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约定合同效力期限
合同的有效期限就是这份合同生效和废止的时间长度。一般会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自某时开始至某时截止或者至签字之日起到某时截止,还有约定是某个事项完成之日截止,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有些合同虽然约定了有效期限,但有未完成事宜的,合同中的权利义务项不受合同有效期限的限制(一般要在合同中约定)。
二、合同生效后又签订补充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一)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和限制性规定,且充分尊重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自治,协议内容合法有效的话,补充协议与主合同的效力是同等的;
(二)在补充协议与主合同发生冲突时,视为对主合同的变更或撤消,其效力优于主合同。即补充合同中与主合同相冲突的条款,补充协议的条款优先适用;
(三)双方需要在补充协议中明确补充原合同的效力范围,明确补充主合同是在原来的范围之内生效还是有所变动、如何变动等;
(四)补充协议是以主合同的成立和有效为前提的,如果欠缺主合同成立的必备条件和必要条款,或者主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就没有签订补充协议的必要了。
三、如何追认合同效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
期限约定合同生效时间
173人看过
-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
227人看过
-
合同如没约定履行期限是否有效以及合同没约定履行期限怎么办
384人看过
-
合同约定没有履行期限会对合同效力有什么影响
295人看过
-
未约定有效期,合同期限如何确定
185人看过
-
合同的效力应该怎样约定合同的效力才有效
312人看过
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开始产生以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律约束力,即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此处所说的法律效力并不是指合同能够像法律那样产生约束力。合同本身并不是法律,而只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因此不可能具有法律一样的效力。合同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对当... 更多>
-
合同法律效力怎样约定合同的质押期限西藏在线咨询 2023-07-05质押合同中的还款期限,即是债务人履行主债务的期限。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形自由约定。 若还款期限届满后债务人未履行债务,质权人可以依法将质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质物以所得价款抵偿债务。 根据《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第五百一十条:“合
-
合同期限固定,如何撤销效力待定约定合同湖南在线咨询 2021-12-26效力待定合同可以撤销。效力待定合同被追认前,善意对方有权撤销。撤销应当通知。善意对方有权要求行为人赔偿其损害,但赔偿范围不得超过合同被认可时对方所能获得的利益。
-
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劳动期限有合同效力么?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27劳动合同中应当有劳动期限,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
-
限制行为能力人约定的合同效力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11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如果其法定监护人表示追认,那么该合同有效。根据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
-
有合同合同违约金怎么约定效力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5-19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或减少违约金。相关法律规定了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增加或减少违约金的具体情形。合同中应该明确约定违约行为导致的实际损失的范围和数量。确保约定违约金不会明显超过上述实际损失的30%。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