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的特殊形式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11-13 17:41:54 460 人看过

一、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转化的概念和特点

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是指行为人在构成过失犯罪之后,以过失犯罪为条件并在过失犯罪的心理基础上,又产生故意犯罪心理,放任或追求新的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行为人由于过失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具备了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二是行为人对自己过失造成的危害结果产生了畏罪心理,为了逃避罪责,掩盖罪行,便放任或追求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表现出故意犯罪的心理,即行为人明知,要逃避过失罪责或掩盖过失罪行,必然或可能造成另外一种危害结果,并且追求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三是行为人先构成的过失犯罪与后产生的故意犯罪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故意犯罪是为了掩盖或逃避过失犯罪才产生的,也就是说,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前者也就不会产生后者。

研究过失犯罪向故意的转化,目的在于准确的定罪量刑,警戒行为人在过失造成危害结果之后,不要再罪上加罪,故意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过失犯罪人一般都不希望亦不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当危害结果已经发生时,过失行为人出行悔罪心理,总是积极地制止危害结果蔓延加重,尽量设法减少或弥补所造成的损失。但也有个别行为人,在过失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之后,只是畏罪而不悔罪,为了逃避罪责,不是积极制止危害结果的蔓延,而是放任危害结果继续发生,甚至故意作为,制造假象,加重危害社会的结果。这种情况,从实质上看,行为人已由过失犯罪转化为故意犯罪,其主观恶性也加大加深,自然应按故意犯罪给予相应的惩罚。

二、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转化的表现形式

〔一〕过失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果,行为人又放任该危害结果发展为更严重的危害结果。

过失行为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对这种危害结果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阻止,它就有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危害结果。行为人明知这一点,而故意不采取措施,放任更严重的危害结果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就由过失犯罪转化为故意犯罪。例如,汽车司机某甲因过失将行人某乙撞成重伤,他明知如果不及时送医院抢救,某乙有可能因此死亡,但他为了逃避责任,丢下某乙,驾车逃跑。结果,某乙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在这个案件里,某甲由于自己的过失行为使某乙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他就有责任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更严重的结果〔某乙死亡〕发生,但他在能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却不采取任何措施,这就表明,他对造成某乙重伤的伤害结果所具有的过失犯罪心理已经转化为放任某乙死亡的故意犯罪心理,因此,某甲对于某乙的死亡,应负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的审判实践中,这种情况过去一直是作为过失犯罪从重处理的,而没有视为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这是应当加以纠正的。

〔二〕错误行为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行为人继续实施错误行为,放任再次造成危害结果。

某种错误行为过失的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行为人明知,在当时的条件下,继续实施此种错误行为,有可能再次造成同样的危害结果。但行为人为了逃避过失罪责,坚持继续实施此种错误行为,放任危害结果再次发生,行为人便由过失犯罪的心理转化为故意犯罪的心理。例如,在一个有雾的早晨,汽车司机张某出车拉煤,和他同坐在驾驶室的工人李某提醒说,“雾太大了,开慢点,别出事”。张某随口说:“出不了事‘,但紧接着又叮嘱李某说:”你也注意看着点’。于是,张某继续照原速开车,结果在一拐弯处将行人某乙撞死。张某为了逃避责任,丢下某乙尸体,驾车逃跑,逃跑不久,发生后边有车追来,为了甩掉追来的汽车,张某以更快的速度开车逃跑,结果又将一骑车人撞死。在这个案件里,当李某提醒的时候,张某就已经预见到了雾天开快车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因此他叮嘱李某也加强了望〔注意看着点〕。他轻信凭自己熟练的技术和李某帮助了望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结果却未能避免。因此,应当说张某第一次撞死行人某乙,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当第一次事故发生之后,实践已经证明,凭张某现有技术和加强了望并不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这一点张某是完全明白的。但他在撞死某乙之后,不但不减速,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开车逃跑,这就清楚地表明,他对再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经不再是轻信能够避免,而是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可见,张在撞死某乙之后开快车逃跑的时候,其放任再次发生危害结果的故意犯罪心理就已经形成了。因此,对于撞死骑车人〔第二次事故〕的危害结果,张某应负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三〕过失行为造成某种危险状态,行为人不及时消除危险状态,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某种过失行为造成一定的危险状态,行为人明知此种危险状态如不及时消除,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但他故意不予消除,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此种情况下,行为人便由过失犯罪的心理转化为故意犯罪的心理。例如,甲乙二人带着干粮上山挖药,中午时分,违反护林规定,在山上用干树枝用火热饭。忽然刮来一阵旋风,引燃了周围的干权叶。甲乙二人吃完饭后,眼见树叶仍在燃烧,不予扑灭,就扬长而去,结果引起一场严重的山林火灾。在这个案里中,甲乙二人开始因过失引燃了树中的干树叶,使国家林木处于一种可能被火燃烧的危险状态。由于此种危险状态是他们的行为直接造成的,因而他们有义务消除这种危险状态。而且他们明知,此种危险状态发展下去,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山林火灾。但他们在有能力履行义务的情况下却不履行义务,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因此,对甲乙二人应以放火罪追究刑事责任。

