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被告不到庭应对策略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3 11:24:24 152 人看过

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被告拒不出庭的,人民法院根据现有证据进行审查,被告拒不出庭也不依法提供证据的,视为被告作出行政行为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可以依据查明的事实作出判决。

另外,对于被告不依法履行诉讼义务的行为,可以向其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发送司法建议函。

行政诉讼中的共同被告是怎样的

行政诉讼中的共同被告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这一规定明确了行政诉讼共同被告的基本含义。行政诉讼共同被告应具备两项主要条件:

(一)主体条件

共同被告是两个以上被告在同一个案件中的合并,属于诉讼主体的合并,在行政诉讼中作为共同被告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规定:“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所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这里所称的“组织”、“机构”是非行政机关的组织和机构,但它们依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授权而有权实施某些具体行政行为,由此也会引起相对一方的不服而被起诉,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能排除另外两种共同被告的形成。

第一,两个以上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组织或者机构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类组织和机构也是共同被告。

第二,一个以上行政机关和一个以上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组织或机构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该行政机关与该组织或者机构也将是共同被告。

(二)主体的客观行为条件

两个以上的主体,并不就是共同被告,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组织和机构)不能任意结合为共同被告,它们必须要具有能成为共同被告的必须联系,这涉及主体客观行为的条件,即它们必须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

1.在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中,所谓“共同作出”应如何认定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通常有一种法律形式,就是相应的法律文书,即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制作和签署盖章,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法律文书。如两个行政机关均有署名盖章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有这类法律文书,即能证实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了具体行政行为。除此之外,还会有以下几种状况:

第一种,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如共同对某个行政相对人实施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但都未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无法从法律文书上来确定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是否共同作出了同一具体行政行为,这就需要从客观事实来认定“共同”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掌握。

首先,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需要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因此,这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中的任何一个均应以自己的独立的身份和名义参与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如果一个行政机关以自己独立的身份和名义实施某具体行政行为,而另一个行政机关虽参与该具体行政行为却并未以自己独立的身份和地位出现,事实上只有一个行政机关出现,不存在两个行政机关的问题,因而也不能认定是两个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

其次,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还需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中的任何一个均要有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实际参入了该具体行政行为。如果一个行政机关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实际实施了该具体行政行为,而另一个行政机关虽有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名义却没有此种真实意思表示和实际参入。那么,则属于前一个行政机关虚列了后一个行政机关,而实际上只有一个行政机关实施了具体行政行为,因而不能认定是两个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种,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事实上共同作出了同一具体行政行为,但制作的有关法律文书与上述事实不完全吻合。如两个行政机关共同对某个行政相对人作出一项行政处理决定,但只有一个行政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即行政处理决定书,另一个行政机关未制作法律文书,也未在前一个行政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上署名盖章。此时,又如何认定这两个行政机关是否属于共同作出了同一具体行为呢若以客观事实作标准,则两个行政机关应属于共同作出了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成为共同被告;若以法律文书为标准,则只应认定制作了明确的法律文书的行政机关作出了具体行政行为。笔者认为,行政机关制作的有关法律文书,能表明两个以上行政机关是否共同作出了同一具体行政行为这种客观事实。当其正确反映了客观事实时,可以其作标准认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了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事实的存在,而当其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时,则不能受其影响,而应根据行政诉讼法中“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直接以客观事实来认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是否共同作出了同一具体行政行为。

2.在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中,所谓“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应如何认定

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能引起两个以上当事人有共同权利、义务的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一个行政机关针对两个以上行政相对人作出的一个具体行政行为,该具体行政行为能引起两个以上行政相对人之间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种,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针对一个行政相对人作出的一个具体行政行为,该具体行政行为能引起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之间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种,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针对两个以上行政相对人作出的一个具体行政行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既能引起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之间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又能引起两个以上行政相对人之间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

