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犯罪,领导有失察管理责任和范围责任的,也会受到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的处罚的。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下属犯罪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但是下属在领导管辖范围外犯罪,领导就不需要承担相关连带责任了。刑事处罚不会牵连无关人员。
下属犯罪领导有责任吗
下属犯罪,领导并不知情的,领导对下属犯罪行为并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下属犯罪的情形,领导知悉并参与的,领导以涉嫌犯罪刑事犯罪进行处理。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规范车牌涂改行为:相关规定与处罚标准
108人看过
-
一个行为犯不同的罪算累犯吗,相关法律规定
104人看过
-
14岁以下犯罪怎么处理,有哪些相关规定
173人看过
-
现行法律规范有关“相同商标”的规定
120人看过
-
处理亲告罪的相关规定
316人看过
-
校园暴力属于犯罪吗,相关法律的规定
414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什么样的犯罪行为告诉才处理,有哪些相关规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16以下犯罪行为告诉才处理: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普通侵占罪。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行为,都属于自诉案件。但以下情形除外:辱他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国家利益的;因诽谤他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国家利益的;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引起被害人死亡的;虐待家庭成员造成重伤、死亡的。
-
言语骚扰属于犯罪行为吗,有哪些相关规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3-11-22律师解答 言语骚扰一般情形下不属于犯罪行为。行为人会被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若是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相关法律如何规定交通肇事的犯罪行为澳门在线咨询 2023-05-07《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
-
行为的规范还有哪些相关的配套规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23环保部门行政处罚行为的规范,离不开《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保障,具体包括一个“处罚目录”、一个“处罚办法”、两个“程序规定”和3个“参考指南”。目前,环境保护部已经发布《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设定的环保部门行政处罚目录》,以界定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职责;已经发布《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8号),以规范环保部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基本程序;已经发布《主要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参考指南》,
-
理解违法行为立案的相关规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1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等公众资金管理机构,以及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若违反国家规定运用资金,情节严重者,应予立案追诉。具体情形包括:(一)违反国家规定运用资金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违反国家规定运用资金的;(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