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品牌运作死亡陷阱之消费方式陷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18:41:54 301 人看过

养生堂的农夫果园以一句感性的广告语———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加上在地铁里铺天盖地的大广告,率先摇到了2003年饮料市场的黑马奖。

其实在饮料市场对消费饮用方式的变革策略,并非是农夫果园率先创新的。大家应该记得露露杏仁露的广告———夏天冰冻饮用,冬天加热饮用。露露一举击破了饮料市场夏季和冬季的消费差异性,使产品的销售时段得以延长,这个策略是十分高明的。

无论是农夫果园或者露露,都在对消费者消费方式变革上获得了成功,于是在饮料界开始流行这个策略,一些饮料开始如洋酒一样可以加冰、加水任意调节了,在这类饮料中多数以浓缩果汁为主,市场上叫得响的如大湖牌等等。

这种变革虽然可以获得新的细分市场,但却严重扼杀了饮料利益诉求的随时实现性,想喝杯饮料消费者必须要有水和杯子。因此这种饮料按说是比较适合家庭和聚会使用,而实际的情况表明没有多少家庭在出游时携带超浓缩果汁的,这种果汁的市场越来越狭窄,最终只能成为主妇们的调配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09: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消费者相关文章
  • 美容院消费陷阱
    美容院违规祛斑的风波还未平息时,又有一位消费者向我们反映,自己在沙市一家美容院办卡消费,却遭遇了被转卡、被消费、被忽悠等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张女士是沙市北京路一家美容院的老顾客。今年2月底,美容院的美容师反复劝说张女士购买他们正在推广的新产品。当时张女士在美容院使用的是一款叫MATIS的产品,所以她拒绝了。经不住美容院的反复劝,又是赠送服务,又是赠送产品,还主动提出转卡,让张女士很难开口拒绝,有些被动地的接受了转卡。张女士又在美容院预存了2800多元,共计花了5600元正式成为了新产品——恩地的用户。但她没想到的是,这款产品让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对于张女士的反馈,美容院解释这是更换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建议她多用营养液和脂质。张女士接受了美容院的说法,但两个月后的回访让她有些不舒服了。使用了两个月后的产品,却说配错了,还让她继续购买,张女士觉得自己被忽悠了。对
    2023-06-07
    481人看过
  • “零负团费”消费陷阱
    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服务警示,一些没有旅游经营权限的网站打着团购旗号,经营涉嫌零负团费旅游产品,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记者调查发现,本市大型旅游企业几乎都没有参与旅游团购。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团购因其低价、便捷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但随之各种消费投诉也呈高发趋势。该负责人表示,日前,某团购网站发布一条旅游团购信息,网付仅228元,到旅行社另付380元,就可享有原价2760元的浪漫海南五天四夜三星品质双人游贵宾券,外加10万元旅行社责任险。但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调查,承办该团购的旅行社从未印制或授权过发售旅游产品抵用券,该团购网站也没有经营旅游业务的资质。这种所谓团购,实际上就是已被严禁的零负团费产品,消费者很可能会图一时便宜而遭受更多的经济损失。该负责人说。记者调查发现,旅游团购与旅行社或者专业旅游网站报名不同,一般是发帖招集、报名、收钱,没有发票、保险,也不签订旅游合同。一旦发生
    2023-06-07
    217人看过
  • 6招应对预付式消费陷阱
    预付式消费方便实惠,却暗藏诸多消费陷阱。为此,天津开发区消协首次以研讨会的方式,邀请7个社区30多位居民、律师以及政府相关人员共同出招,最终形成使用规范合同文本,用担保降低风险,提高市场准入等6大招式,预防消费陷阱。开发区消协工作人员透露,近年来预付式消费投诉日渐增多,行业从美容美发、健身逐步蔓延到洗车、培训、百货商场等领域。从目前受理的消费投诉情况看,涉及金额最多的一个商家人去楼空后,共卷走了100多万元。而消费者个人遭遇预付式消费陷阱的,最高涉及金额近10万元。如何对付预付式消费陷阱,开发区消协组织了预付式消费的风险防范研讨会。来自开发区7个社区的30余名居民代表、来自律师事务所的4名律师代表以及工商开发分局、城市管理局、司法局工作人员各抒己见。经过整理,昨天,各方代表意见被总结成6大招式。第一招,加快社会诚信体制建设,让失信经营者无生存空间,一定时间内失信经营者无法再开店、租房、找工
    2023-06-07
    293人看过
  • 这十大餐饮食品消费陷阱,你知道几个?
