定来看,在认定是否属于利诱和欺诈上,同样不能简单地依据字面理解或表面现象就得出结论,仍需要作利益权衡和价值判断,从而确保法律适用的实质妥当性和立法意图的正确实现。司法实务中,笔者认为,对其的把握应从行政执法人员“利诱”手段的行为、动机、时间、空间以及违法行为的手段、恶性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1)在实施行为上,应具有被动性。所谓“利诱”,“利”与“害”相对,即金钱、地位、名誉等;诱,即引导、启发、诱导之义。如果“利诱”是执法人员“主动行为”或“积极行为”,即该行为本身具有诱导、启发、鼓励违法行为的性质,这样获得的证据就不具有合法性;如果执法人员的“利诱”是“被动行为”或“消极行为”,即执法人员的“利诱”手段对违法者来说,只是为违法行为提供了一次机会而已,这样获取的证据,就应具有合法性。

(2)在实施的动机上,应具有纯正性。必须严格限制在为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重大管理秩序之目的上,对危害较轻或恶性程度较小的一般违法行为,则不宜允许使用这种措施。同时,对于以纯碎的罚款为目的或出于私怨打击报复等不纯的动机,应注意甄别,绝不能允许以处罚为目的或个人的偏好去损害法治的精神。(3)在实施的期间上,应具有时效性。应以违法行为仍在继续发生为准,如私盐泛滥一般在冬季,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的出现,都具有季节性。如果因在有效期间内没有及时查处,而在事后以丰厚的利润为诱饵,诱导违法行为再次发生,此种取证方式就不应有合法性。

(4)在空间上,应具有地域性。必须以本辖区内已发生的违法行为为对象。

(5)在违法行为的手段上,应具有隐蔽性。针对违法者逃避查处的意识较强、取证难度较大的违法行为,不采取“利诱”方式难以有效查处的,应肯定这种取证手段。反之,如果某种违法行为在公开实施或通过其他正常途径就可轻易取证,而选择或蓄意采取“利诱”手段取证,所得证据则不具有合法性。

就本案而言,私盐泛滥现象,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在众多盐贩子中,他们针对农村入冬后的用盐高峰季节,采取白天个别联系、夜间秘密送货的方式逃避打击。同时,由于盐务执法人员查处的及时,特别是对孙某贩私行为的有效查处,才使得本地私盐泛滥现象得到较好的遏制。基于此,本案在审理过程中,肯定盐务执法人员的此种取证方式的观点,还是占了主导地位。此外,鉴于孙某的此次违法行为,就其过程和后果来看,均是在执法人员的掌控之下,该批私盐流入社会并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后果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在主审法官的努力下,通过协调,被告盐务管理局在处罚的幅度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以原告撤诉方式结案。笔者认为,本院对此案的处理是得当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来安县人民法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1日 14: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行政诉讼证据相关文章
  • 利诱行贿不正当手段谋取的不正当利益如何认定
    行贿犯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行贿人谋取的利益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或者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行业规范的规定,为自己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违背公平、公正原则,在经济、组织人事管理等活动中,谋取竞争优势的,应当认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第一类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法利益均属不正当利益。非法利益本身就是违法的,是实体违规,涵盖法律、法规、规章等禁止取得的利益以及不履行法定义务所获得的利益。前者诸如走私获利,后者诸如逃税获利;二是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利益也属于不正当利益。该种利益的本身不是法律、法规、政策所禁止的,而是取得利益的手段具有非法性和不正当性,是程序违规,表现为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行业规范的规定,为自己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不正当利益的本质就是利益取得手段的不正当性。第二类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诸如招标投标、
    2023-04-02
    178人看过
  • 浅析诈骗案犯罪手段
    今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北检察院共受理诈骗案件9起,涉案18人,涉案金额高达282万余元,远远超过往年同期水平。为何财产类犯罪数量猛增?这些犯罪手段有什么特点?检察官们通过查办的几起案件,希望增强大家的鉴别能力和防骗意识。案例一:2003年5月,王某某谎称北大教授,利用骗取的身份证和照片,注册登记了一家空头公司。随后以收取入股金、保益金、网络空间注册费等名义,骗取个人及单位人民币共计787750元。案例二:杨某廷、杨某广、刘某某、张某某利用假车牌、行车证及驾驶证,通过青岛港八号码头某货物配载中心、石家庄市钢材市场货运中心、临沂市大唐托运配载有限公司等单位配货员的配货,将货物中途骗走。四人交叉作案6次,涉案金额806964元。案例三:姚某、迟某某、高某某与另五名在逃嫌疑人交叉作案,冒用鲁业贸易中心名义,签发空头支票购买货物,共骗得六个单位花生油、钢材等物价值人民币940000余元。此外,还有犯
    2023-04-22
    319人看过
  •  利用私分财产罪手段获取民事赔偿的刑法分析