〔四〕过失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行为人为掩盖罪行,又故意造成新的危害结果。

为人由于过失已经造成了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为了掩盖罪行,逃避罪责,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追求新的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这时,行为人主观上便明显的表现出故意犯罪的心理状态。例如,某甲让刚满三周岁的小女儿站在厕所门口等候,自己进厕所小便,出来时见女儿满脸是泥,又见旁边站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以为是该男孩欺负了自己的小女儿,便愤怒地拉住小男孩的胳膊甩了一下,不料用力过猛,小男孩被摔倒在地,头正好撞在一个石头上,立时昏了过去。某甲以为小男孩已经死亡,为了掩盖罪行,他把小男孩抱进附近一个草棚里,用稻草盖了起来。正盖稻草时,忽见小男孩动了一下,某甲怕小男孩醒来会指认自己,便产生了杀人灭口的心理,于是,某甲搬起一块大石头,照小男孩头部连砸两下,害怕小男孩不死,又搬起一块石头压在小男孩身上,这才离去。在这个案件中,某甲最初将小男孩甩倒在地,头撞在石头上导致昏迷,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造成的,应构成过失伤害罪,因为他在一气之下,没有想到会把小男孩甩倒,更没想到小男孩的头倒会正好撞在石头上。但是,当他搬起石头照小男孩头上砸的时候,其故意杀人的犯罪心理就清楚地显露出来了。也就是说,他明知这样做会发生小男孩死亡的结果,并且追求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追求小男孩死亡的结果,又是为了杀人灭口,以掩盖前边过失伤害的罪行。可见,某甲故意杀人罪的心理,是在其构成过失伤害罪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此种情况也属于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对某甲应按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

三、过失犯罪故意犯罪转化的定罪与量刑

〔一〕定罪。研究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转化的定罪问题,是要解决当过失犯罪转化为故意犯罪之后,是只定故意罪,不定过失罪,还是故意、过失二罪都定,实行数罪并罚?过失犯罪已转化为故意犯罪的,原则上应只定故意罪,不数罪并罚。但并不排除在个别情况下也追究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具体讲来,应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都是针对同一个犯罪对象,而且故意造成的结果是对过失造成的结果的加重,或者过失造成的结果是对过失引起的某种严重危险的实现,应当只定故意罪,不定过失罪。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只追究故意罪的刑事责任,过失罪被故意吸收,不实行数罪并罚。比如,司机开车不慎将行人撞成重伤,然后驾车逃跑,放任被害人死亡,而且被害人确实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又如,某甲大男子主义严重,经常打骂妻子。一日又抡起一只凳子向妻子打去,妻子慌忙一躲,头正巧撞衣柜角上,当即昏了过去。某甲又悔又怕,觉得无法向妻子娘家交待,便决定伪造妻子自杀的现场,将妻从10层楼上摔下,致妻子死亡。类似这样的案件,都可以只定故意杀人罪,而不再追究过失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2.如果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不是针对同一个犯罪对象,过失造成的危害结果也不是对故意造成的危害结果的加重,这种情况,应当既定故意罪,也定过失罪,实行数罪关罚。例如,汽车司机因超速行为将一行人撞死,为了逃避责任,以更快的速度驾车逃跑,结果又撞死一人。该司机前次撞死行人主观上是过失,构成交通肇事罪,第二次又撞死行人主观上是间接故意,构成主意杀人罪。应当追究其杀人罪的刑事责任,也追究其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实行数罪并罚。