    陷阱一:活鱼虾可能被调包现在去餐厅吃饭,不少餐馆都声称鱼虾全场活杀,现吃现做,甚至一些餐厅的名称都冠以类似的名字,比如某某活鱼馆等。同时,为了证明其新鲜度,店员还会将活蹦乱跳的鱼虾拿给顾客看。而消费者看完也就了事,一般不会去看商家宰杀。这其中就可能有猫腻,出现调包的情况并非不可能,之前媒体就有报道,一些小餐厅会将份量差不多的死鱼虾或者是放了些时日的鱼虾来替代活鱼虾。经过各种配料烹煮一番后,消费者已比较难分辨出到底是活鱼现做的还是用死鱼做的。怎么辨别呢?其实这确实挺难,因此还是建议消费者选择比较靠谱、口碑不错的餐馆来吃这种活鱼虾。陷阱二:海鲜缺斤少两海鲜是水产品,掺水、带水的可能性比较高。业内人士对此直言不讳,一般来说,买一斤能给够八两就不错了。有些不地道的餐馆,说是一斤其实也就五六两。而且,在称海鲜的时候,都是湿漉漉的带着水,消费者也比较难交涉。碰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可以选择按个卖的海鲜,
    2023-06-07
    134人看过
  • “健康消费”警惕陷阱
    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健康消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健身房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哈尔滨市消协提醒,办理健身卡时要冷静理性,务必要签订书面合同。在签订书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警惕服务内容不明确、最终解释权归本店等消费陷阱。元旦前后,众多健身机构借着健康消费的东风做起了促销,利用免费体验周买十送二不满意就退款等各种形式吸引顾客。家住香坊区的金女士在这种大规模促销攻势下,办理了一张按年计费的健身卡。不久,金女士接到通知说店里年底装修。当时也没签协议就交钱了,就给了一张卡。现在说需要暂停营业十天,但对于我们这种办理年卡的顾客怎么补偿一直没说法。金女士说。据了解,健身卡多以预付费的方式办理,按年或按次消费。健身消费发生争议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服务质量、消费合同变更等情况。由于部分消费者在办理健身卡时没有签订任何书面协议,造成出现问题后索赔难等情况。哈尔滨市消协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在选择健身场所时,最好
    2023-04-24
    345人看过
  • 小心“提前消费”陷阱
    目前,在美容健身、洗沐、洗染、摩托车维修和一些中介服务业中,通过出售“消费卡”“会员卡”让顾客“提前消费”的方式并不鲜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有些消费卡确定让顾客商家两相得益。但也有个别商家以提前消费为名,列出种种优惠吸引消费者,而当消费者购买了这些“优惠”后,先前承诺的服务却大打折扣,有的干脆人去楼空。为此,消费者委员会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警示:小心“提前消费”陷阱,建议消费者选择信誉好的商家购买消费卡,同时控制提前消费金额,注意保存好消费凭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3-06-07
    441人看过
  • 盘点"卡族"消费陷阱
    一卡在手钱被骗走近期,本报不断接到读者打来的热线电话,反映自己办理的各种会员卡、积分卡、优惠卡遭遇了店方欺诈,情况虽然不一而足,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却是大致相同,钱提前到了人家兜里,咱就被动了,只能任人宰割!读者包先生无奈地说。为此,本报记者多路出击,深入调查,试图揭露出部分会员卡存在消费欺诈的种种现象,从而增强广大读者的消费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目前商家推出的优惠卡分两类。一类是预先支付费用的会员卡,比如美容卡、健身卡,推出此类优惠卡的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持续消费;另一类则是一些大型超市、商场在消费者消费达到其规定的条件后,直接向消费者赠送的会员卡。消费者持会员卡消费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或是采用积分方式获得商家赠送的礼品。这种模式旨在刺激二次消费。相对于后者,预支付费的会员卡最容易埋下隐患,也是最常被人们所诟病。来如春梦不多时卡种:足疗保健卡易上当指数:★★★读者霍先生的母亲家住西
    2023-04-24
    114人看过
  • 汽车市场消费陷阱
    案例1: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混乱损害消费者正当权益消费者颜先生2008年11月初发生交通事故,于当月28日将理赔资料交到某保险公司常德路营业厅。时过半年,未收到理赔款,多次致电该保险闵行支公司均无反应。经调查,该营业厅与支公司在财务往来上有一点问题,有些款项一直未入支公司的帐,这位消费者的保费还未交上来,所以致使公司一直没有赔付。点评:消费者买保险,就是为了在事故发生时得到及时的赔付。由于保险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原因,使得消费者的正常赔付受到影响,无疑对于保险公司的声誉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同时,对于保险公司的内部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案例3:隔热膜变成吸热膜暴利竟达10倍消费者邓先生年初买了辆新车,在赠送的一套大礼包中包括一套价值3000元的汽车隔热防爆膜。不久后,邓先生开车出去办事,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时,挡风玻璃突然发生爆炸,差点酿成惨祸。不是贴了隔热防爆膜吗?玻璃怎么还会爆炸呢?满腹疑问