    个人利用集体赔偿款违规私分通常被定罪为贪污罪。贪污罪的认定标准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若个人利用集体赔偿款违规私分,通常将定罪为贪污罪。贪污罪的认定有: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私 分 财 产 罪 与 贪 污 罪 的 区 别 是 什 么 ?私分财产罪和贪污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它们的区别在于犯罪目的、犯罪主体和犯罪情节等方面。首先,私分财产罪的犯罪目的是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而贪污罪的犯罪目的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其次,私分财产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而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
    2023-09-02
    102人看过
  • 关于使用特殊侦查手段获取的证据
    特殊侦查手段(笔者认为包括技术侦查),通常是指侦查机关根据法律的规定,在某些刑事案件的侦查中采取的控制下交付和电子监听监视、卧底、窥视监控、诱惑侦查等秘密侦查措施办理案件的行为。对于适用特殊侦查手段的条件及方法,我国刑诉法一直没有相关规定,这也使得类似窃听等侦查手段的使用师出无名,取得的证据的也无采证标准,特殊侦查的运用游离于我国法律的规制之外。在我国有关的法律中,一些特殊侦查手段的使用是规定在1993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和1995年通过的《人民警察法》中,而非《刑事诉讼法》中的。实践证明,特殊侦查手段是侦查措施中不可或缺内容,在办理一些重大刑事案件时,适用特殊侦查手段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上,特殊侦查在世界各国大量运用于各个犯罪侦查领域,并已被实践证明了价值。因此这次《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中规定了适用特殊侦查手段取得的证据如何采用,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一、侦查终结的条件都有哪些公安
    2023-03-14
    148人看过
  • 分析婚外情证据的合法性及取证技巧
    婚外情合法取证的方法如下:1、录音取证。提供能够证明配偶与第三者有婚外情的录音,如与配偶谈话中配偶承认与第三者的婚外情关系等;2、配偶与第三者之间的婚外情短信,有时候配偶与自己、第三者与自己还可能通过短信联系,谈到婚外情的问题,这种短信都可保留下来作为证据;3、提供配偶与第三者往来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证据;4、提供周围邻居、朋友的证言。婚外情如何调查取证(1)保证书、道歉书等,婚外情突然被曝光,一方情急之下写下保证书等表示悔改,这是婚外情的关键证据;(2)嫖娼事件等,通常有警方介入,有警方的笔录;(3)单位查实职工的婚外情后,有时会对其生活作风问题作出处理;(4)双方来往的书信、短信、电子邮件等,此类证据除书面证据外,短信、电子邮件等均应先做一公证,再提交法院为宜;(5)捉奸在床,收集这类证据难度很大,可通过拍照摄像拿实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
    2023-07-10
    358人看过
  • 浅析“微信”证据的法律适用
    一、微信证据的理论归属(一)微信证据的本质民事诉讼法将证据种类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电子数据、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八大类。鉴于微信平台有比较多的交流功能,笔者将分别对各种功能下产生的证据进行分析。1、微信中的语音交流功能人们使用微信语音交流功能所涉及的法律和事实问题,如果被用于司法实践中,应对这种证据如何定性?笔者认为,该种证据有着与视听资料相类似。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磁带、录像带、电影胶片或电子计算机相关设备存储的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声音、影像和图形。视听资料主要把声音、图像储存在一定的介质上,形象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微信中的语音聊天功能所留下的种种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与录音相似,属于一种模拟信号,通过手机为载体进行播放,达到证明的作用。因此,微信证据中的语音证据,笔者认为应属于视听资料。2、微信文字、图片交流功能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会使用打字功能进行交流
    2023-06-06
    228人看过
  • 取证录音的合法性分析
    证据收集是否合法,限制在是否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上。如果取证目的已达到,却又另行对第三人的人身或精神进行侮辱,则又构成了侵权行为。通过法律禁止出售的窃听设备获得的证据就不具备合法性,因为收集证据的手段就不合法。录音取证一样可将拖欠工资者告上法庭农民工王兴全近日来电话咨询,称他在某建筑公司承包的工地上务工,包工头陈兵领了钱,至今都未付清,让他打个欠条,他也不打。王先生想问:手里没有任何凭证,他该怎样收集证据打官司呢带着王先生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四川成都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杜伟,他认为,要想打赢官司,必须有充分证据证明他为包工头干了活,并拖欠了他的工钱。为收集相关证据,王先生可以买一支录音笔,通过与包工头陈兵通话,然后把他们之间的谈话录下来。杜伟称,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者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
    2023-07-06
    126人看过
  • 浅析抢劫罪的认定
