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罪案底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消除的。案底,即犯罪记录,是司法机关对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对于犯罪人员信息的查询有着严格的权限和程序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犯罪记录会长期保存,并可能对个人的就业、升学、出境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这样的刑事犯罪,其案底一旦形成,便难以消除。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标准?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2)过于自信的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但需注意,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因为他们在认识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上尚不具备完全的责任能力。
3.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这要求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且行为人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
同时,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的结果则是过失的。
4.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了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幅度,即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过失致人死亡是否必须立案?
1.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在一般情况下是必须立案的。因为过失导致人员死亡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刑事案件的范畴。
2.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因此,对于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立案侦查。在立案后,案件将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由司法机关依法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
多久能立案过失致人死亡罪
408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立案标准,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刑
183人看过
-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吗
277人看过
-
怎么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
377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可以取保候审吗,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多久
310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司机撞死抢匪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捕
487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到底犯什么罪?澳门在线咨询 2021-11-01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而不能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相信可以避免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过失致人死亡罪会赔偿吗, 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量刑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121、过失致人死亡的受害人应当得到赔偿; 2、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3、法律依据: 1)《刑法》(1997修订)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到底是过失致人死亡罪还是故意伤害死亡罪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22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伤害后果的发生,结果却出乎意料地造成了死亡。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其犯罪构成的特征是:1、客观方面表现为由于行为人的作为或不作为,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2、主观方面出于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根据上述二罪的犯罪构成特征,可以明确区分出其相同
-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0-12-02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处罚,什么情况下免除处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 根据司法实践,对防卫过当行为裁量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情况: (1)防卫行为的起因; (2)防卫所保护利益的性质; (3)防卫过当所明显超过限度的程度及造成危害的轻重; (4)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当时的处境; (5)造成防卫过当的原因。 对防卫过当的犯罪人,在处理时应
-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谅解书的人能判缓刑吗过失致人死亡罪能否判处缓刑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4不一定,得看具体的情节。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缓刑的适用条件是:原判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过失致人死亡罪只有情节较轻,才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过失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