〔二〕量刑。研究过失犯罪向故意转化的量刑问题,是要解决是否因为“转化”而对行为人从轻或从重处罚。不论对过失犯罪还是对故意犯罪,都不存在因“转化”而从重处罚的问题。因为这种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不论主观恶性还是客观危害都不比一般的过失、故意犯罪更为严重。是否应当从轻处罚,则不能一概而论。笔者认为,只有对由过失转化的间接故意犯罪才可以从轻处罚。这是因为,在间接故意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只能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只是放任而不是追求危害结果发生。并且在客观上危害结果也确实存在着发生与不发生两种可能性。这说明,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比直接故意要小一些。加之这种间接故意是从过失转化而来的,而过失又是事出有因的,因而对这种间接故意可以从轻处罚。直接故意在主观上是追求危害结果发生,在客观上存在着发生危害结果的必然性,这说明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十分严重,因而不应当因其是转化的故意犯罪而对其从轻处罚。在个别情况下,如果还需要追究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的话,对过失犯罪也不能因其又转化为故意犯罪而从轻处罚。因为它在主观罪过和客观危害上与一般的过失犯罪并没有什么区别。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21: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不以单位犯罪处罚的特殊情形
    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的原因在于:如果以单位犯罪论处,对于自然人的处罚会适当减轻一些。或者说以单位犯罪论处实际上是放纵犯罪。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打着单位的幌子,行个人犯罪之实)——单位本身不具有合法性。2、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单位本身虽具有合法性,但主要是干坏事。3、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此种情形下,利益并没有归单位所有,因此,不成立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相关知识介绍:单位犯罪的种类(一)纯正的单位犯罪与不纯正的单位犯罪1、纯正的单位犯罪:是指只能由单位实施而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的犯罪。如单位受贿罪,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妨害清算罪。纯正的单位犯罪虽然只能由单位构成,但犯罪行为还必须由自然人实施,这种情况下,仍然要处罚自然人。2、不纯正的单位犯罪:是
    2023-02-14
    176人看过
  • 故意犯罪形态的犯罪中止概念及特征
    什么是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据此,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中止的特征犯罪中止应具备时空性、自动性、有效性。作为故意犯罪形态的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所呈现的状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是中止行为造成的结局。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又有严格的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支持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依据,中止行为本身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因此,不可将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混为一谈。如上所述,虽然犯罪中止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但它们又具有相同的特征
    2023-04-25
    206人看过
  • 特殊主体的共同犯罪中如何认定故意
    特殊主体构成的犯罪,一般主体是否可以与特殊主体一起构成共同犯罪,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根据1988年《关于惩处贪污贿赂的补充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可以构成贪污罪与受贿罪的共犯。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但对于受贿罪却未作此特殊规定,故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学界就有肯定与否定的论争。特殊主体与非特殊主体构成共同犯罪的在司法实践中不乏案例,我国对贪污罪就作了明确的注意规定,国外立法中也有明确的一般规定,如《日本改正刑法草案》第31条规定:“对于因身份而构成的犯罪进行加工的人,即使没有这种身份的,也是共犯……”因此,司法实践中,切不能因特别的注意规定而排除拟制规定,一定要考虑犯罪的本质,做到公平公正。笔者认为,特殊主体才能构成的犯罪,这是从单独犯罪的角度而言的。从共同犯
    2023-02-28
    150人看过
  • 走私货物物品罪的特殊形式有哪些
    走私货物、物品罪的特殊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二)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条下列走私行为,根据本节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一)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二)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2023-06-12
    444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的特征
    根据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其罪过形式有以下特征:1、犯罪主体的心理态度,在认识上因素上,是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是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发生或者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发生而实施了犯罪行为,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疏忽大意行为主观上是一种过失的心理态度;对自己所实施的轻信能够避免的犯罪行为是故意的心理态度;但对自己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结果不论是疏忽大意过失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结果还是过于自信故意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结果,都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即是说,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的特征是:犯罪主体对自己犯罪行为发生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是过失的心理态度,简称对犯罪结果是过失的。2、对犯罪行