    抢劫罪的定义什么是抢劫罪?刑法著作中主要有5种不同的定义。第一种: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第二种: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抢取财物的行为。第三种: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第四种: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对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当场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使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夺走其财物的行为。第五种: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或者其他在场人当场实施暴力、胁迫或者采用其他当场侵犯人身的方法,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或者当场夺走其财物的行为。第一种定义见之于多数著作,可谓通说。其基本上是以抢劫罪罪状的表述为基础,只是增加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足之处是未能使抢劫罪的客观要件更具体化、明确化,而且用
    2023-06-11
    334人看过
  • 浅析电子证据的效力
    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目前的解答,电子证据是指借助于现代数字化电子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存储、处理、传输、输出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及的电子证据,通常是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能够反映计算机工作状态、网络活动以及具体思想内容等事实的各类电子数据或电子信息,如电磁或光电转换程序、文字与图像处理结果、数字音响与影像等等。电子证据首先具有其他证据难以企及的优势,如以技术为依托,很少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像传统证据中证言的误传、书证的误记等,具有精密性。但由于电子证据又有以下劣势,需要区别于对传统证据的调查认定:第一,电子证据隐蔽而复杂。电子证据常隐藏于计算机等各种各样的数字存储设备,涉及的取证技术可能相当复杂。若被删除的文件在操作系统中无法看见,就需要专门软件查取。第二,电子证据非常脆弱。一般书证或物证上的痕迹和各种特征,可以长久保存,任何改动或
    2023-06-06
    170人看过
  • 获取商业秘密的合法手段和非法手段分别是什么?
    获取商业秘密的合法手段1、独立开发获得;2、用反向工程获得;3、接受商业秘密所有人的许可获得;4、合法购买获得;5、从公开渠道收集获得;6、从公开出版物获得。获取商业秘密的非法手段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属于非法获取。其中,盗窃,是指以自认为不被商业秘密的所有人、使用人、保管人等发现的方法秘密窃取其商业秘密的行为。所盗窃的既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还可以是自己以秘密的方式加以复制如偷拍、偷录等。利诱,是指以高薪、金钱、物质、工作条件、帮助解决户口、调动工作、就业、学习、留学等物质或物质性利益甚或女色等为诱饵使了解商业秘密的合营者、保管者、知情人等向其泄露商业秘密,如提供原件或复制件,口头、书面告知其内容。胁迫,是指以杀害生命、伤害身体、加害亲属、毁坏财产、揭露隐私、损害名誉、解除职务、克扣工资、开除工作等相要挟、恐吓,致使商业秘密的知情者向其泄露商业秘密
    2023-06-08
    394人看过
  • 浅析票据纠纷中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一、票据行为无因性的缘由票据行为无因性的理论实质就是将票据原因关系与票据法律关系相分离。所谓票据的原因关系就是票据的当事人之间在成立票据关系之前产生的基础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所谓票据法律关系指的是票据流转过程中在票据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票据行为无因性将票据原因关系和票据法律关系进行分离,使得票据关系的效力不会受到背后的基础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效力的影响,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持票人的交易风险,减轻持票人对自己所持票据的审查责任,真正达到既实现交易中媒介的功能,又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持票人(尤其是善意持票人)的合法权益。二、票据行为的无因性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又称为票据行为的抽象性,是指票据行为与作为其发生前提的实质性原因关系(成立票据关系而产生的基础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相分离,票据行为只要具备票据法规定的构成要件即产生法律效力,而不受其原因关系存废或效力有无的影响。票据要能在
    2023-06-06
    229人看过
  •  浅析集体传销行为的法律定性
    该段内容讲述了刑法中不存在集体传销活动罪,只存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该罪的构成条件包括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市场经济秩序以及社会管理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组织、从事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刑法中不存在集体传销活动罪,只存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该罪的构成条件包括: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市场经济秩序以及社会管理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组织、从事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 如何认定非法集体传销活动罪?非法集体传销活动罪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黑恶势力、网络传销等非法传销活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非法集体传销活动罪是指组织、领导以