本文所指的“同一具体行政行为”,仅指上述后两种类型:即一定要是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共同作出的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本文只论及能引起共同被告的同一具体行政行为,而只有后两种类型的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才能导致两个以上行政机关成为共同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7日 20: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诉讼被告相关文章
  • 在第一次离婚诉讼中,被告方不出席法庭的应对策略
    离婚案件第一次开庭的,如果被告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法院可以延期开庭审理。但是由于离婚案件的当事人一般须出庭参加诉讼,被告如果不出庭的,法院一般会向被告发出传票,如果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起诉离婚被告不出庭能判离婚嘛可以判离婚。若起诉离婚,一方不出席,法院将按正常流程进行判决。依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对于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情形,可以适用缺席判决。缺席判决与一般判决的结果与效力并无区别。也就是说,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离婚情形,即使一方不出席,法院也会判决离婚。依照民法相关规定,法院准予离婚的情形包括:1、夫妻一方提出离婚,经人民法院调解无效,依法确为感情破裂者;2、一方提出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夫妻双方分居满一年,一方再度提出离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
    2023-07-17
    392人看过
  • 行政诉讼对镇政府的影响:探讨应对策略
    一是政府要撰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二是政府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政府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三是政府要按期提交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乡镇政府有行政强制执行权吗乡一级政府有强制执行的权力的。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主体必须由法律规定,即由法律授权。法律以外的法规、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能设定行政强制执行权,也就是说行政机关是否有权采取行政强制执行,必须由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强制权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所以只有在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乡镇政府才享有行政强制权。一般来说,行政机关强制执行要经过以下程序:1、告诫;2、陈述和申辩;3、制作执行决定书;4、送达;5、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
    2023-07-07
    176人看过
  • 被告在原告缺席法庭时的应对策略
    1、原告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按照自动撤诉处理。2、如果原告向法院说明了情况,法院一般会考虑的,从谨慎的角度出发,法院不会轻易认定原告撤诉。3、按照撤诉处理后,视为原告没有起诉,原告可以就同一事实同一理由再次起诉。开庭的时候原告是需要在场,除非因为身体或是其他的原因才可以不到庭,如果故意不到庭的话是需要为自己行为负担法律责任。民间借贷开庭原告怎么陈述原告陈述的是自己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1、陈述事实应当注意两点:第一,必须事实求实地反映事情真相,不能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第二,要围绕诉讼请求写明事实,既要反映案件的全貌,又要突出重点。2、阐述理由也应当注意两点:第一,依事论理要以事实为依据,要能抓住重点,击中要害;第二,依法伦理要能准确地引用法律条款。3、列举证据应当注意三点:第一,证据的名称要规范,要符合法律规定;第二,不仅要写明证据的名称,还要写明证据的来源;第三,涉及证人证言的,应当写
    2023-07-16
    195人看过
  • 原告未到庭离婚案件的应对策略
    原告起诉离婚未到庭的处理方式:如果原告提供正当理由,并及时向人民法院说明情况,且人民法院予以准许的,可以延期审理。如果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提出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起诉离婚都会通知原告吗起诉离婚立案后是会通知原告的。原告到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首先会审查是否符合条件,符合立案条件的,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一般来讲在离婚诉讼中,在排期开庭前会有诉前调解阶段,如果双方通过诉前调解阶段就完成离婚
    2023-07-06
    175人看过
  • 法院通知不到庭,涉诉夫妻应对策略?
    起诉离婚不到场法院可以判决缺席。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起诉离婚收到传票女方不到庭怎么办不出庭,不影响审理和判决。无故不到庭的,缺席审理,缺席判决。离婚诉讼管辖的一般原则:原告就被告,被告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离婚案件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的情形:1、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会给原告行使诉权和法院审理案件带来诸多不便的情况,因此民诉意见规定了一些原告所在地管辖的情形。2、《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有4种情形,由原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管辖: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提起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下落不明的人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被劳动教养的人
    2023-07-07
    50人看过
  • 原告提出诉讼,被告缺席的离婚审理应对策略
    被告经传唤拒不到庭,可以缺席判决。由于离婚案件非同于一般案件,离婚纠纷除涉及到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外,还涉及到婚姻家庭的稳固,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一般不适用缺席判决,以避免造成一方当事人的诉权被剥夺,人身和财产权益被侵害等情况发生。起诉离婚开庭时被告缺席会怎么判在审判实践中,离婚案件缺席审理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被告处于下落不明而采用公告送达方式缺席开庭一种是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缺席开庭。不容否认,缺席判决,对解除那些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审理缺席离婚案件时出现的困难亦不容忽视。对被告处于下落不明而缺席审理的情形出现的困难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有以下几种难点:1、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认定难。缺席审理时,由于被告未到庭,法官不能通过听取双方的陈述、辩论并结合双方提供的证据来判断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原告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往往夸大其词,甚至杜撰一些不实的事实
    2023-07-12
    123人看过
  • 行政诉讼前被告到庭不到庭的结果会怎么样
    在行政诉讼实践中,一些诉讼当事人不顾法律规定,随意不参与法院通知其参与的诉讼活动,给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带来一些障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不利影响,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缺度判决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视为申请撤诉;如果被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可以缺席判决。可见,所谓缺席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合议庭在一方或双方未出庭陈述或辩论的情况下,经审理作出的判决。与对席判决相比,缺席判决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一种法律制度法庭上的合法权益,保证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行政诉讼举证被告不到庭怎么办如果行政诉讼中的被告不到庭,法院可以传唤其到庭;经人民法院两次传唤,如果是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作缺席判决;如果是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缺席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在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未到庭陈述或者辩论的情况下,合
