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司要求劳动者交住宿押金,这是不合理的。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已经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押金单不见了不退钱合理吗&&&
一、押金单不见了不退钱合理吗
1、押金单不见了不退钱是不合理的。押金条丢了后,仍可以要求退押金的。押金条丢失的,并不会改变交付押金的事实,在对方退押金时,当事人只要向对方出具一份原押金条作废的声明或证明就可以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
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的,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者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二、房租合同没到期能退押金吗
房租合同没到期能退押金,具体情况分为以下几点:
1、租赁合同没有明确押金的性质或规则,则押金作为租赁预付款处理,无论如何都要返还的;
2、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房东应于租赁关系消除且租客迁空、点清并付清所有应付费用后的当天将租房押金;
4、租房期间有财产损失可以相应扣除押金,押金在扣除财物损失后应该退还。押金的性质是对租赁房屋设施在租赁期间完好的保证金,如果在租赁期间房屋设施因租客损坏的,房东可以在押金中扣除相应维修费用。租房合同没到期,若租赁合同明确约定租客租期未满退房或者转租时,房东可以直接扣除租客的押金,那么合同约定有效,房东有权不退还押金。若在租赁合同上没有对押金有直接约定的,押金应退给租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
工作住宿需要交押金吗
286人看过
-
员工进公司时,公司要求交押金,这个做法合理吗
443人看过
-
收取员工住宿押金违法吗
163人看过
-
公司要求员工搬宿舍,员工不搬公司如何处理
406人看过
-
公司未经员工同意强行要求变更宿舍合法吗
418人看过
-
公司要求员工交五险一金合法不合法
373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2022年员工进公司时,公司要求交押金,这个做法合理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3-01-051、进公司交押金违法。 2、《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3、如果入职时单位收取押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申诉、控告,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
-
企业为员工提供住宿的,还需要交住房公积金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11、如果你是北京户口,那么公积金缴纳具有强制性,单位不缴纳属于违法行为,你可以向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2、如果你不是北京户口,公积金属于单位福利,可以不缴纳,不具有强制性。3、住房公积金和单位提供住宿没有关系
-
工作两个多月住宿舍是公司员工交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2《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
-
员工不住公司宿舍会发生交通事故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规定: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