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与生命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5 21:01:15 124 人看过

一、安乐死与生命权

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安乐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对于外国大叔安乐死的案例,我们不禁会问,在中国安乐死合法吗?答案是不,中国的法律体系目前不认可安乐死。

根据《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的定义,以及第二百三十二条关于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安乐死在中国可能被认定为犯罪。这里面涉及到对生命权的保护,生命权是公民最根本的权利之一,任何人无权剥夺。

但同时,这也引发了关于个体生命自主权的讨论。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如何理解和处理个体对自己生命终结的选择权,是一个复杂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二、法律对安乐死的立场

中国法律对于安乐死的立场非常明确,即不予以认可。任何形式的安乐死,无论是自愿还是非自愿,目前在中国都没有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明确指出了哪些行为构成犯罪,而第二百三十二条则对故意杀人罪的法律责任作了规定。即使是出于同情的安乐死行为,如果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也可能会受到刑事处罚。

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中国对生命权的崇高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法律层面对于安乐死问题的谨慎态度。

三、咨询专业律师的意义

对于安乐死这一复杂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公众可能会有各种疑问和困惑。

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有专业律师提供帮助。如果有关于安乐死的法律问题,或者需要对特定情况下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咨询专业律师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 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n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n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11: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医生为病人安乐死是否合法
    在我国,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不能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为根据宣告无罪。当然,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安乐死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没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安乐死(本来的安乐死、真正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犯罪;(二)是具有缩短生命危险的安乐死(间接安乐死)。这种行为虽然具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危险,但事实上没有缩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杀人罪;(三)是作为缩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乐死
    2023-05-01
    393人看过
  • 女孩喝安乐药自杀,安乐死合法吗
    【事件经过】近日一则台女孩安乐药自杀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事发的当事人她叫简稚澄,是台湾一个动物收容所的所长。她是台大兽医系的高材生,6年前,她特考第一名考上兽医师,不过毕业后,前程大好的她毅然选择去一家偏远的动物收容所工作。因为人甜心善,简稚澄这几年受到了很多关注。然而就在这个月初,她被发现服用狗狗的安乐死药物自杀身亡。简稚澄放弃兽医的高薪工作,选择去一般人都不会想去的动物收容所为流浪狗们服务。刚开始,身边的人无比的不理解。为了这个决定,她还跟家人产生了争执。但是就是这么带着一颗热爱动物的心和信念,她来到了这里:桃园市动物保护教育园。她在这里工作了好几年,同事和朋友都说,她是一个工作很尽责,乐观善良的人。虽然她在收容所帮助了很多狗,让它们最终得以被领养。然而在这里也一直有一件事情让她无比难受--她不得不经常给一些重病年迈或者无人领养的狗执行安乐死。在这里,按照他们接受狗的速度和他们的
    2023-04-27
    448人看过
  • 安乐死是怎么个死法
    一、安乐死是怎么个死法安乐死(Ethanasia)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中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二、安乐死构成故意杀人罪吗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三、安乐死包括哪些情况1、是没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安乐死(本来的安乐死、真正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犯
    2023-06-08
    321人看过
  • 安乐死申请条件
    犯罪构成
    1、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2、病人极端痛苦,不堪忍受;3、必须是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为亲属、国家、社会利益而实施;4、必须有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嘱托或同意;5、原则上必须由医师执行;6、必须采用社会伦理规范所承认的妥当方法。中国安乐死是否合法?不合法。在中国,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不能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为根据宣告无罪。当然,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中国对于安乐死还是持反对态度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按照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配置和合理
    2023-07-31
    384人看过
  • 安乐死合不合法
    犯罪动机
