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救济的概念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9:24:31 311 人看过

行政救济是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或可能受到侵害时的防卫手段和申诉途径。构建完善的行政救济机制对于纠正、制止或矫正行政侵权行为,使受损害的公民权利得到恢复,利益得到补救有着重要的意义

行政救济的基本概念

行政救济并非法定用语,行政救济的定义、范围目前学术上也并无定论。关于行政救济的含义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权利侵害说”。这种观点认为,行政救济是指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权利所造成的权利缺损而实施的救济。这种观点又分为广义与狭-义两说。狭-义说认为行政救济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的违法失职行为侵犯后依法提出申诉,由有监督权的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对其予以救济的一种法律制度。这种救济是由行政机关来进行的,因而简称为行政救济。广义说则认为,行政救济是指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或可能受到侵害时的防卫手段和申诉途径;也是通过解决行政争议,纠正、制止或矫正行政侵权行为,使受损害的公民权利得到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因此,行政救济是针对行政权力运作的一种消极后果的法律补救。这两种观点都认为行政救济是对行政行为所造成的权利缺损实施的救济,只不过前者在主体上只限行政机关,强调的是主体,即行政机关实施的救济;后者在主体上并不限于行政机关,其强调的是客体,即对行政的救济。

另一种是“自我矫正说”。此观点认为,行政救济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审查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并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予以消灭或变更的一种法律补救机制。这种观点的特点是不将行政救济与行政权力造成公民权利缺损相联系,而将行政救济看作是对行政行为的矫正制度,既包括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出于主动或依当事人申请而直接地纠正行政违法、不当行为,也包括通过对违法、不当行政行为不予适用、不予执行而间接地矫正行政行为,其实质是将行政救济看作是监督行政。

本人认为,“权利侵害说”主要强调了行政救济恢复或弥补受损合法权益的救济功能,忽视了行政救济监督和制约行政职权的行使和行政职责的履行的监督制约功能,而“自我矫正说”正好相反,主要强调了行政救济的监督制约功能,忽视了其权利救济功能。要正确理解行政救济的含义,必须从以下几点来入手:

首先,从行政救济的功能看。行政救济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的功能:一是权利救济功能,即能够排除不法行政行为侵害,恢复或弥补受行政相对人遭受损害的合法权益;二是监督制约功能,即能够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及是否适当进行审查,对违法行政行为予以排除,解决行政争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22: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侵权行为相关文章
  • 民事诉讼权利救济的概念,条件是什么
    一、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法律救济的概念依据权利保护方法的不同,救济可分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法律救济属于公力救济的一种,它是指在法定权利受到侵害或可能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则所规定的方法、程序和制度所进行的救济,即通过国家司法机关判令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或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方式对权利人给予的救济。法律救济包含救济权和救济方法,即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的内容,法律救济不只是体现为诉权,也不只是程序法的事,它涉及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法律领域。法律救济的依据—救济权是由实体法规定的,是要求违法者履行义务或予以损害赔偿的权利;救济的方法是由程序法规定的,是实现救济权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法律救济是指在民事诉讼的进程中,当事人所享有的民事诉讼权利已经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的方法、程序和制度所进行的救济。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不同于一般的法律救济,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律救济,主
    2023-05-22
    391人看过
  • 行政行为的效力的概念界定
    (一)行政行为的效力的概念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实现行政目的而对外进行行政管理的活动的总称。行政行为要发挥其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作用,达到行政行为作出的目的,必须要具备保障其作用发挥的法律效力,行政行为所发生的法律效力即行政行为的效力。深入研究行政行为的效力,首先应当对行政行为效力的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这有利于我们明确行政行为效力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当前,我国学界对行政行为的效力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看法,如台湾学者陈新民,他主张行政处分的效力指行政处分在颁布后,若非为无效的行政处分,即可产生拘束相对人、原颁布机关、以及其他相关之人民与机关之效力。此观点以行政行为的拘束力代表了行政行为的效力,以行政行为效力的部分内容、类型及状态涵盖整体,走进了以偏概全的误区。这样来对行政行为的效力进行界定都是不够科学的,对一个法律概念的界定应当概括其本质特征。因此,对行政行为效力下定义必须既
    2023-06-06
    245人看过
  • 行政补偿的概念与原则
    一、行政补偿的概念补偿,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抵消损失、消耗,补足缺失、差额,在法学词语中,是指对财产侵害行为造成损失的补偿,着眼于被剥夺的财物,予以公平弥补。行政补偿,即行政损失补偿,是指行政主体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的合法,使本不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特别损失,国家基于当事人事前或事后的协商一致,以公平合理为原则,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的规定,从经济上、生活上或者工作上等诸方面对其所受损失予以适当补偿的过程或者制度。二、行政补偿的原则1、适当补偿原则。如《防洪法》第45条第2款规定: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汛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2、合理补偿原则。如《矿产资源法》第36条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开办的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已有的集体矿山企业,应当关闭或者到指定的
    2023-06-06
    446人看过
  • 行政执法监督概念
    行政执法监督
    一、行政执法监督的含义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按照管辖权限,对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依据、执法行为以及执法程序的合法与适当进行的监督。行政执法监督的目的,一方面是促使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二、行政执法监督的任务行政执法监督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1)督促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积极、自觉、严格地执行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法履行法定的行政管理职权。行政管理不是简单、机械的活动,法律规范也不是自发运作的准则。现代行政管理要求管理者把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复杂多样、变化无穷的社会现实问题及事务。在这一过程中,各级行政机关有责任根据法律规范的要求就法律规范如何具体执行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建立有关内部的工作制度、开展执
    2023-06-06
    217人看过
  • 政务处分与行政处分的概念
    1、从作出政务处分的主体来看,做出行政处分的主体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监察机关,而做出政务处分的主体为各级监察机关。2、从政务处分的对象来看,比原来的行政处分范围扩大了。3、从政务处分的方式来看。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政务降级处分是什么意思?政务处分是国家监察机关针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人员;“降级”处分是指降低级别工资。若本人级别工资为最低等级的,则不实施降级处分,可按降低一个职务工资档次处理;若职务工资档次亦为最低档次的,可给予“记大过”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
    2023-07-18
    102人看过
  • 行政复议的定义与概念
    行政复议是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和制度。行政复议常识专利行政复议的概念专利行政复议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与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产生争议,根据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的行为。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它利害关系人主观上认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但是他们须在得知或应当得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15日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只能因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它利害关系人的申请而启动,不能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自行启动。《中华人
    2023-07-03
    106人看过
  • 行政复议决定书的概念
    行政复议决定
    一、行政复议决定书的概念行政复议决定书是指行政机关按《行政复议法》规定的程序,对审理终结的复议案件,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就全案的具体问题做出处理的书面决定。二、行政复议决定书包括哪些内容?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应载明下列事项:1、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申请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者,则为法人或者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2、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3、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请求和理由。4、行政复议机关认定的事实、理由,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5、行政复议结论。6、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向法院起诉的期限(如为终局行政复议决定,则为当事人履行的期限);7、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年、月、日。8、行政复议决定书由行政复议机关的法定代表人署名,加盖行政复议机
    2023-06-19
    474人看过
  • 倾销的经济学概念
    在经济学领域,当某种产品大量而廉价地投向某一市场,造成该市场的波动,并导致该市场上的其他竞争者销售困难,产品销售者的这一行为就是倾销。在经济学界,最早提及dlnPing一词并给出其概念的,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66年,其在代表作《国富论》中详细论述了当时欧洲各国允许对出口实行官方奖励的习惯做法,并将其称之为倾销。由于其是对自由资本主义贸易初期和中期,重商主义者竭力主张鼓励本国产品低价出口,同时通过关税或其他非关税措施,阻挡外国产品的廉价进口,以使本国在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等情况的一种总结,所以当时的倾销行为就象现在人们所说的补贴(sbsidy)。上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瓦恩纳(JacobViner)首次给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倾销的概念,即倾销是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价格歧视。所谓价格歧视(prieediscrimination)是指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售价不同,即在
    2023-06-05
    280人看过
  • 行政主体概念存在的理由
    在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上,历来都是以行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为对象,而没有从行政主体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行政主体和行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是不能等同的。行政法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一个行政机关有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也就是哪一个行政机关能够成为行政主体。因此,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这一概念的存在,既是基于实践的需要,也是行政法学对实践的抽象概括。具体理由是:(1)实现依法行政的需要。我国行政机关中较为严重地存在着的互相扯皮、推诿责任的现象,很重要的原因是职责不明、权限不明、主体地位不明确所造成。因此,依法行政的实现,首先要求对复杂的行政组织进行主体资格的确定。这是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2)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作出的。它具有国家强制力,直接影响者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不是行政主体作出的行为就不是行政行为;不具备法定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为就不具有
    2023-06-11
    280人看过
  • 行政许可概念的逻辑结构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运用美国分析法学家霍非尔德经典的分析方法,剖析行政许可过程中各类法律关系的生成和演化,理清其逻辑脉络,在法律的逻辑形式层面上阐明公权力作用下个人自由、权利的变化和范围。文章认为,逻辑构造是行政许可概念的核心结构,是研究行政许可概念的基础,它为我们准确地认知法规范语境下的行政许可制度提供了脉络。在这条脉络的指引下,可以展开对行政许可各个环节中关于公权力作用于私领域的道德和经验层面的思考,从而对行政许可制度达致缜密而完整的理解。关键词:行政许可;逻辑结构;禁止;解禁;权利一、研究方法及其意义从政府管制的角度看,行政许可是政府运用公权力对个人自由、社会经济活动预防性的(preventative)、事前管制机制。行政许可作为政府经常运用的管制技术其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可能造成侵害或影响的活动。但在以权利为本位,以公平、正义为终极价值目标的法学中,对行政许可制度的考
    2023-04-24
    106人看过
  • 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及特点
    行政相对人,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例如,在药品监督管理关系只,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是行政主体,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就是行政相对人;在工商管理关系中,工商机关就是行政主体,而作为工商管理对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营主体就是行政相对人。在我国,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中两个相对应的慨念,不是行政法律规范中的专门法律术语,但如同需要行政主体慨念以明确其行政职能主体身份和地位一样,也需要行政相对人慨念以明确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行政职责和行政职务身份的一方当事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的相对性之一,就是二者的法律身份及其权利义务内容在法律性质上的差别。行政相对人所包括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律身份和被管理者的法律地位角度去界定的。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表明其是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义务主体而非行政职权主体,并接
    2023-06-06
    268人看过
  • 行政诉讼受理范围的概念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3、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6、申
    2023-07-05
    172人看过
  • 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界说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对此新型诉讼制度,各国称呼不一,诸如民众诉讼、公民诉讼等等,然内涵则大致相当。该制度在日、美发育最为成熟,概念界定也较清晰。日本在其《行政案件诉讼法》第5条中将行政诉讼分为抗告诉讼、当事人诉讼、民众诉讼和机关诉讼四种。按照该条规定,民众诉讼不限于救济起诉者本人权益,而是含请求纠正国家机关或公共团体不符合法律的行为的诉讼,具体包括与公职选举有关的诉讼、与直接请求有关的诉讼、居民诉讼、基于《宪法》第95条的居民投票的诉讼、有关最高法院法官的国民审查的诉讼,目的在于使公民以选举人的身份通过诉讼手段制约国家机关或公共性权力机构的行为。民众诉讼具有客观诉讼的性质,可以认为是行政公益诉讼的一种形态。(注:参见(日)盐野宏:《行政法》,杨*顺译,法律出版社199
    2023-06-13
    69人看过
  • 行政责任有什么概念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及特征(一)行政责任的概念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二)行政责任的特征1.行政责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行政责任是基于行政法律关系而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和义务。3.行政责任是一种。二、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1.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2.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3.主观有过错。三、行政责任的追究和免除(一)追究行政责任的原则1.责任法定原则。即根据法律的规定确定责任的范围和程度。责任法定,是指只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才能成为确认和追究违法责任的依据。对违法责任的确认和追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并严格限制类推适用。2.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原则。3.补救、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二)行政责任的追究行政责任的追究,是指有权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按法定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法
    2023-06-11
    66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损害赔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知识产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发生后,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就产生了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 更多>

