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高空抛物伤人事件应如何处置
小孩子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因高空抛物造成人员伤亡的,由小孩子的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监护人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二、高空坠物举证责任归属于谁
高空坠物适用举证责任一般由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承担。此时不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属于法定的举证责任倒置,因而由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来承担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三、高空坠物的责任如何认定
高空坠物的责任划分是由侵权人承担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未采取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脱落、坠落致害责任】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n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
物业公司如何应对高空抛物事件
350人看过
-
处理小孩高空抛物事件:未伤人如何罚款?
87人看过
-
高空抛物致死案件如何处理
75人看过
-
对待高空抛物,如何避免伤人?
474人看过
-
高空抛物伤人,受害人如何维权?
375人看过
-
男子高空抛酒瓶将幼童砸进ICU,高空抛物致人受伤怎么处理
324人看过
-
儿童高空抛物判几年?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05儿童高空坠物致死是不用判刑的。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之规定,应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1、高空抛物砸死人是一种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要被判刑2、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物业公司如何处理高空抛物事件西藏在线咨询 2024-12-19物业高空坠物管理方法规定: 1. 对于没有造成事故损失的高空抛物,物业公司也应给予关注,并尽快找到肇事人。同时,指出其肇事行为及其危害,以及可能面临的治安处罚,劝告其不要再犯。对于有过高空抛物行为的人,在日常的保安巡视中,应加强对其的监督。如果无人目击肇事者,则应及时清除坠落物。同时,在可能出现肇事者的相关楼层住户中进行询问与调查,并宣传高空抛物的危害及可能面临的治安处罚,显示物业管理对此事的关
-
物业如何对高空抛物?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18物业面对高空抛物处理如下: (一)无事故损失的处理 无事故损失的高空抛物,物业公司也不可忽视,应尽快找到肇事人,指出其肇事行为及其危害,及可能面临的治安处罚,劝告其不要再犯。对有过高空抛物行为的人,应在日常的保安巡视中,加强对其的监督。如无人目击肇事者,则应及时清除坠落物,并由保安在可能出现肇事者的相关楼层住户中进行询问与调查,同时宣传高空抛物的危害及可能面临的治安处罚,显示物业管理对此事的关注。
-
如何定高空抛物罪高空抛物罪的罪名概念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0-10高空抛物入刑法的认定罪责主要有,故意杀,伤害罪。这些罪名最高可以判刑三年到七年以及巨额的罚款,高空抛物在我国也属于一项多发的意外伤人行为,对于绝大部分人的不重视以及无所谓的态度,在我国的发生率很高,但若不是故意情况下高空抛物伤人则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当事人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视才行。
-
汽车遭到高空抛物物,如何应对?陕西在线咨询 2025-01-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如果高空抛物导致汽车受损,侵权人将依法承担责任。如果经过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则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需要给予补偿。得到补偿的建筑物使用人可以向侵权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也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如果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从建筑物上坠落物品造成他人损害,侵权人将依法承担责任。如果经过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