    2023-08-07
    434人看过
  •  被告未出庭应对诉讼
    该段内容讲述的是仲裁庭在申请人缺席且未给出合理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缺席裁决措施,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同时,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当事人应当参加开庭活动,否则将视为被申请人主动放弃了仲裁庭调查、质证、辩论、发表意见的权利。仲裁庭在开庭后可以对申请人进行调查、审查核实证据、听取意见,并审查被申请人提交过的书面材料后直接作出仲裁裁决。如果被申请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庭,并且没有给出合理的正当理由,仲裁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被申请人需在收到书面通知后立即出席庭审,如果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仲裁庭可以进行缺席裁决。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当事人应当根据通知的开庭日期和开庭地点参加开庭活动。如果被申请
    2023-09-10
    440人看过
  • 离婚诉讼应对策略:避免成为被告的妙招
    对方起诉离婚,如果另一方不同意离婚,可以在诉讼中提出不同意离婚的主张,并向法官提交夫妻感情并未破裂的有力证据,因为法官判决离婚的条件就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判决不予离婚之后,需要再行起诉方可离婚。如果同意离婚,但对原告提出的夫妻财产分割、夫妻债务分担或孩子抚养权、抚养费问题不认同,那就需要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民法典对方起诉离婚我该准备什么啊民法典对方起诉离婚该准备:一、准备好身份证原件和户口本原件;二、双方的由民政局颁的结婚证;三、夫妻双方共同的婚前婚后财产的相关证明;四、有子女的还应把子女的出生证明、户口簿等出具;五,第二次离婚的话,还应该准备之前的判决书。还应该准备好一些起诉离婚的相关证据,保证在开庭的时候占据主动。《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
    2023-08-09
    298人看过
  •  原告提起诉讼,被告方不到庭应对,该怎么办?
    如果被告没有正当理由不到庭,法院可以进行缺席判决。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告经过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审理、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如果被告没有正当理由不到庭,法院可以进行缺席判决。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告经过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审理、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 原 告 获 胜 , 被 告 不 到 庭 会 怎 样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不到庭时,可以依法缺席判决。原告获胜的情况下,被告不到庭不会影响诉讼结果。然而,被告不到庭,可能影响原告的诉讼主张,因此被告有义务出庭应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被告不到庭,原告可以申请缺席判决,被告则需要承担相应的
    2023-09-01
    371人看过
  •  应对工伤诉讼的策略
    劳动争议调解
    这段内容讲述了工伤引发的纠纷处理方式。当事人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满意时,可提起复议或行政诉讼。若就工伤赔偿问题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应尽快申请劳动仲裁。若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一审判决不满意者,可在15日内提出上诉。其他相关事项可参照以上方式处理。由于工伤引发的纠纷处理方式如下: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满意者,可提起复议或行政诉讼。若就工伤赔偿问题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应尽快申请劳动仲裁。若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一审判决不满意者,可在15日内提出上诉。其他相关事项可参照以上方式处理。 工伤诉讼应对策略工伤诉讼是指因工伤引起的劳动争议,劳动者或其亲属向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机构提起的诉讼。在工伤诉讼中,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机构可能被要求承担赔偿责任。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工伤诉讼可能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一旦被认定为存在过错,用人单位就需要承担赔偿责
    2023-08-25
    224人看过
  • 被告主体不适格时的应对策略
    民事诉讼中被告不适格的处理并无明确规定,通常有以下处理方式:1、应从程序上裁定驳回,理由是原告告错了被告;2、应驳回其诉讼请求,理由是原告具有诉权,原告起诉被告证据不足,亦即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即是应该给原告履行义务的主体。被告的是否适格,并非立案审查时即能发现,此也不属于立案审查的范围,立案部门的职能只是依照相关规定行使立案审查权,审查的是原告程序意义上的诉讼权,符合该条规定,即应当立案受理,不符合的,则不予受理。立案审查不得涉及案件实体的审查,被告主体是否适格,并非一目了然,需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通过当事人对事实的陈述、举证、质证、辨论等,进行综合判断,从而产生诉讼主体适格与否、责任承担等事项的裁判。被告主体不适格的理由有哪些?被告主体不适格,主要是指被告的身份、资格、权利义务、权利能力或行为能力不合乎法律规定的,没有诉讼主体资格。众所周知,原告主体不适格,其即不具备提起该诉讼的权利,
    2023-07-10
    187人看过
  • 被告不出庭如何进行行政诉讼
    一、被告不出庭如何进行行政诉讼被告不出庭进行行政诉讼的方式是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判决。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法律制度。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别是什么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别如下:1.诉讼客体和诉讼目的不同。行政诉讼的客体是行政争议,其目的是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法律救济;而民事诉讼的客体是民事争议,其目的是解决民事纠纷,保障当事人的民事权益的实现。2
    2023-07-28
    467人看过
  • 外观设计专利无效行政诉讼之应对策略
    一、外观设计专利无效行政诉讼之应对策略在庭审中我们可以提供了PPT对现有设计与涉案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进行对比分析,还可以将专利产品实物带到法庭供合议庭参考,以向法院全面呈现专利产品,从而有助于合议庭对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的理解以及对比。二、外观专利申请应注意事项1、图片或照片的尺寸应介于3厘米×8厘米和15厘米×22厘米之间;2、图片必须用电脑绘制或正规制图工具绘制;3、立体产品图片应包括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和立体图;平面产品图片包括主视图和后视图(对称或相同的可省略);4、各个视图的比例必须一致;5、图片或照片中不得有不是构成外观设计的图形或文字,如商标、标志、名人肖像、也不得有指示线、虚线、中心线、尺寸标记等;6、所需时间:从申请到授权一般需要3~6个月左右,办理授权手续后三个月内颁发《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三、申请外观专利的作用外观专利申请已成为申请人保护自主知
    2023-06-15
    290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参加人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更多>