    2023-08-28
    273人看过
  •  探讨:赌博欺诈手段的定性分析
    欺诈性赌博是一种诈骗行为,以赌博为名进行实质的诈骗行为,赌博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行为。行为人事先设置骗局,诱使他人参与赌博并以欺诈手段控制赌局,使被诱骗者误以为自己是赌博输方,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定诈骗罪。欺诈性赌博是指以赌博为名进行诈骗实质的行为,而赌博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行为。行为人事先设置骗局,诱使他人参与赌博并以欺诈手段控制赌局,使被诱骗者误以为自己是赌博输方,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定诈骗罪。 如 何 认 定 赌 博 中 的 欺 骗 性 诈 骗 ?赌博中的欺骗性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其特点是以欺骗为手段,诱导参赌者进行赌博,并通过操纵赌局、收取赌注等方式获取利益。为了认定赌博中的欺骗性诈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 参赌者是否被欺骗:欺骗性诈骗的核心在于欺骗,因此参赌者是否被欺骗是认定赌博中的欺骗性诈骗的关键因素。
    2023-09-05
    282人看过
  • 浅析非法经营罪之认定
    一、一起颇具争议的非法经营案我国刑法规定“罪名法定”的原则,只要具备非法经营犯罪的法律特征和构成的必备要件,就可以认定为非法经营犯罪,这个不难理解,难点在于具体理解和适用刑法条文时的尺度把握上分歧较大,现实问题是:由于对非法经营罪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执法指导思想与立法精神、立法原意存在一定的差异,缺乏相关的司法解释,仅仅停留在刑法条文和追诉标准的概括性表象限定上,具体如何认定非法经营罪,一直存在模糊性,主要表现在公、检、法思想不统一、认识不统一、对证据规格的要求认知不统一,影响了侦办人员在现有事实证据与法律规范对接中对成案的确认度,导致办案质量不高。加强对非法经营罪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为侦办案件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避免因法律“盲点”而导致执法工作的被动、无奈,就成为摆在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和任务。2000年12月,犯罪嫌疑人施某在明知自己无经营资格的情况下,从山东某地购得听装棉种9
    2023-05-31
    463人看过
换一批
#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信息、材料和痕迹。在行政诉讼中,证据是用来证明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公正,以及证明当事人与行政行为之间的法律关系等事实的依据。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行政诉讼证据可以分为... 更多>

    #行政诉讼证据
    相关咨询
    • 合法手段取得的证据有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5条也规
    • 证据取得合法性规定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2-15
      当事人收集的证据材料能否作为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还要看该证据材料的取得方法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法律规定证据取得方法必须合法,是为了保障他人的合法权利不至于因为证据的违法取得而受到侵害。 例如,利用视听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时,就要求视听资料的取得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如他人的隐私权等。常见的容易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证据取得方式是所谓偷录、偷拍。 再如,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两人以上共同进行,不得由
    • 灰色手段获得的证据可否当作呈堂证据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5
      可以,中国的证据理论毒树不结毒果,也就是违法证据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 哪些电子证据可以作为证据获取刑事案件中的电子证据,如何认定合法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1-23
      随着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和新《民事诉讼法》正式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电子证据在诉讼中取得了合法地位。电子信息证据作为重要的证据的认定关键在合法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一般情况下以下的电子证据可以认定为真实可靠: 1、适格证人向法庭提交的在法律上可采纳作证据的书面陈述;(建议在拍摄或者截图请无利害关系人在旁见证) 2、使用者经常使用的正常的计算机系统生成和存储的电子证据;(您的网
    • 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合法秘密罪立案标准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27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行为会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四)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