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是北京某高校经济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因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颇受业界关注。某年寒假,小张回安徽老家过年,当地的大鹏公司慕名前往邀请他担任该公司的经济顾问,双方约定:大鹏公司按月支付给小张一定的报酬,小张通过电话随时为大鹏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期限两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小张拒绝履行该协议,大鹏公司遂诉至当地人民法院。小张在答辩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指出自己在北京读书,一直住在学校,应当由学校所在地的法院受理此案。安徽法院查明,小张虽在北京读书,但户口并未迁出原籍,故裁定驳回了小张的异议申请。
[评析]
本案主要涉及民事案件的地域管辖问题。
所谓地域管辖,又称属地管辖,是按照各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来划分诉讼管辖,其作用在于确定同一级法院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两大类:一般地域管辖是以当事人的所在地与法院的隶属关系来确定的诉讼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以被告所在地管辖为原则、原告所在地为例外来确定一般地域管辖;而特殊地域管辖则根据引起诉讼的法律事实所在地、诉讼标的所在地等确定诉讼的管辖法院。
在本案中,因为本案属于合同纠纷,按照《民事诉讼法》第24条之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但由于该案并没有实际履行,合同双方亦没有对履行地做出特别的约定,因而该案的履行地无法确定,故此时应当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关于被告住所地,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其中,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5条之规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而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本案中,虽然小张的户口仍在安徽老家,但他作为在读研究生,一直住在学校,完全符合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法定条件,故北京市为小张的经常居住地,按照上述《民事诉讼法》第22条之规定,本案应当由小张学校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因此,本案安徽法院驳回小张管辖权异议申请的做法是不当的,小张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地域管辖在诉讼中如何确定
258人看过
-
民诉管辖居住地
290人看过
-
经常居住地管辖权异议申请是什么
67人看过
-
根据经常居住地的背景确定
171人看过
-
学生的现居住地是学校吗
305人看过
-
如何确定经常居住地,以什么为依据
54人看过
合同履行地是合同的履行地点。当事人有约定的,按其约定;没有约定的或约定不明确的,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而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就是合同履行地。... 更多>
-
离婚诉讼的管辖法院怎么确定,离婚案件管辖法院优先于经常居住地?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08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在被告有经常居住地时,则经常居住地的法院优先于住所地的法院管辖。离婚案件管辖法院的特殊规定:“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
-
离婚诉讼中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应该如何确定管辖法院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05如果被告在户籍地以外的地方居住一年以上,你可以到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第四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
-
-
民事诉讼中的经常居住地是怎样确定的湖北在线咨询 2024-09-02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人民法院的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地域管辖,是指以当事人的所在地与人民法院的隶属关系来确定诉讼管辖,当事人有原告和被告之分,一般地域管辖的通行做法是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即以被告所在地作为确定管辖的标准。特殊地域管辖又称特别地域管辖,是指以被告住所地、诉讼标的所在地、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的管辖。 一
-
如何确定经常居住的居住地主体新疆在线咨询 2021-10-01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虽有规定经常居住地的概念,但是却未规定实际操作中确定经常居住地的主体。因此在实践中确定经常居住地的主体就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当被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部分当事人自己写下证明证明经常居住地;部分当事人跑到当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经常居住地证明;部分当事人请熟人朋友作证打下经常居住地的证明;部分当事人找到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