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起诉审前过滤制度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3 22:13:12 328 人看过

一、审查起诉审前过滤制度是什么?

审查起诉审前过滤制度是指检察机关通过以事实、证据为“经”,以法律及法律政策为“纬”交织的“滤网”,遵循法定程序和司法规范要求,将不能经过滤网检验的案件截留在审前阶段的程序和制度。审前过滤应成为检察机关落实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审前过滤主要具有四项功能: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关,提高公诉指控的质量及效率,防止带病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和冤假错案发生;对侦查活动形成深入、实质、全方位的监督,引导侦查取证围绕庭审依法有序开展;为审前案件依法适当分流提供制度性保障;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促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贯彻落实。

当前,在审前过滤具体程序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筛查主体角色及筛查功能定位不准。在筛查主体角色定位不准方面,有的办案人员还停留在重打击、轻人权保障,重配合、轻监督的老观念、老工作模式中,没有筛查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引导检察官依法履行筛查监督职能。

筛查标准把握不准。部分检察官在司法责任制改革压力背景下,为防止错案追责,不自觉地人为缩小筛眼。表现为将涉嫌犯罪的事实已经查清楚、证据已经确实充分的案件,仍以细枝末节问题未查清反复退回补充侦查;将部分“带有非根本性问题”的案件在促成当事人和解后,劝说公安机关撤案等。

筛查配套机制不健全。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机制,办案压力分解和风险防控的硬件及软件条件不到位等,均影响到筛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完善审前过滤制度,要厘清审前过滤功能定位,确立统一、科学的筛查标准,同时须明确筛查程序及配套机制等事项。具体而言:

建立“罪与非罪等根本性问题”的第一道筛查和“非根本性问题”的第二道筛查。第一道筛查中,非罪案件包括:本身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案件;因非法证据被排除后无法形成完整证据链条的案件;存在合理抗辩事由的案件。证据不足的案件,坚决不提起公诉,但可由公安机关在补充侦查形成有罪的完整证据链条后,重新移送审查起诉,再重新接受第一道筛查。第二道筛查中,非根本性问题包括:部分证据或程序有瑕疵、基本犯罪事实清楚但仍有部分非主要事实不清(例如量刑事实不清)的案件;无管辖权的案件;等等。前者在修正瑕疵后也需重新接受筛查,再报捕或提起公诉;后者应当依法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

明确审前过滤的具体程序和配套机制。一是做好筛查前的审查基础。要严格按照证据规则对全案证据进行全方位、分阶位的分析和审查,做到不仅对全案证据及事实整体情况了然于胸,而且对每个证据的证明资格、证明力大小、证据链条缝隙等熟知。这需要转变审查思维及方式,强化证据裁判规则意识,强化必要的怀疑意识,强化关键证据必须亲历审查的风险意识,强化听取律师和犯罪嫌疑人无罪或罪轻辩解意见的意识,强化矛盾证据综合分析处理能力等。二是分阶段过滤筛查的主要内容。明确筛查对象的范围、各阶段筛查重点及功能;明确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各自的边界和处理方式;明确法律适用的条件,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情节显著轻微的尺度,准确理解规范性条款等。在条件成熟时,对部分案件探索建立证据公开审查机制,比如召集检察官会议、检警律师联席会议或引入听证制度,确保筛查的公开公正。三是做好问题案件的引导及分流处理。强化非法证据准确排除和瑕疵证据有效引导补正。建立公安与检察机关配合衔接机制,引导其遵守证据规则,围绕案件事实构成要件,结合犯罪嫌疑人辩解或其他矛盾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侦查取证工作。