    #行政诉讼被告
    相关咨询
    • 执行局遇到找不到被执行人时,应对策略
      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12
      在执行局无法找到被执行人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迫使被执行人履行其法律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当一方拒绝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或者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此外,根据第二百三十七条,如果一方拒绝履行调解书或其他应当由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对方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 被告不到庭怎么办,行政诉讼第三人被告不到庭怎么办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0-29
      行政诉讼第三人可以出庭,也可以不出庭,不影响案件审理。第三人有权申请或者依法通知原被告之间已经开始尚未结束的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人民法院遇到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应当及时向第三人送达诉讼通知书。
    • 行政诉讼有哪些被告拒不到庭诉讼的原因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04
      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 行政诉讼前被告到庭不到庭的结果会怎么样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26
      在行政诉讼实践中,一些诉讼当事人不顾法律规定,随意不参与法院通知其参与的诉讼活动,给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带来一些障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不利影响,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缺度判决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视为申请撤诉;如果被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可以缺席判决。可见,所谓缺席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 开庭审理时,合议庭在一方或双方未出庭陈述或辩论的情
    • 离婚诉讼中证据不足的应对策略
      青海在线咨询 2024-11-24
      在诉讼离婚过程中,即使当事人未能提供充分证据来证明其主张,仍有权依法提起离婚诉讼。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任何一方若有意愿解除婚姻关系,均可寻求相关机构调解或径直向人民法院提交离婚诉讼申请。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所关注的焦点并非仅仅在于离婚请求的提出,更关键的因素在于是否存在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双方之间的感情已经破裂。在无确凿证据支撑的情况下,法院极有可能不做出准予离婚的决定。反之,如果有充足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