    2023-06-07
    347人看过
  • 找工作陷阱
    写字楼
    中介陷阱。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没经验的人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当求职者回过头要求退钱时,他们便会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求职者想从他们口袋里拿回钱,难!合同骗局。龙-华劳动律师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咨询有经验的人的意见。试用骗局。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有些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龙-华劳动律师指出,如果违法约定了试用期,可让单位支付赔偿金。职位骗局。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报到后却安排到其它岗位;有时甚至安排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以征求内勤、办事员为幌子,让求职者掉入拉业务的陷阱。职位、公司和薪酬描述失实。招聘单位将原本很小的私营企业,说成拥有上亿元资产的大公司
    2023-05-05
    374人看过
  • 保健消费老年消费陷阱
    市消协近日发布老年消费警示,提醒老年消费者警惕免费看病、义务诊断陷阱。市消协对相关投诉分析后发现,一些不良企业利用老年人对自身健康十分关注、对医疗保健要求十分迫切的心理和医疗知识比较缺乏、防范意识不强的弱点,巧妙设置种种陷阱,骗取老年消费者钱财。其基本模式为:采用租赁场地开展现场健康宣传的方式,冒用专家、名医名义进行义务诊断、免费看病,故意夸大或捏造病情吓唬老年消费者,在骗取老年消费者信任后向其推荐实为保健食品的高价药品或邀请老年消费者参加各项高额费用的养生活动。最终,老年消费者接受治疗或保健后,大多病情并无减轻,甚至没病反而治出病来。此类投诉除少数经消协调解能获得退赔外,多数结果为老年消费者受骗后遂遭遇所谓专家名医携款潜逃,退货无门。为此,市消协发布三点警示,提醒老年消费者:一要相信科学,选择正规渠道体检或就医,不要病急乱投医,不盲目买药,不轻信游医诱导,摒弃花钱买健康的错误观念;二是购
    2023-06-07
    65人看过
  • 谨防餐饮消费陷阱消费时莫忘留个心
    近年来,在服务消费领域中欺诈、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屡禁不绝,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近,市工商局对餐饮业的检查中发现,一些业主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在计量等方面动足了脑筋。现象一:多进少出。在好友汇沙锅(肇嘉浜路店),其用来进货的台秤,计量为500克的砝码显示为400克;而在天天渔港(打浦店)海鲜柜发现的一台用来称量消费者所选海鲜的电子秤,计量为500克的砝码显示的却为570克。现象二:调包。一般而言,饭店都会将消费者选购好的海鲜,让消费者当面验证,然后再拿到厨房进行烹饪,但在一些信誉不太好的店家,很有可能到最后您吃到的并非是当初所挑选的。现象三:设置最低消费不明示。消费者往往在点菜或者结帐时,才被告知在该店有最低消费的要求,但在店堂里我们却发现经营者并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最低消费的明示。目前,在餐饮行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经营者的做法也有待进一步规范的情况下,上海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
    2023-06-07
    207人看过
  • 二手房交易陷阱之产权陷阱怎么做
    二手房买卖陷阱防范:产权状况陷阱在二手房交易中,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问题,其中,二手房的产权陷阱即属典型之一。为避免二手房的购房者落入产权陷阱,笔者拟对该问题作一探讨。当面对二手房陷阱应该怎么做。二手房产权陷阱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形:1、卖房者非二手房的产权人。这种情况又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某些不法之徒利用其正在使用二手房或手中持有已经作废的房产证之便利,进行欺诈。如承租人冒充业主,与买房者签订合同;有些人在离婚时虽然法院判决该二手房不为其所有,但由于其仍持有已作废的原房产证,与购房者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2)卖房者是真正的产权人,但由于某种原因未登记或未过户。如继承人因继承或受赠而取得该二手房,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未及时办理二手房产权过户手续。在此情形下进行交易,由于交易主体不适格,不仅该二手房买卖合同无效,而且购房者往往可能遭受诈骗。2、卖房者仅仅是二手房的共有人之一,且未得到其他共有