    2023-03-02
    351人看过
  • 有限责任公司特殊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种,是指由一个股东发起成立的特殊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023-06-09
    188人看过
  • 刑罚目的表现形式:特殊预防
    所谓特殊预防,是指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特殊预防的对象只能是犯罪人,即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在我国,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改造。我国刑法规定的各种具体刑种,除了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外,其他大多数刑罚的执行都是采取强制劳动的方法。通过强制罪犯从事生产劳动,促使他们改掉好逸恶劳的恶习,逐步养成劳动的习惯。同时,在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的过程中,刑罚执行机关还向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生产技术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不仅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重返社会以后具有自谋生活的能力,而且思想也有所悔悟。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教育和改造,多数犯罪分子能够认识到犯罪是可耻的,自己的犯罪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危害,受到刑罚处罚是罪有应得,因而内心受到自我谴责,下定决心弃旧图新、重新做人,不再以身试法,从而可以预防其再次犯罪。少数犯罪分子对自己的罪行虽然认识不足甚至
    2023-06-11
    170人看过
  • 诉讼中特殊举证责任形式的意义与价值
    在产品责任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这一特殊举证形式,即将根据一般原则应由原告负担的举证责任,转换为被告负担。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受害人只须证明其是由于产品原有的缺陷所致就可以提出赔偿请求,而被告是否有过错,由被告自己举证。需要说明的是,产品责任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并不意味着受害人在产品责任诉讼中不负任何举证责任,受害人要想获得赔偿,必须举证其有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的事实客观存在,还要举证证明其受损害是由产品质量不合格即产品缺陷所造成的,只是不要受害者证明被告对损害是否有过错。知识产权法律规定的特殊举证责任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对举证责任作了一些特殊的规定,比如专利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
    2023-07-02
    118人看过
  • 形成特殊合同的方式有哪些
    特殊合同的订立方式包括:1、悬赏广告,以广告形式声明对完成广告中规定的行定行为的任何人给付广告中标明的报酬;2、招标投标,由招标人向数人或公众发出招标通知或公告,在诸多投标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优的投标人并与之订立合同;3、拍卖,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一、工程招标流程是怎样的工程招标的流程如下:1、工程招标审核备案,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招标人或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提交的招标材料;2、发布招标公告或招标邀请公开招标项目,招标人或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在指定媒体和市交易中心信息栏发布招标公告;3、招标人或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出售资格预审文件;4、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5、向合格的投标人出售招标文件、图纸、工程量清单等材料;6、开标前工程项目现场检查;7、抽取评标专家在开标前两小时内,在相应专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8、开标;9、在市交易中心信息栏公布评标结果;10、发出建设工
    2023-03-18
    381人看过
  • 犯罪故意分为哪几种形式
    (一)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直接故意中,存在认识程度上的差别,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与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这种认识程度上的差异并不影响直接故意的成立。只要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明知的,无论是明知其必然发生还是明知其可能发生,并对这种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可构成直接故意。在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故意的概念中,虽然规定犯罪故意是对于危害社会结果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态度,但危害社会结果并非是所有犯罪的构成要素。因此,犯罪故意同样也是对于危害行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在这个意义上,直接故意具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对危害结果的直接故意,即结果故意。在结果犯的情况下,一定的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的要素,行为人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前提下,希望其发生,就是这种结果故意的心理内容。二是对危害行为的直接
    2023-02-18
    129人看过
  • 走私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走私犯罪处罚的特殊形式有哪些?