检察院在接收到某个案子准备着手开始调查和针对某个罪犯进行指控的时候,必须要在起诉之前进行严格的过滤并将其中没有效力的证据和材料都排除掉,以免有些证据和材料会影响到自己准备的其他文件被法官所接受的程度而最后影响到了判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4日 06: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结合犯相关文章
  • 审查起诉的证据审查是什么
    审查起诉阶段审查判断证据的重点是对证据“三性”的审查l、从证据的“合法性”来审查,主要审查证据是如何形成的、是由谁提供或收集的,收集的方法是否正确,证据的形成与收集是否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要审查有关人员是否出于不良动机,提供虚假的证据;有关人员是否因生理上、心理上、认识上、表达上等原因,提供了不实的陈述;侦查人员收取证据的手段是否正确、合法,固定保管证据的方法是否科学等。2、从证据的“客观性”来审查,就是要审查判断证据所反映的事实与待证的案件事实是否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能证明案件中的什么问题,内容本身是否合理,有无矛盾,即证据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3、从案件各种证据的“关联性”来审查:首先对同一的证据,要审查其所反映的内容前后是否一致,有无矛盾。如当事人就同一事实作过几次陈述、证人在几次询问中就相同的问题提供的证言,应当对他们前后所做的陈述、提供的证言联系起来
    2023-03-20
    357人看过
  • 审查起诉的程度是怎样?
    审查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依法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诉讼活动。主要有下列几种步骤及方法:1、审查起诉审查起诉是一项重要的诉讼活动,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为保证审查起诉得以顺利进行,审查起诉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应当符合如下要求:1.各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应与人民法院审判管辖相适应人民检察院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应当指定检察员或者经检察长批准代行检察员职务的助理检察员办理,也可以由检察长办理。2、审阅案卷材料办案人员接到案件后,应当及时地审查公安机关或刑事侦查部门移送的案件材料是否齐备,有无《起诉意见书》、证据材料和其他法律文书。例如,如果犯罪嫌疑人被拘留、逮捕和被搜查过,审查有无搜查证、拘留证和逮捕证。然后仔细阅读起诉意见书,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情节,犯罪性质和罪名以及要求起
    2023-02-27
    408人看过
  • 两审终审制度是什么
    两审终审制
    两审终审制是指除了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判决和裁定外,其他的一般案件,可经过两级法院审理然后终审。比如,县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如果当事人不服,或者同级人民检察院认为,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就可以向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或抗诉。中级人民法院则对该案进行第二次审理,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对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不准上诉或者按二审程序提出抗诉。需要注意的是,在民事诉讼中,一些非诉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主要包括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刑事诉讼法的再审程序是怎么规定的?刑事再审程序,又称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
    2023-03-05
    204人看过
  •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什么?
    一、哪些人能用到羁押必要性审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责。什么是羁押必要性审查?据记者了解,不仅普通百姓对其“颇感新鲜”,甚至一些司法人员也对这一概念不甚了解,容易混淆刑事诉讼法第93条、第94条和第95条的规定。刑事执行检察厅负责人表示,《规定》第2条专门规定了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概念,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据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无继续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建议办案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活动。司法实践中,除司法工作人员,哪些人能用到羁押必要性审查,他们又该如何申请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呢?该负责人介绍,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3条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616条的规定,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直至生效判决作出前,也就是在案件的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
    2023-03-28
    216人看过
  • 审查起诉处理的过程是什么
    一般的刑事诉讼过程,是案件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后,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审查是否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主要应当查明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有无遗漏罪行,是否有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等。一、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案件后,可能就有两种结果,一是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不具备起诉条件的诸多因素中,其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遗漏与定罪量刑有关的重要情节,需要补充侦查的。对这种情况,作为起诉一方的人民检察院由于提不出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确凿证据,如果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就刑事诉讼活动而言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
    2023-02-21
    119人看过
  • 审查起诉处理的过程是什么?
    一、审查起诉处理的过程是什么?一般的刑事诉讼过程,是案件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后,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审查是否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主要应当查明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有无遗漏罪行,是否有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等。二、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案件后,可能就有两种结果,一是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不具备起诉条件的诸多因素中,其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遗漏与定罪量刑有关的重要情节,需要补充侦查的。对这种情况,作为起诉一方的人民检察院由于提不出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确凿证据,如果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就刑事诉讼活动而言是一种不负
    2023-06-03
    19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状态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结合犯
    词条

    结合犯是指原为刑法上数个独立的犯罪,依照法律的规定,结合成为一个犯罪的情况。例如,日本刑法分别规定了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然后又规定一个强奸杀人罪,这是典型的结合犯。... 更多>

    #结合犯
    相关咨询
    • 司法审查制度是审查“法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26
      所谓司法审查制度,是一种国家权力对另一种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制度。司法审查是指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对非法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纠正,以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免受国家行政机关侵害,维护其合法权益,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行政权力欲望的膨胀,另一方面是人们越来越重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重新审视过去的行政行为,如劳动教养制度和双规制度,受到广泛质疑。因此,行政
    • 司法审查制度是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30
      所谓司法审查制度,就是一种国家权力对另一种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制度。司法审查,即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审查并纠正不法行政行为,以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免受国家行政机关侵害并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 审查起诉的内容是什么,审查起诉的条件,审查起诉
      安徽在线咨询 2021-08-11
      (1)犯罪嫌疑人身份状况是否清楚,包括姓名、性别、国籍、出生年月日、职业和单位等; (2)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认定犯罪性质和罪名是否正确、有无法定的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活动中的责任认定是否恰当; (3)证据材料是否随案移送,不移送的证据的清单、复制件、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是否随案移送; (4)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5)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
    • 审查起诉前提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4
      审查起诉条件:根据和有关规定,侦查机关对于侦查终结的案件做出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决定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事实清楚; (2)证据确实、充分; (3)犯罪的性质和认定正确; (4)法律手续完备; (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审查起诉的审查阶段是什么?
      北京在线咨询 2021-03-05
      审查起诉阶段的羁押期限为一个月。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重新计算期限;刑事诉讼法一百四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不能超过二次。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