    我国目前主张安乐死不合法,只要是“非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不论犯罪动机是什么,即使是善意良好的动机,只要符合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都应当对其以本罪定罪。只是在量刑时候,应当特别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安乐死问题不但涉及到法律问题,更涉及到道德伦理的法律问题,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冲突。但是,法不等同于道德,即使主观动机再善意,如果实施了非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都一律平等的对他们定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6-02
    166人看过
  • 孝子送母“安乐死”
    上海男子梁万山,单身无子女,凭借两年前一笔3万元的辞退费,与守寡多年的老母相依为命。今年4月8日,92岁的梁母突然摔倒在地不省人事,经医院确诊为脑溢血深度昏迷瘫痪,治愈无望。5月30日,梁万山将大小便失禁、只能靠葡萄糖水维持生命的母亲接回家中。31日,梁万山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用电击的方式为母亲实施了安乐死。当晚,他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10月8日,闵行区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梁万山有期徒刑5年。据悉,这是上海市首例实施安乐死案件的判决。据法院有关人士介绍,作出此判罚,除了考虑到梁万山的自首情节外,还因调查后证实,梁万山在母亲住院期间的确恪尽孝道,对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在闵行区法院羁押室,记者见到了67岁的梁万山。梁万山说,我妈在医院住了50天,话也不能讲,眼睛也不能睁开,每天吊盐水。有一天,一个医生对我讲他们已经给我妈用了最好的药,但是医不好了。医生觉得我妈很可怜,还告诉我国外有安乐死的。我
    2023-06-11
    177人看过
  • 生命与知情权孰轻孰重?
    一名60多岁的老太太,患病住进医院需要手术治疗,由于该老太对做手术非常恐惧,其家属一再要求医生对病人淡化病情,没想到手术前麻醉师在对该老太进行检查时,说了一些手术的风险,该老太一时惊恐当即晕倒,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江南时报》9月1日)这是近日发生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一起奇特医疗纠纷事件,死者家属称老太太是医生吓死的,而医院则表示是病人突发疾病死亡。笔者认为,这起纠纷事件不管如何善后,都应引起人们对于患者知情权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根据《职业医师法》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应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也就是说,不论什么情况,医生必须尊重病人,即使考虑到病人的承受能力,可以隐瞒一些病情,但性质不能变,否则就侵犯了病人的知情权。近年来,医院(医生)因隐瞒患者病情而吃官司的事例,也并不少见。如果死板地套用相关法律规章,医务人员明确告知患者病情及手术风险,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依法办
    2023-06-08
    107人看过
  • 误认注射药物医疗纠纷与安乐死
    1、如何看待误认注射药物引起的纠纷?由于医务人员的粗心和疏忽,在临床实践中误认注射药物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药剂的误认多见于药剂种类的误认和注射量的误认。注射药系直接注入体内,静脉注射则更直接作用于主要脏器。特别是最近因药品种类、数量的增加,如不细心,则有误认的可能。常见情况有护士按经治医师的处方笺为患者静脉注射时,未确认注射液容器上贴附的标笺,以至致死,构成过失致死之罪。或经治医师的辅助者有违反注意义务过失,护士也有过失,出现过失的复合,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2、如何看待安乐死?安乐死,是指对于身患绝症,治愈无望,或者处于难以忍受的极度痛苦之中濒临死亡的病人,应其要求,采取措施,使其死亡或加速其死亡。安乐死根据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积极安乐死,是指采取积极措施加速患者死亡的方式,如注射过量麻醉剂。消极安乐死,是指停止或撤销维持和延续患者生命的措施,如停止继续治疗等。国际
    2023-03-31
    100人看过
  • 公安警察的使命与使命必达
    人民警察队伍要切实履行好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人民警察的使命,就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永远都在。国安警察和公安警察有什么区别1.概念不同:警察是职业,公安是职能。警察是个大概念,其职能包括公安、司法、国安等在内;公安是警察职业的一个职能。2.组成不同:从组成来看,警察是构成公安机关的一部分;公安部门是警察制度的重要载体。3.机构不同:我国的警察部门由人民警察和司法警察组成,其中人民警察包括公安系统、国家安全系统、监狱劳教系统的警察。所以民警是警察的一部分,公安是民警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六条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一)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三)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
    2023-07-06
    446人看过
  • 死刑犯会不会具有生命权
    死刑犯在未被依法执行死刑前应具有生命权。一、死缓要一直戴着脚镣吗?死缓不需要戴脚镣。看守所使用的械具为手铐、脚镣、警绳。警绳只可以在追捕人犯或者对死刑犯执行死刑的时候使用。使用手铐、脚镣的时间,除死刑犯外,一般不可以超过十五天。特殊情况下需要延长使用时间的,须经主管公安局、处长批准。人犯在戴手铐、脚镣期间,看守干警应当加强教育,在危险行为清除时,应该马上解除。二、死刑后穿什么衣服能执行死刑法律对死刑犯执行死刑时,对于死刑犯的服装没有规定。一般情况下,死刑犯是穿囚服去执行死刑的。若死刑犯有家属的,再最后会面时,家属有送相关衣物的,也可以穿家属送的衣物去执行死刑。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三、死刑犯会是植物人吗死刑犯成为植物人还执行。因为植物人法律意义上是活人,没有死亡
    2023-03-06
    364人看过
  • 隐私权与生命健康权谁优先
    夫妻婚前一般需要进行婚检,若是夫妻一方被查出患有艾滋病,那么医生是否有义务告知另一方呢?当艾滋病人隐私权与伴侣一方的生命健康权发生冲突时,哪个权利更优先呢?生命健康权应该是首位要保障的婚前医学检查,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婚检,是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的医学检查。“婚检的时候,医生有义务告知未婚夫妇双方,对方的健康情况。”艾滋病属于“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卫生部颁发的《婚前保健工作规范》,第4条医学意见中第(3)款规定,对于婚检发现的可能会终生传染的、不在发病期的传染病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在出具婚前检查医学意见时,应向受检者说明情况,提出预防、治疗及采取其他医学措施的意见。若受检者坚持结婚,应充分尊重受检双方的意愿,注明“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者意愿”。《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的目的为了保障艾滋病人的隐私权医院遵守艾滋病防治条例》,该条例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