    我们一般认为的走私就是违反了国家的海关法律规定,为了逃税或者其他目的将某些货物从境外带入境内或从境内带去境外的一种违法行为,当走私的数额较大或者走私的物品是违禁物品时会构成走私罪,对于犯了走私罪的犯罪分子是会进行刑事处罚的。一、走私犯罪的立案标准《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四款的规定处罚。(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
    2023-06-11
    387人看过
  • 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式特点
    (一)团伙犯罪和流窜作案现象严重由于未成年人个体力量小、能力差、经验少,这使得他们在犯罪时乐于结伴,离家出走的他们在没有生活基础与能力的前提下,境况会很容易变得困顿,因而被不良因素吸引,异地犯案成为流窜犯。从某市公安机关侦破的团伙案件来看,在由582人组成的129个团伙犯罪案件中,有流氓团伙14个99人,盗窃团伙49个235人,抢劫团伙42个166人,诈骗团伙14个35人,其他团伙10个41人,在这些团伙成员中,未成年人占60.8%。由于团伙犯罪参与人数多,作案频率高,活动范围广,所以对社会的危害极大,成为社会上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消极面,根据调查,在青少年犯罪中约有70%是结成团伙犯罪的。未成年人流窜作案这一现象多与家庭背景有关,如未成年人李某其父母长期不和,吵打不断,孩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李某不堪忍受这样的家庭环境,小小年纪离家出走与同样流浪社会的一群小孩混在一起开始偷抢,为了逃避追捕,
    2023-03-03
    388人看过
  • 经济犯罪的外在形式特征
    中国的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法律所允许的自由,侵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或实施贪污贿赂(包括相关的行贿行为)违法有关的法律,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经济犯罪的外在形式特征1、犯罪主体的外形表现,大多数经济犯罪主体,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少数由单位构成(特殊主体)。2、危害行为的外形表现,现行刑法典及单行法规,把经济犯罪分成若干类别,又分为若干行为,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分为生产销售一般的伪劣产品、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等,伪劣产品必须有销售性,违法性(违反质量法规定)和销售金额的特定性(销售金额五万元)。
    2023-06-11
    141人看过
  • 特殊累犯特殊在哪
    所谓特殊累犯,是指因犯特定之罪而受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又犯该特定之罪的犯罪分子。刑法典第66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这是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累犯的规定。一、特殊累犯的构成要件(1)前罪与后罪都必须是特定之罪即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这是构成特殊累犯的实质条件。(2)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的种类及其轻重不受限制。即使前后两罪或者其中之一被判处或者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也不影响特殊累犯的成立。(3)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任何时间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都构成相应的特殊累犯。换句话说,构成特殊累犯不受前后两罪相距时间长短的限制。二、特殊累犯与一般累犯的区别1、一般累
    2023-02-19
    28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特殊形式的走私犯罪处罚标准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05
      以下走私行为,按照本节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一)未经海关许可,未缴纳应纳税额,擅自加工批准进口的原材料、零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补偿贸易;(二)未经海关许可,未缴纳应纳税额,擅自在国内销售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和物品牟利的。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纳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纳税
    • 故意伤害犯罪特殊情形具体怎样划分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8-16
      是指针对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而定的罪。 1.一掌推搡、几拳击打头部或胸部,造成被害人死亡后果的案件定性问题。一般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对此最高法院发布过相关指导案例。在审理过程中要对量刑要把握。有伤害的故意,对死亡结果是过失,一般是十年以下,法定刑以下量刑,虽然没有自首情节,但赔偿到位,表示谅解,量刑至法定刑以下是可以的,判缓刑也没问题。 2.多人在寻衅滋事中随意殴打他人致人死亡对各行为人
    • 最多是犯罪形式有哪些,变造货币的特殊形态
      海南在线咨询 2021-12-01
      变造货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一)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二)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变造货币的行为均可构成本罪。(四)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变造的货币进入流通,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意图。
    • 犯罪中止的特殊意义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8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 网上在逃犯有什么特殊形式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02
      去年因为邻里纠纷双方都有伤,法院也没有下过传票,之间我也在家,今年三月份上网就莫名其妙的让抓了,说我是网上在逃犯,我没有在逃啊我怎么就成了网上在逃犯了,网上在逃犯应该有什么标准,应该找谁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