    #侵权行为
    相关咨询
    • 违约及违约救济的概念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5
      违约(BrechofCotrct),是违反合同规定的行为。依《英国法律辞典》的解释,“违约是指无论是行为亦好,遗漏亦好,凡是不履行契约里所规定的都叫做违背契约。”[①]著名学者高尔森教授认为:“凡是合同的一方在缺乏正当合法理由的情况下未能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就叫做违约。”[②]也有学者认为,违约不仅包括违反约定义务还包括违反法定义务,其定义应该涵盖免责事由。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上,违
    • 具体行政行为概念?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26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的有关其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行政合同、行政赔偿等。
    • 无效行政行为的救济??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5
      搞的头很大呀。有一点想说一下……无效行政行为只有被确认无效了才是自始无效!!!。
    • 行政许可的概念和性质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8
      一、行政许可概念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对行政许可的概念可以从广义上和狭义上予以界定,广义的行政许可包括行政机关的一般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批准、证明、检验、审核、备案等在内的所有行为,范围比较广泛。而狭义的行政许可则只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
    • 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概念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15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故意伪造、搜集证据材料;有的是引诱、贿买甚至胁迫他人提供伪证;有的是篡改、毁灭证据材料;有的是故意歪曲理解法律甚至无视法律规定;有的是违反诉讼程序,压制甚或剥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