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单位是否会被辞退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31 18:51:43 142 人看过

病假单位会辞退吗?

病假期间不能解雇生病的员工。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间的规定》,医疗期间是指企业职工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疗休息,不能终止劳动的期限合同。职工因病、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就医的,按其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至24个月的医疗待遇:

1。实际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在本单位工作不满5年的,给予3个月;在本单位工作5年以上的,给予6个月。

2。工作满10年的:工作满5年的为6个月;工作满5年不满10年的为9个月;工作满10年不满15年的为12个月;工作满15年不满20年的,为18个月;工作满20年的,为24个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6日 14: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病假相关文章
  • 休病假会不会被辞退
    公司不可以把正在病假的员工开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一、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多久劳动纠纷诉讼有效期是3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
    2023-03-19
    255人看过
  • 被单位辞退工伤鉴定后单位能否单方面辞退
    法律对工伤鉴定后单位能否单方面辞退是有规定的,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三十六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
    2023-02-20
    314人看过
  • 得了传染病被用人单位辞退是否违法
    得了传染病被用人单位辞退,是否违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用人单位或从事的岗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从事的单位或工作,那用人单位辞退传染病员工不违法,如果不属于这类用人单位,那该辞退行为是违法的。《就业促进法》规定,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以肺结核为例,肺结核属于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规定,用人单位需要将具备传染病的员工进行隔离治疗,直至医疗机构证明劳动者疾病不具备传染性时可以恢复工作。如果劳动合同期限未到,用人单位不能开除员工。如果劳动者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其他工作,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但是需要按规定支付赔偿金。员工患肺结核,用人单位也不能以保证其他员工健康为由开除患病员工。如果要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与患
    2023-02-26
    155人看过
  • 病假人员单位可以辞退吗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除过失性辞退外,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一、员工无缘无故被辞退有没有补偿?员工无缘无故被辞退是有赔偿的。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单位无故辞退员工,是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中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者可以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具体的法律规定是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规定支付赔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
    2023-03-10
    287人看过
  • 休年假时被单位辞退是否还能回去上班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从您的介绍来看,您所在单位若以长期脱岗为由与您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必须证明您确实存在严重违纪的情况;若您休年假的审批程序完全符合劳动合同约定或单位的规章制度约定,不存在脱岗的事实,则单位的做法是违法的,您可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
    2023-05-05
    109人看过
  • 病假期间单位可以辞退吗
    员工生病公司一般是不能辞退的,但有些情况可以提前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给予赔偿。法律规定,劳动者因工负伤并且部分丧失劳动力的、生病请假在规定的期限内的、女员工在孕期内的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下用人单位是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是违法的行为。如果是特殊原因,用人单位可以在额外赔偿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情况下,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一、试用期解聘需要提前几天通知?相关法律没有规定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几天通知员工本人的,只规定员工辞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否则需要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签了合同试用期辞职的,一般三天后可以走,并把工作交接好,公司也应该支付试用期应得的工资。没有法定情形,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的,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不要求继续履行的可以要求单位支
    2023-03-13
    252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病假
    词条

    病假是指劳动者本人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企业应该根据劳动者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医疗假期。病假期劳动者可照常拿工资,对于病假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 更多>

    #病假
    相关咨询
    • 去是否会被单位辞退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3
      参军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单位的光荣,单位应该把你的关系转到部队,不会辞退你的。
    • 请病假单位能否辞退孕妇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9
      请病假肯定是有医生的证明或者孕检单的,如果什么都没有请病假的,可以要求他请事假,事假是不需要发工资的,只要缴纳社保就可以了。退一步,如果孕妇没有书面请假也没有告知用人单位就去休息的,你就发复工函给这个职工,如果3天以上未来复工的,按照严重违法公司规章制度开除这名员工,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不太会做的这么周全就将孕妇开除,这样有很大可能会惹上官司,所以在处理3期女职工的问题上要谨慎。《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
    • 我病假后单位会辞退我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29
      用人单位无权在规定的医疗期内辞退患病职工。用人单位有违法行为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主张用人单位支付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双倍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患病或者非因工伤的,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给劳动者。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
    • 生三胎是否会被单位辞退
      上海在线咨询 2021-09-08
      生三胎单位不会辞退。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但需要依照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生三胎辞退属于违法辞退,用人单位需要以经济补偿为标准支付两倍赔偿。
    • 病假期满被单位辞退怎么办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5
      发生劳动纠纷,不能协商处理,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