    2023-05-05
    419人看过
  • 死刑是安乐死还是枪毙
    一般情况下都是枪决,只有及其少数特别的情况下才是注射执行死刑。注射死刑,或注射毒药、致命性注射是利用注射足以致命剂量的药剂(通常是巴比妥酸盐、肌肉松弛剂和钾溶液)使被注射物件瞬间死亡的过程。注射死刑,或注射毒药、致命性注射是利用注射足以致命剂量的药剂(通常是巴比妥酸盐、肌肉松弛剂和氯化钾溶液)使被注射对象瞬间死亡的过程。主要用于死刑执行,但也可能在安乐死和自杀中。它通常先让被注射者丧失意识,然后停止其呼吸和心跳。死刑是武警还是法警解决死刑是武警还是法警解决,需根据当地情况来决定。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死刑是刑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作为一种刑罚普遍存在于各国刑法体系中。因为生命的宝贵性和不可再生性,死刑成为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方法,故又被称为极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在交
    2023-07-22
    119人看过
  • 为什么国家禁止安乐死,安乐死为何不能合法化
    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荷兰是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比利时步邻国荷兰之后尘宣布“安乐死”合法化,但当年的法律条款只适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卢森堡、瑞士和美国的一些州也通过了安乐死法案。从医学和法律的角度,对安乐死的论争非常激烈。首先,在现有的法律条件下,“安乐死”可能引致“故意杀人”。患者自杀不会影响别人,但是,如果他本人想结束生命,医护人员及家属协助满足其请求,在《刑法》中是“帮助自杀”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其二,“安乐死”如果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用以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我国目前的情况尚不足以让安乐死合法化,因此禁止。代表建议安乐死写入民法典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时,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安乐死”写入民法典人格权编。代表说,“重度癌症患者到了晚期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镇痛,往往人到最终
    2024-04-17
    399人看过
  • 生命健康权分生命权和健康权吗?
    1、生命健康权分生命权和健康权生命健康权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人权。生命权是指公民生命不被非法剥夺的权利,健康权是指公民的身体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生命与健康是公民享有一切权利的基础,如果生命健康权得不到保障,那么公民的其他权利就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现。保护生命健康权,是刑法、民法、行政法等许多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非法侵害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为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公民可以行使自卫权和请求权。自卫权是指公民当自己的生命或者健康受到正在进行的危害或者即将发生的危险时,有权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卫,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请求权是指当公民的生命或者健康受到不法侵害时,其本人或其亲属有权要求加害者停止侵害,并请求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加害者的法律责任。
    2023-06-08
    25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中国采取安乐手段放弃生命合法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7
      是违法的。在我国,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手段放弃生命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手段放弃生命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手段放弃生命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所谓安乐手段放弃生命,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
    • 隐私权与生命健康权的区别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27
      生命健康权优先。侵犯隐私的主要是精神上看不见的东西。通常是民事类的。侵犯生命健康权是有形的,侵犯生命和身体器官的完整性。这既是民事案件,也是刑事问题。因此,生命健康权优先。
    • 生命健康权分健康权和生命权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14
      生命健康权分生命权和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人权。生命权是指公民生命不被非法剥夺的权利,健康权是指公民的身体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 死刑犯是不是具有生命权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2-28
      死刑犯在未被依法执行死刑前应具有生命权。
    • 死亡赔偿金不是对生命赔偿生命权应怎样赔偿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09
      生命权,是以自然人的性命维持和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民法通则》里所表述的生命健康权,实际上是生命权、健康权与身体权的总称。首先,损害赔偿不能全面恢复生命损害。其次,侵害生命权的损害赔偿计算标准的客观化是对生命价值的进一步折扣。最后,侵害生命权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只能是第三人。 1、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人身损害赔偿】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