    2023-06-10
    214人看过
  • 模糊付款方式陷阱
    买卖合同应对付款流程及交易中各项事项作出明确、具体约定。履行过程中常常由于某笔款项的支付时间不明,或付款时间与过户时间等的先后顺序不明而产生纠纷,受损失的一方因为当初与对方未订有明确条款而只能自认倒霉。如何选择购房付款方式付款方式分为一次性付款或者银行按揭贷款分期付款。购房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力情况,合理选择购房付款方式。住房贷款有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和组合贷款三种,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会在办理贷款的同时要求办理房产保险。如果购房者收入颇丰,手头宽裕,又有足够的购房款,那么,采取一次性付款的方式是比较合算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分期付款,采用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缓解资金上的压力,使普通消费者购房成为可能。以上是关于“购房付款方式如何选择”和“购房付款方式如何选择”两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在生活中,有不少朋友在选择买房的付款方式上不太重视,结果不是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就是支付了
    2023-08-12
    156人看过
  • 网购陷阱及远离网购陷阱方法
    部门提醒:网络购物提防五大陷阱结合近期受理的多起网上购物投诉,日前,有关部门对网上购物容易存在的陷阱进行了总结。陷阱一:低价诱惑。在网站上,有些商家将许多产品以市场价的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出售。这时,消费者就要提高警惕性了,在购买之前先想想为什么它会这么便宜。陷阱二:高额奖品。有些不法网站、网页,往往利用巨额奖金或奖品诱惑吸引消费者浏览网页,并购买其产品。陷阱三:虚假广告。有些网站提供的产品说明夸大甚至虚假宣传,消费者点击进入之后,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看到的样品不一致。有的网上商店还会在把钱骗到手后关掉服务器,然后再开一个新的网站继续故伎重施。陷阱四:设置格式条款。买货容易退货难,一些网站的购买合同采取格式化条款,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没有退换货说明等。消费者购买了质量不好的产品,想换货或者维修时,就无计可施了。陷阱五:山寨网站骗钱财。消费者在购物时,应认清购物网站的真实网址,并只接
    2023-06-07
    221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
    词条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消费者
    相关咨询
    • 租房陷阱中介常用有哪些陷阱
      福建在线咨询 2023-11-18
      1、陷阱一:隐瞒代理期限到期房屋擅出租。 2、陷阱二:热情回馈诱交租人去楼空无处寻。 3、陷阱三:低价免收中介费中介资质要看清。
    • 在中的陷阱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8
      从您的表述来看,按照当时拆迁政策是您才能享有的买房资格,且您能证明当时买房所用的款项是拆迁安置款,那么这房是您个人的财产,女方无权分割。另注,正因为这房是您个人的财产,所以无需在离婚协议书中注明,无共同财产表述正确。
    • 装修套餐陷阱有哪些装修套餐陷阱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01
      套餐装修的计算方式是以住宅建筑面积乘以套餐价格,以㎡为计价单位的装修公司消费模式让业主更省心省事而且能节约近1/3的装修时间,但这些套餐项目看着便宜,实则也是有不少陷阱的。装修套餐通常只报个别项目,一些必须要装修的流程却故意不报,施工过程中再提出价钱;另一方面,套餐装修项目常有着严格数量限制,超出标配项目外就要收高价,让人防不胜防。套餐装修一般不包含个性化设计(如墙体拆改)、隐蔽工程(如水电改造)
    • XX提醒消费者不要掉入涂料陷阱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0
      在建材市场,“环保、抗菌、绿色、健康”几乎是每个涂料厂商必备的招牌,商家一个个说得天花乱坠,而消费者依然云里雾里。对此,南昌市装饰行业协会于日前提醒消费者:不要掉入涂料陷阱。一位涂料市场的经销商表示,涂料产品不同于其他消费品,即便从生产厂家生产出来,也只是一种半成品。只有在它刷到墙上或者器物表面,涂料才完成了商品的整个转化过程。但普通消费者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正是此现状,使得涂料市场出现了
    • 租房的陷阱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11
      一般模式:检查了房产证,但房产证是假的,租户分辨不出来,假房东收租后逃之夭夭,然后真房东现身,要求你搬离。 解决办法:这种骗局虽然比较少见,但是也不能完全避免。所以,如果遇到房东要求年付租金且租金较低的情况就要多留一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